推动“ 三 化 ” 建设 提升煤矿安全

2013-01-26 10:37薛倩
自动化博览 2013年9期
关键词:起数煤矿安全矿井

文/薛倩

基于煤矿行业的特殊性,长期以来,我国煤矿伤亡事故多,煤矿安全成为困扰我国煤炭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种形势下,推进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有利于煤矿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实现高效安全生产。煤矿行业应坚持走机械化开采的科技兴安之路,全面提升行业发展水平。那么如何搞好煤矿安全管理和提高煤矿企业的装备水平工作,并将二者有机结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新课题。对此,记者采访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行业管理副司长孙庆国,从中了解到国家对煤矿安全管理的举措。

《自动化博览》:我国煤炭工业目前总体发展现状如何?国家对于煤炭工业的未来发展有何规划?

孙庆国: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一次性能源结构中占70%左右。2012年我国煤炭产量36.5亿吨,比2005年(“十五”末)的21.5亿吨增长69.8%,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能源供应。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煤炭工业仍然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

近年来,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在煤炭产量大幅上升的同时,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大以上事故、百万吨死亡率四项指标大幅下降,与2005年相比,事故起数从3306起下降到779起,下降76.4%;死亡人数从5938人下降到1384人,下降77%;较大以上事故从266起、2616人下降到87起、624人,分别下降67.3%和76.1%;百万吨死亡率从2.811下降到0.374,下降87%。

2012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煤炭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规划》提出,“十二五”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生产能力41亿吨/年,其中:大型煤矿26亿吨/年,占总能力的63%;同时要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

稳步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新建煤矿以大型现代化煤矿为主;加快推进大中型煤矿技术改造,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以优化开拓部署、简化生产系统、减少工作面个数、提高生产效率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进技术改造,大力提升小煤矿办矿水平。以提高生产规模、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职工技术素质为重点,同时,结合各地实际完善小煤矿退出机制,继续淘汰落后产能。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显著好转,重特大事故大幅度下降,职业危害防治明显改善,职业培训落实到位。煤矿事故死亡人数、重特大事故起数比2010年分别下降12.5%和15%以上,百万吨死亡率下降28%以上。

《自动化博览》: 据您了解,我国煤炭企业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都存在哪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孙庆国:近年来,在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煤矿安全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但我国煤炭行业生产力水平整体偏低,煤矿安全基础管理仍然十分薄弱。

从事故情况来看,尽管2012年事故起数和百万吨死亡率大幅下降,但事故总量仍然偏大,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与世界先进产煤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从产业结构来讲,小煤矿数量较大。近年来,经过整顿关闭,我国小型煤矿的数量已经降到了1万处以下,但是小型煤矿数量仍然高达9834处,占全国的75%,存有落后产能近8亿吨,产量仅占全国的18%,但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的65%和70%,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从装备水平来讲,目前,我国大型煤矿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并装备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化设备,但占煤矿绝大多数的小型煤矿技术装备仍然落后,采煤机械化程度不足20%,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不足30%,特别是9万吨及以下小型煤矿仍有5042处,且绝大多数矿井仍采用人力推车运输、手镐落煤、木支护、工人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安全无保证。小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低,安全保障能力差,事故多发易发,是造成我们煤炭行业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的主要因素。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煤炭工业落后的面貌,必须强力推动煤矿实施“三化”(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建设,不断应用新工艺和新设备,改善煤矿工人作业环境,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这是煤炭产业的根本出路,也是煤矿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关爱矿工的必然要求。

《自动化博览》:我国煤矿管理信息化发展情况如何?

孙庆国:目前,煤矿管理信息化尚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一般来讲,煤矿管理信息化主要指煤矿安全生产各要素(人、机、环、管)运行参数自动采集,信息(信号)网络传输和数据计算机处理。全国煤矿安全管理信息化还处于初期阶段,初步了解,建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煤矿参差不齐,如:建立矿压监测管理信息化的煤矿仅占13.9%,建立机电设备管理信息化的仅占21.6%,建立地测水文管理信息化的仅占15.9%。其中,大型煤矿建立矿压监测管理信息化的矿井占53.3%,机电设备管理信息化占64.2%,地测水文管理信息化占83.7%;中型煤矿建立矿压监测管理信息化的矿井占38.1%,机电设备管理信息化占40.6%,地测水文管理信息化占38.3%;小型煤矿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压风、供电实现自动化控制矿井分别为12.6%、1.6%、11.6%、4.5%、8.1%、5.4%;建立矿压监测管理信息化的矿井占4.8%,机电设备管理信息化占13.0%,地测水文管理信息化占3.5%。其中9万吨/年以下小型煤矿实现自动化控制和建立管理信息化的矿井比例均在3%以下。

《自动化博览》:政府将会通过哪些有效措施缩小我国煤矿企业信息化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孙庆国: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信息化有了初步进展,部分煤矿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如:神华集团通过推行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信息系统,实现了煤矿安全风险的超前预警防控和闭环管理。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华丰煤矿建立了井下三维可视化系统,实现井下作业场所的动态模拟和真实展现。广西百色矿务局建立了矿井危险源和安全隐患智能化分析、预警处置以及联网监管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矿井安全防控能力。安徽省煤矿企业的“两图两系统”(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和瓦斯监测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动态信息实现了与煤监机构的远程联网。下一步,政府将鼓励有条件的煤矿加大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积极引导大中型煤矿进行自动化建设,全面提升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根本好转奠定良好基础。

《自动化博览》:减少甚至消除我国矿业安全事故,您认为自动化技术将起到哪些作用?

孙庆国:目前,我国煤炭行业整体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安全基础管理薄弱,事故总量偏高,百万吨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10倍,如何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除了加大安全监管监察力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安全基础管理、加强培训提高人员安全素质外,必须提高煤矿的装备水平,特别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大幅度减少作业人员,实现“无人则安”。

据初步统计,全国现已建成神华集团榆家梁矿、石圪台矿、平煤股份六矿、冀中能源峰峰集团薛村矿等8个自动化综采工作面,实现了记忆割煤和自动移架联动控制,减少了井下作业人员,降低了劳动强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安全生产。

猜你喜欢
起数煤矿安全矿井
国家森防办:一季度全国森林草原火灾起数较往年显著下降
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去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15.5%
以机器人研发应用引领矿井“四化”建设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强化忧患意识,推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煤矿安全生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抓煤矿安全基础建设四大支柱
高瓦斯矿井防治瓦斯异常涌出措施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