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颖 接忠民 田 谧
(1.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136200 2.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饮食结构的显著改变,以及检测手段的不断丰富,使得脂肪肝的发生率和检出率明显增高。脂肪肝是指中性脂肪在肝脏内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1],而非酒精性脂肪肝则相对于酒精性脂肪肝而言,其区别是无过量饮酒史。非酒精性脂肪肝易发展至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老年患者常自身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在治疗上更为困难。现将笔者2012年5月~2013年2月采用中医综合方法治疗的40例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经验报道如下。
40例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病人,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60~79岁,平均70.5岁;病程5~19年,平均9.6年。
诊断及纳入标准[2]:①年龄≥60岁且≤80岁。②病史:无过量饮酒史,无酒精性脂肪肝病史。③理化检查:肝功能:血清转氨酶、血脂等升高;B超或彩超:肝脏增大,表面光滑,可见弥漫性的细小光点,回声不均匀,透声性差,血管回声减少,肝静脉及门静脉分支回声减弱等。
中药内服法:自拟清肝祛浊饮。药物组成:柴胡10g,茵陈蒿20g,虎杖15g,泽泻15g,决明子20g,陈皮10g,山楂15g,蒲黄10g,丹参30g,三七3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ml,每次100ml,每日2次,口服。
中医外治疗法:采用HD肝病治疗仪。取泽泻100g,丹参100g,茵陈蒿100g,虎杖100g,水煎浓缩后加入适量桂氮卓酮,再取无菌纱布制成直径为3cm的圆形药垫,取穴肝俞、章门、中脘、期门,将肝病治疗仪调整适合功率,联好电极,置入药垫,固定在上述穴位上,开始治疗,每次治疗30min,每日治疗1次。
上述治疗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效果观察。
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血清转氨酶恢复正常或下降≥50%,血脂下降≥20%,超声提示肝内血管清晰,回声明显改善;有效:血清转氨酶下降20%~49%,血脂下降10%~19%,超声提示肝内血管模糊,回声有所改善;无效:血清转氨酶、血脂等未见下降,或下降不足有效指标,超声提示肝内血管不清,回声无改善。
结果:本组40例患者,显效15例(37.5%),有效22例(55.0%),无效3例(7.5%),总有效率92.5%。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较高,目前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后第二大肝病,其可由饮食结构改变、摄入过多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导致。本病临床表现呈多样化,轻者可无任何症状,中重度患者可出现肝区不适、腹胀、食欲减退、疲乏无力等症状。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因机体功能减退,加之活动量少,肥胖体型者居多,机体消耗和代谢减少,故发病率较青中年人群为高,且由于易合并多种疾病,机体内存在血糖升高、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等,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4]。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积聚”、“痰浊”、“胁痛”等范畴,其病因病机是年老体虚,脏腑功能衰退,或素体肥胖,加之过食肥甘厚味,或劳逸失常、情志不遂,导致脏腑气机运化失常,体内出现食积、气郁、痰浊、湿气、浊毒、瘀血等病理改变,这些内生之邪阻滞于肝脏脉络,日久而发为本病。因此,在治疗时应注意在扶正的基础上,祛除实邪,促进肝脏气机和血液运化恢复正常。基于此,笔者自拟清肝祛浊饮,方中柴胡疏肝理气解郁;茵陈蒿、虎杖、泽泻清热利湿解毒、决明子清肝、润肠通便;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山楂、蒲黄、丹参、三七活血化瘀通络;甘草健脾祛痰,清热解毒,又可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利湿解毒,活血化瘀理气的功效。肝病治疗仪属于一种中医外治法,其依据是中医学“整体观念”、“内病外治”、“经络传导”等理论,通过在特定穴位上外敷药垫,再加以治疗仪电极,促进药物的吸收,起到通经活络、疏肝行气的作用,可以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受损肝细胞的修复,降低升高的转氨酶和血脂等。
综上所述,采用中药内服法联合肝病治疗仪治疗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较好,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异常指标,促进肝细胞恢复正常,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1]李慧.老年脂肪肝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5):876-877.
[2]周文斌,张纪兵.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319例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07,21(4):283-284.
[3]王翔燕.异甘草酸镁联合丹参粉治疗老年脂肪性肝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133-134.
[4]罗科学,潘智敏.老年脂肪肝的研究近况[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2):29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