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宇旋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510405)
《内经》有关针灸禁忌的论述颇多,其中《灵枢》有16篇,《素问》有12篇。《灵枢经》开卷即说:“余子万民……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荣其逆顺出入之会”。著书者希望针灸在治疗疾病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又恐针灸使用不当,造成危害,故而《灵枢·玉版》向后人提出警示:“请著之玉版,以为重宝,传之后世,以为刺禁,令民勿敢犯也”。现将《内经》有关针刺禁忌的论述做一粗浅讨论。
1.部位禁忌。《内经》特别强调不得刺伤脏腑,伤之则成死症。故《素问·刺禁论》有载:“脏有要害,不可不察。”《灵枢·本神》则明确提出了内脏是人体的要害部位,针刺时必须认真对待。《内经》有云:“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
《内经》已经注意到误刺中枢神经的严重后果,如《素问·刺禁论》有:“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刺脊间中髓为伛”。《内经》认为针刺时必须注意避开血管,尤其是大血管,否则可能导致出血死亡、哑等事故。这类针灸禁忌《内经》也有较多记载,如《素问·刺禁论》曰:“刺臂太阴脉,出血多立死”,“刺郄中大脉,令人仆脱色”。
2.穴位禁忌。禁针穴首见于《内经》,但《内经》没有明确提出禁针或禁灸,而是以事故记录的方法警示后人,如《素问·刺禁论》有言:“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内经》大多数是警示在某一个区域针刺时应当慎针或禁针,所以在《内经》中有“禁针穴”之实而无“禁针穴”之名,禁针穴位多位于重要内脏和大血管之处,若针刺不当,可能导致死亡、大出血等不良后果。
3.针刺深浅禁忌。《内经》重视针刺深浅与疗效及安全性的关系,《素问·刺要论》云:“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
对于邪气所在的经络不同,病位不同,针刺的深度也有所不同,如阳经宜浅刺,阴经宜深刺。《灵枢·经水》记载:“足阳明刺深六分……足太阳深五分……手之阴阳……皆无过二分……刺而过此者,则脱气。”《素问·刺要论》亦强调:“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刺皮无伤肉……刺肉无伤脉……刺脉无伤筋……刺筋无伤骨……刺骨无伤髓,髓伤则销铄胻酸,体解亻亦然不去矣。”
4.生理层面的针灸禁忌。异常生理禁忌是指人处于异常的生理状态下,如大醉、大饥等,按《内经》的说法,是因为此时人体“脉乱气散”,正如《素问·刺禁论》所言:“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
《内经》已经注意到针灸治疗的性别差异,男子和女子由于在生理构造和生理特点上存在差异,某些可以用于男患者的针灸治疗却不能用于女患者身上,尤其是对于经期妇女和孕期妇女。且小儿不可针灸囟门。
5.辨证辨病论治层面的针灸禁忌。《内经》在讨论针灸禁忌时,特别强调辨证的准确性,并把辨证辨病误差作为导致针灸不良后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灵枢·九针十二原》对误用针刺所造成的危害用“针害毕矣”做总结:“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针太深则邪气反沉,病益……病各有所宜,各不同形……损不足而益有余,是谓甚病,病益甚……夺阴者死,夺阳者狂,针害毕矣”。一言以蔽之,足以说明《内经》把辨证的准确性当作预防针灸意外的关键。
针刺禁忌,重在预防。《灵枢·逆顺》有云:“刺之大约者,必明知病之可刺,与其未可刺,与其已不可刺也。”意在说明针灸医生首先必须明白针灸的适应证,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针灸治疗,什么情况下不能实施针灸治疗。还需明确哪些疾病虽然属于针刺的治疗病种,但是由于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严重到已经不能通过针刺来救治,如《灵枢·热病》云:“所谓勿刺者,有死征也”。针刺或药物对疾病的干预治疗毕竟是有限度的,某些疾病到了某个阶段,死亡不可避免,对于必死之证和某些危急病症,《内经》认为非针灸所能力为,如《灵枢·热病》曰:“热病三日……身热甚,阴阳皆静者,勿刺也”。
对虚证类疾患,《内经》亦记载了不可针刺情形:“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气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则重不足。重不足则阴阳俱竭,血气皆尽,五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
6.时间医学层面的针灸禁忌。时间医学层面的针灸禁忌是《内经》的一种极具特色的针灸禁忌,《内经》称为“天忌”。《灵枢·官能》曰:“必知天忌,乃言针意。”《素问·离合真邪论》指出:如果“不知合之四时五行,因加相胜,释邪攻正”,则会“绝人长命”。《内经》时间医学层面针灸禁忌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四时禁忌、月相禁忌、用天干地支表述的针灸忌日、据昼夜时辰变化针刺禁忌等,在后世发展过程中不断被注入阴阳术数方面的内容,而且常被随意无限制推衍,使得时间禁忌的内容越来越多,有些时间禁忌甚至变得不可理喻,受到后代医家的质疑。
7.医生素养层面。《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内经》强调医生首先要有高尚的品德,必须对病人负责。《素问·征四失论》记载了一些由于医德造成的过失:“谬言为道,更名自功”,“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外内相失,故时疑殆”,“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
《内经》还强调针灸医生的个体医术水平,《素问·疏五过论》列举了医生的五种过失,每种过失都会导致不良后果,都是由于“受术不通,人事不明”所引起的,警戒医生要在医术上精益求精。
《内经》的针灸禁忌非常丰富,基本涵盖了针灸禁忌的各个范畴。《内经》有关针灸禁忌的论述,已经基本完成了针灸禁忌理论体系的构建。但限于古时针具较为粗糙及对人体解剖部位认识的不足,一些观点不免存在一些局限性,然其指导意义不容忽视。我们相信,随着现代针灸学的发展,针刺禁忌理论与实践也将随之完善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