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3-01-26 05:35:05王申林周河江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11期
关键词:退行性椎间盘腰椎间盘

韩 申 王申林 周河江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463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属中医学的“腰腿痛”、“痹证”范畴。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或由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均可使纤维环破裂,导致腰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引起腰痛,并伴有神经反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组病变。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腰腿痛原因之一。为了加深推拿疗法对本病治疗的进一步认识,现根据国内外有关本病的病理及推拿治疗的报道总结如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改变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多因腰椎的退行性变,椎管内外软组织损伤后遗症等形成的病变所产生的无菌性炎症刺激或在急性外力或慢性劳损的作用下造成腰椎小关节发生移位等引起腰部肌肉群痉挛、刺激、牵引或压迫相应的脊神经、自主神经及椎管内、外的动静脉,甚至脊髓。具体的病理改变有:①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②脊柱力平衡的改变。③周围血管的改变。④自主神经的改变。⑤神经根的改变。常万云[1]在《常氏整骨绝技》中认为退行性改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变老的现象,也是人的一种增龄性的变化。它包括组织成分的变化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功能衰退的改变,关节退行性增生、移位、椎管内组织水分减少、纤维化、腰椎间盘突出、椎间隙变窄。这些被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韦贵康[2]在《脊柱相关疾病与手法治疗》中认为脊柱力平衡失调即可发生在脊柱关节,也可表现在肌肉、韧带及筋膜上,而最常见的是关节突关节的微小移位。

推拿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与研究

一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是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髓核的含水量减少和纤维环肿胀、变粗,继而发生玻璃样变性,甚至破裂。认为推拿疗法诊治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用的较多的是改善微循环的手法。本病应用手法治疗,可使经络气血得以宣通,骨正筋柔其痛自止。本病椎间盘突出物压迫脊髓神经根为其主要原因,只行推拿之法对本病之治尚恐有所不及,而用摇、抖等手法可以改变椎间盘的位置,加宽椎间隙;而盘、运等手法对分离粘连及受压的神经根是有其重要作用的,特别是侧扳手法,可使上下的椎体相互旋转扭错,可将突出物带回原位或变小,是治本之法。丁明晖[3]分别应用单纯牵引(对照组)与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组针对棘突偏歪等情况进行旋转复位手法后配合牵引,结果表明:在6周后单纯牵引组总有效率57.14%,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组总有效率为85.71%,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12周后单纯牵引组总有效率为52.38%,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组总有效率为80.95%,同样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而得到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较单纯牵引疗效较佳的结论。

推拿疗法对脊椎力平衡改变研究

腰椎正常生理活动是在肌肉舒缩的推动和椎间盘、韧带、关节突关节的稳定等共同作用下完成的,调整椎管和根管的内外平衡力,加强脊柱稳定性,提高代偿能力。突出的椎间盘是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和条件,但只有以上相关结构受到损伤且不能代偿脊柱平衡时,才会出现临床症状,这是有时腰椎间盘突出程度与临床表现并不同步的原因之一。脊柱的稳定因素包括椎体、椎间盘、上下关节和韧带,也包括腰椎周围肌肉及其筋膜等。侯筱魁等[4]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易复发的主要原因是:腰椎失衡,而腰椎失衡的主要原因是腰部软组织劳损及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腰椎牵引治疗是借助于牵引时对抗拉力,使椎间隙和椎间孔增大、牵开小关节间隙、局部制动,降低椎间盘内压、甚至使椎间内产生负压,缓解腰肌痉挛和关节囊、韧带及神经根的粘连,从而使椎间盘内压减少,有利于腰椎平衡的恢复,增强腰椎的稳定性等。牵引时绷紧的后纵韧带可将突出的椎间盘还原,缓解软组织的紧张和回缩,并且手法可以使脊柱本身压力减轻,软组织支撑和保护脊柱的稳定作用加强,以重建脊柱的力学平衡。

推拿疗法对腰椎周围血管改变的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周围血管改变通常是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或引起血管痉挛等,有人认为推拿疗法对腰椎周围血管的改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人认为手法治疗的效果最初是体现在微循环方面,通过按摩可以消除代谢产物,促进损伤组织愈合,按摩水肿的肢体可以增加淋巴液回流和减轻肢体水肿,其间接证据是脑脊液回流改善和椎间盘含水量回升。而且擦法等手法重,渗透力强,能很快产生热感,从而缓解患者局部肌肉痉挛,促进病变部位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侯筱魁等[4]研究下腰椎后部结构在斜扳时的运动变化,显示了斜扳手法是一种复杂的治疗手法,可调整神经根管容积,松动或复位上下关节突,使神经根管内容物和椎间小关节的粘连获得松解,改善局部循环。

推拿疗法对神经根的改变研究

椎间盘突出、椎间孔狭窄或骨刺形成等可压迫、刺激椎根管内的神经而引起一系列相关疾病,通常认为推拿疗法结合其他相关疗法对于改善压迫神经根的原因有良好疗效。丁明晖[3]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体会到牵引的目的在于使椎间隙轻微增宽,以消除脊髓、血管及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牵引时如头低脚高位利用自身的重量牵引起到止痛、复位的目的。手法治疗在舒筋活血、活络止痛、松解粘连,使患部血流畅达,松解局部肌肉痉挛,恢复神经通道等方面有着良好的疗效。吕凤楼[5]用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功能治疗床,实现多种体位牵引,在牵引的同时应用推拿手法可使椎间隙轻微增宽,改善椎间关节的位置,减轻或解除腰椎间盘变性、骨质增生或关节错位,从而缓解或解除对坐骨神经根的压迫或刺激。郑效文[6]在椎板减压后观察到侧卧斜扳可使腰椎旋转,在椎体旋转过程中,紧压神经根的突出物可以远离神经根1cm左右。

问题与展望

推拿疗法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用以治疗腰腿痛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近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医推拿得到很大发展。应用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良好疗效。由于方法简便、舒适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已被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法之一。既治标又治本,舒筋活络、消瘀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还纳突出的髓核。该法见效快,无副作用,患者乐于接受。

目前推拿医学总的来说仍停留在经验医学上,手法的标准化一直是推拿学科发展的难题。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上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目前的研究以临床疗效观察为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疗效标准,各家报道中也是采用不同的治疗标准,因此很难从诸多方法中选择出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法。而对于综合疗法,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方法越多越好,但是目前的研究并不能产生一个最佳的组合。其次,文献资料中多为疗效观察,且重复不少,缺少有深度的实验研究,这也影响着最佳手法的筛选,各家报道众说纷纭,并没有使推拿手法的潜力得到最好的发挥。最后,病例纳入标准范围太大,也影响了最终研究结论的客观性。笔者认为,推拿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方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今后的研究除应进一步丰富治疗手法外,更应建立统一的疗效标准,加强按随机、对照,盲法要求进行的前瞻性研究,实验研究及其他客观指标研究,严格病例纳入标准,总结岀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法或方法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和潜力。

[1]常万云.常氏整骨绝技[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16-120.

[2]韦贵康.脊柱相关疾病与手法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

[3]丁明晖.旋转手法配合牵引与单纯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4):212-214.

[4]侯筱魁,董凡.斜搬时腰椎后部结构的动态观察和生物力学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1993,13(1):51-54.

[5]吕凤楼.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功能治疗床的临床应用(附51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2,8(1):3.

[6]郑效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适应证与机理探讨[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4:21.

猜你喜欢
退行性椎间盘腰椎间盘
基于T2mapping成像的后纤维环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性研究
颈腰痛杂志(2023年2期)2023-05-05 02:20:3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云南医药(2019年3期)2019-07-25 07:25:16
衰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补特点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30例临床报道
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6-01-04 03:57:57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中医研究(2014年11期)2014-03-11 20:29:52
温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