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之红 刘之英
(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264300)
疼痛是所有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人体5大生命指征之一[1]。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疼痛应与其他4个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受到同等的重视。疼痛对劳动力和生活质量影响巨大,在发达国家约37%的人患有慢性疼痛,65%的慢性疼痛患者表现为生活质量严重受损。疼痛会诱发一些不良的行为和情绪反应,若患者不能恰如其分地评价和应对疼痛,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导致患者的认知扭曲和无助感,产生心理障碍[2]。2011年3月~2012年2月,我们对178例疼痛患者进行了心理分析,并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国际疼痛学会(IASP)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主观感受,伴有现存的和潜在的组织损伤[3]”。疼痛不是单纯的生理现象,而是受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和文化素质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独特主观感受[4]。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不仅会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还会给患者带来心理的困扰,心理因素与疼痛的调节有密切关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同样性质、同样强度的创伤或手术其疼痛的程度、持续时间及其不良反应个体差异很大,主要原因是受不同心理状态影响的结果。积极的情绪,如愉快、兴奋、有信心可使疼痛减轻,反之则出现明显的疼痛反应,这充分说明了心理因素可以影响患者对疼痛的反应。
1.加强患者的疼痛教育。对患者进行疼痛教育,不仅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同时通过改变患者对己、对人或对事的看法,可改善疼痛对患者造成的心理问题,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5]。经常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及疼痛相关知识、药物知识宣教,及时掌握患者的疼痛信息,客观地评估其疼痛程度,以便提供切实可行、高品质的疼痛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提高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2.及时解除不同原因的痛刺激。护士在为病人进行各种检查、治疗、护理等操作时,应以和蔼可亲、镇静沉着的态度,稳重敏捷、精细准确的动作进行。这不仅能减轻对患者的痛刺激,而且能使患者倍感温暖,更加贴近患者感情,增加对护士的信赖感,以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等异常心理状态,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
3.减轻心理压力。过度的焦虑、恐惧均可强化疼痛的程度。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谈,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患者的性格和特点,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安慰与鼓励,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对疼痛的耐受性,从而提高痛刺激的耐受能力和减轻疼痛在中枢的泛化。
4.分散注意力。彭慕云等经过脑功能成像研究发现,通过分散注意力可以降低由疼痛激发的丘脑、前扣带回、内侧丘系等脑区的活动,从而减少疼痛的感受强度[6]。护理人员要用幽默的语言多与患者交谈,让患者阅读有兴趣的报纸杂志、小说、看电视节目、下棋等,这样可消除其寂寞感,分散其注意力,从而减轻对疼痛的异常感受,使疼痛得以缓解。
5.创造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良好的休养环境可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和舒适感,使患者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临床护理中可将疼痛的患者安排在比较安静的病室,把剧烈疼痛的患者安排在单人房间,取舒适的体位,保持病房整齐、清洁、安静,空气新鲜,光线柔和,室内可放置鲜花,并尽量减少嘈杂声对患者的影响,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优雅的环境。
研究表明,人的大脑能够释放内源性吗啡类物质,抑制疼痛的传导,缓解疼痛。而心理护理的原理就是激发体内产生内源性吗啡类物质,使患者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疼痛,积极参与治疗[7]。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和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对疼痛病理生理认识的提高,疼痛的治疗与护理越来越被重视和关注。让我们携起手,用我们的爱心、热心、责任心,为患者解除痛苦。
[1]韩济生.中国疼痛医学的发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11):641.
[2]赵燕平,马绪臣.慢性疼痛与认知行为治疗[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9):572-574.
[3]Cleve VL,Bossert EA,Savedra MC.Cancer pain in children:the selection of a model to guide research[J].J Speci Pediatr Nurs,2002,7(4):163-165.
[4]王俊.手术后应用自控止痛法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6,11(6):334-335.
[5]宋莉,肖红,杜邦祥,等.疼痛教育对慢性非癌性疼痛住院患者镇痛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2):120-122.
[6]彭慕云,谭常连.疼痛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1):50-52.
[7]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