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山
(山东省诸城中医医院,262200)
颅脑外伤综合征在颅脑损伤后十分常见,约20%的病人受伤后会留下某些神经方面或精神方面的障碍。该病包括脑皮质机能障碍、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我院神经外科2009~2012年运用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颅脑外伤综合征,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颅脑外伤病人350例,年龄20~60岁,平均46.8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年。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固定性头痛)、头晕、思维迟钝、失眠、健忘,或伴有偏瘫、失语、下肢麻木、情感障碍、痴呆等。舌质紫黯,脉象以弦滑为主。
1.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治疗:①气滞血瘀型:头部刺痛,痛有定处,头皮麻木或有蚁行感,头昏头胀,时轻时重,重者昏迷目闭,不省人事;舌暗红有瘀斑,脉弦涩。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人参、黄芪、当归、桃仁、红花、川芎、地龙、赤芍、龙齿、三七粉、酸枣仁、钩藤等。②气血两虚型:头晕乏力,心悸失眠,气短懒言,劳累加重,唇舌色淡,苔薄,脉沉细弱。治以益气养血荣脑。方选补中益气汤和归脾汤加减:黄芪、人参、太子参、当归、白术、天麻、升麻、茯神、酸枣仁、远志、龙眼肉、赤芍、大枣等。③心肾不交型:头痛且晕,健忘,目光呆滞,反应迟钝,久则骨骼痿弱,偏废失用,舌红无苔,脉细或细数。治以填精荣脑。方用大补元煎加减:紫河车、龙眼肉、桑椹、熟地黄、太子参、丹参、赤芍、白芍、郁金、石菖蒲、远志、茯苓、蒲黄。④痰浊蒙窍型:头重昏蒙,失语,癫痫,口腻纳呆,呕不欲食,舌淡,边有齿痕,苔厚腻,脉滑。治以健脾升清、化痰熄风。方选蠲饮六神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曲、陈皮、茯神、旋覆花、石菖蒲、白术、天麻、茯苓、陈皮等。⑤肝郁气滞型:眩晕耳鸣,情志郁闷或易怒,舌红脉弦。治以疏肝理气活血。方选柴胡疏肝散合通窍活血汤。
各型均可根据病情酌情用虫类搜风逐邪、通达脑络,如全蝎、蜈蚣、水蛭、鳖甲、地龙、僵蚕等。每日1剂分服,最短服药20d,最长服药60d。
2.其他治疗方法:①针灸治疗:针刺的作用主要有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常选百会、风池、哑门、十宣、涌泉、人中。言语不清、吞咽困难者加上廉泉、通里;听觉障碍加听宫、听会;烦躁失眠加内关、神门、太冲;眼睑下垂加阳白、合谷;口角歪斜加地仓;上肢瘫痪加曲池、外关、合谷;下肢瘫痪加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昆仑。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5~7d再继续下一疗程。②中草药熏洗:选用黄芪、艾叶、川芎、红花、千年健、牛膝、桂枝、秦艽、荆芥、川乌、草乌等熏洗瘫肢、手足30min,每日2次。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除;显效:临床症状部分消除或减轻;有效:临床症状部分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
结果:痊愈210例,显效100例,有效20例,无效20例。痊愈率60.0%,总有效率94.3%。
颅脑外伤综合征是指脑外伤病人在恢复期以后长期存在的一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或精神性症状,包括头痛、精神紧张、易怒、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头晕、失眠、疲劳、失语、癫痫、痴呆等症状。而神经系统检查并无异常,神经放射学检查亦无阳性体征。颅脑外伤综合征属中医“头部内伤”范畴,为脑部外伤后脑络受损,气滞血瘀,经络不通,不通则痛。脑外伤后的病人都有血瘀的情况,产生症状的主要病机是瘀恋脑络,未得清澈,伤后瘀阻,气血难以上注以致脑失所养,髓海空虚。“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血瘀则气滞,气滞血瘀谓之不通,“不通则痛”,故病人皆有头痛,且头痛常系脑外伤综合征的主症,故治疗必须活血,但活血必须辨明虚实寒热。外伤后的血瘀证均为实证,故组方中活血药的比例宜大。
中医学理论认为,“离经之血便是瘀血”。西医学证明,脑血液循环障碍是颅脑损伤病情发展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之一,脑损伤后,受损脑组织缺血、缺氧,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乳酸积蓄,局部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使红细胞黏稠度增加,同时由于儿茶酚胺及自由基大量产生,又促使血小板凝集,进一步加重血黏度,加重脑循环障碍导致的头痛[1]。活血化瘀药可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管渗出,减轻肿胀;还有抗炎、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调节代谢,加速病损愈合,促使增生病变的转化和吸收[2];并可改善脑循环,纠正脑缺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视病情不同,配合运用温化寒痰、填精荣脑、养血益气安神、清营消瘀等治法,必将取得更好的疗效。
[1]谢裕华,刘艳霞.祛瘀通络豁痰方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31例[J].新中医,2001,33(5):57-58.
[2]马福东.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综合征5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7):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