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爱红 许早荣
(1.新疆塔城地区人民医院,834700 2.新疆塔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急性或慢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由于疗程较长,很多患者治疗不及时或者疗程不足,致使一部分患者转为慢性。笔者采用生脉注射液治疗200多例慢性期布鲁氏菌病患者,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布鲁氏菌病患者常见发热、多汗、关节痛,病程长短不一,以3~12个月居多。一方面一部分患者治疗不及时或失治误治常常转化为慢性;另一方面,布鲁氏菌可以在机体的吞噬细胞内长期寄生并不断向外释放菌体或其代谢产物,布鲁氏菌也可以在病灶局部形成肉芽肿,由于纤维细胞和其他炎性细胞的浸润及增生使其处于封闭状态。这些因素妨碍了治疗药物对病菌的作用,也影响了机体对病菌的清除,致使病情长期反复不愈,导致慢性化。慢性期病情反复发作,迁延数年,甚至终生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其临床表现为无热或低热、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盗汗、心烦失眠、筋脉钝痛等。
中医认为,本病属感受湿热病邪所致[1]。人体正气内虚则易感邪而致病。初起湿遏卫气,卫为邪郁,故见发热;脾胃受累,更见中焦运化失司,消化迟缓,精微输布乏力,脾主肌肉四肢,脾气不足,肢体失养,故肢体倦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久延不愈,肌肤失于濡养和温煦,故见面色无华;气机受阻,清阳不升,肌腠开泄,故见汗出;湿性重浊黏滞,湿热胶结,更难速除,久之可乘虚入络,循经伤及诸脏及关节;流注肌肉,脉络失和则肌肉酸痛;湿热郁久,化火伤阴,更见乏力,低热,心烦失眠,筋脉拘急钝痛。
针对慢性期布鲁氏菌病,笔者在常规用药基础上以生脉注射液40ml加入200ml生理盐水中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患者,女性,43岁,以乏力、低热、汗出2月余为主诉来就诊。自诉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体温37.8℃左右,以午后为剧,伴汗出。自以为劳累所致,加之更年期将至,未予以重视,近半月来伴见纳呆乏力,气短懒言,肌肉酸痛,不愿活动,体重下降5kg左右。家属遂送到本地诊所就诊,排除恶性肿瘤给予支持治疗后转入我院就诊,初步诊断为消瘦原因待查。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和血凝正常;生化示:谷丙转氨酶90U/L,谷草转氨酶86U/L,血糖血脂正常,肌酸激酶286U/L,乳酸脱氢酶402U/L,α-羟丁酸脱氢酶340U/L。D-二聚体正常。结核抗体、肺炎衣原体、支原体正常。肿瘤标记物正常,乙肝两对半正常。血沉52mm/h,C反应蛋白0.02mg/dl。B超示:轻度脂肪肝,脾大,胆囊、胰腺、双肾未见明显异常。胸片无异常。心电图正常。为排除传染病,来我中心门诊进一步就诊。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心肺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肝肋下1cm,脾肋下1.5cm,质软,无压痛。双肾区无叩击痛;脊柱四肢无畸形。辅助检查:布鲁氏菌病检验: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阳性;SAT 1∶800。诊断为布鲁氏菌病慢性期。给予利福平、盐酸多西环素片等布鲁氏菌病常规治疗,同时给予生脉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点,每日1次。7d后患者无低热及汗出,无肌肉酸痛,饮食好转,乏力改善。1个月后复查生化,肝功正常。
布鲁氏菌病究其病因为湿热病邪所致。热邪久羁,耗伤气阴,其慢性期呈现乏力、低热、汗出、心烦失眠、肌肉酸痛等症。生脉注射液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方中人参甘温而不燥,既可补益肺气,又擅补气生津,用为君药;麦冬甘寒生津,长于润肺养阴,与人参相协,气阴双补,相得益彰,故为臣药;五味子酸温收涩,益气生津,敛阴止汗,既可固气津之外泄,又能复气阴之耗损,与人参、麦冬相辅相成,用为佐药。三药皆入肺经,一补一润一敛,既可补气阴之虚,又可敛气阴之散[2]。现代药理研究提示其有增强免疫功能、激活并增强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3],同时尚有抗休克、改善微循环、防治心肌损伤、调节血压、抗凝、调节脂质代谢、抗炎、解毒等作用[4]。因此,生脉注射液可有效治疗布鲁氏菌病。
[1]彭胜权 .温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5.
[2]李飞 .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26.
[3]苗明三,王升启 .现代方剂学药理与临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163.
[4]贾公孚 .临床药物新用联用大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