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武
(广东省九连山林场,广东 连平517100)
红锥(CastanopsishystrixA.DC)又名红黎、赤黎、黎木、刺栲、红栲、红掾栲、红柯,属壳斗科栲属常绿乔木,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较耐荫,不耐干旱。分布于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以及贵州、湖南、江西、福建、海南等省的南部,西藏的墨脱县也有分布[1]。该树种具有生长快、材质优、适应广、效益高等优良特性[2],其树干通直、材质坚硬、耐腐蚀性强、色泽和纹理美观、心材比例大、不易变形、易加工,为一类商品材[3],可供建筑、造船、高档家俱、木制地板、军工用品、体育器材等用。同时,其枝桠材是培养食用菌的优质原料;种子含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可食用和加工;种实、果壳均富含单宁,可提制栲胶;在适宜的气候范围内,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中等立地条件即可,同时萌芽力强,萌条生长迅速,一次造林可采伐10次以上,经营上百年,经久不衰;枝叶浓密,较耐荫蔽,混生性能好[5-6],可作为用材林和水源涵养林树种进行纯林种植,亦可作为残次林改造、生态公益林改造的混交造林树种进行推广应用[7]。可见,红锥是华南地区重要的乡土阔叶珍贵用材和高效多用途树种,在我国华南地区发展前景广阔。
红锥要求适度湿润温暖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降雨量在1300mm以上,以1800~2000mm为宜,年均气温17~29℃,以20~22℃的气温为宜,最热月平均气温22~29℃,最冷月平均气温6~8℃,极端最低-6℃,极端最高40℃。年活动积温(≥10℃)在5000~8000℃。红锥最适宜土壤为由花岗岩、变质岩、砂页岩等母岩发育而成的砖红壤、赤红壤和红壤。在砂质土、重壤土上生长不良。适宜在pH值为4.0~6.0(最适宜pH值为4.5~5.5),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生长,不适宜在石灰岩地区生长[8]。红锥种植选择坡度25°以下的山地、丘陵地和台地,以南坡西南坡东南坡为宜。
目前红锥人工造林是以种子育苗造林为主。
采种树应选树龄在20年以上,生长迅速、健壮、树干通直、茂盛无病虫害的健壮植株。红锥在每年的11~12月果实成熟,可以在总苞由青色转褐色时进行采收,总苞放于室内2~4d,可移出室外暴晒,待总苞开裂后及时取出种子。红锥种子保持活力期短,一般随采随播;若要留种至翌春播,则应用河沙进行层积处理[9],先用清水浸泡种子10~15d,去瘪粒和杂物,精选种子,因种子淀粉含量高,极易受虫蛀和鼠害,故沙藏前应清除杂物,并用90%敌百虫配制成0.2%溶液冲洗,再与干净的河沙分层堆积催芽。用60℃温水浸种5min左右,有利于根菌的行程和发展[10]。播种后控制好沙床水分,湿度,以用手出力握不滴水,松开手沙成团不散开为准。约经70d,有90%左右的种实伸出胚根时进行播种。
红锥幼苗喜荫蔽和湿润的环境,圃地以选择半日照、空气湿度大的山沟、山窝地为好。若无这种环境条件,则选择灌溉方便且排水良好的地方设置苗床。整平土地后作为苗床。苗床高15~20cm,宽度1~1.2m,苗床应经精细打碎,床面平整。为避免苗根长落地,减少在苗木管抚期间的搬苗截根的工作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可在床面垫1~2层农用膜,膜上垫2cm厚粗沙,在沙上摆放薄膜容器。
不同基质配方对红锥生长影响很大。可用下面的几种配方:(65%)+30%塘泥/草皮泥+2%磷肥+3%菌根泥捣碎拌匀作为育苗基质[11],60%草皮泥+32%松林/红锥林地表土+8%过磷酸钙,黄心土75%+锥林表土25%+磷肥015%[12],24%黄心土+25%火烧土+25%泥炭土+25%红锥林表土+1%过磷酸钙[13]。由于红锥是与外生菌根共生的树种之一,而红锥林表层土壤含有大量的菌根,直接在基质内加入带菌根的土壤将有利于尽早建立红锥幼苗根系和菌根之间的共生关系,使红锥幼苗形成发达的根系。此外,适当减少黄泥心土的比例,用赤霉素处理红锥种子促进种子萌发,量一般为500mg/kg,加水混和在营养土中,适当增加腐殖土的用量,为幼苗供应矿物质和增加基质透气性。用硫酸亚铁或茶麸与表土拌匀,也可用浓度为5%的敌克松稀释液喷在畦面上,畦面敷黄心土2cm,以减少杂草生长和病原。
红锥容器育苗的方法有2种:①在2~3月,将进过层积处理的已萌发胚根的种子直接播种于容器中,每杯点播2粒种子,播种时胚根朝下,种子埋入土中2cm,播种后淋透水,7d后检查,以便及时补植;②将采回的种子播于种床,待种子萌发、幼苗长出两片真叶并待苗木半木质化时最佳时再移栽于容器中。这时移植的苗木成活率高、苗木生长健壮。每杯移植1株芽苗,播种床的种子要注意拌灭鼠剂防鼠食。移苗时要选择阴天,为了促使红锥根系发达,在播种时,用药剂处理种子和剪去胚根尖[14-15],芽苗的主根宜保留在2~4cm长,用生根剂浸根,压实,浇透定根水。
2.5.1 遮荫护苗。红锥幼苗喜阴,极易被阳光灼伤,必须做好遮荫防晒工作,荫棚高度不得低于1m,宽度应超出畦边,然后视苗木的生长情况逐渐增加光照,待幼苗木质化后,可完全解开荫棚。
2.5.2 水肥管理。红锥喜肥喜湿,同时又要避免积水。晴旱天加强浇水,保持营养土湿润,以利幼苗出土,苗入杯后约20d,长出新叶,及时间苗补苗,每杯留1株健壮苗。同时结合淋水施氮肥,施肥应遵循“由稀到浓、少量多次、适时适量、分期巧施”的技术要领,到苗木出圃前30d停止施肥。在苗木生长过程中,可视苗木状况配合根外追肥,如发现侧根少,叶色淡时可用植保素、磷酸二氢钾等喷洒幼苗叶面,以改善生长。荫棚遮荫。
2.5.3 病虫害防治。红锥苗期极易受到病虫害的危害,常见的病害有根腐病、叶枯病等,常见的虫害有尺蠖、金龟子、卷叶螟等。根腐病主要发生在苗前期,可通过控制淋水量或拔出病株,并喷洒1%的等量波尔多液、多菌灵0.1%溶液等进行防治。防治尺蠖、金龟子等虫害,可用90%的敌百虫0.2%溶液、40%乐果乳剂0.04%~0.03%溶液防治。
当苗木长到30cm时,达到出圃高度,此时应控制水、肥,进行炼苗。此项工作一般在出圃前1个月左右进行。出圃前1d应淋透水。
红锥扦插穗条应采用1年生以内的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健壮枝条,最好随采随插。减去穗条的下部的叶片,保留1~2片叶,经药物处理后可进行扦插。穗条扦插前采用10%酒精溶液浸泡处理穗条可以降低穗条中的生根抑制物质,从而提高成活率。黄心土适宜作为红锥扦插育苗的基质,用生根促进剂处理插条能促进快速生根,经浓度250mg/L吲哚丁酸处理的取自2~3年生红锥实生优树上的穗条生根率达到90%。红锥扦插季节成活率依次是夏>秋>春>冬,但扦插季节对成活率影响不大,各季节生根所需时间差异不大,一般20~40d即可生根,实际中一般在夏秋两季开展扦插生产。今后研究的重点将完善红锥成年优树扦插技术的研究。红锥扦插育苗技术的完善能为红锥的快速无性繁殖提供了技术支持,在一定程度解决了因采种母树结实的“大小年现象”而造成的实生苗造林成活率低及种子质量低劣不能满足大面积造林的需求等问题。
同砧或同属的易砧(以大叶栎为砧木)嫁接成活率差异不大,红锥嫁接用的接穗应选优树树冠中上部的枝条,穗粗3~5mm,芽眼健壮饱满,于1~3月采用腹接法嫁接,接株成活率较高;砧木地径为1.4~2.2cm,嫁接高度为10~20cm的接株成活率较高,效果最好,有利于营养物质及水分的输送,接口容易愈合,因而嫁接成活率高。嫁接成活的接株中出现“假活”现象,主要原因是接穗和砧木选择不当,接口部位太高和管护不当造成接株损伤。嫁接成活率除受嫁接方法嫁接季节影响外,还受嫁接工人技术熟练程度的影响。
5.1 红锥育苗采用室外薄膜保温盒层积沙藏催芽,并保证充分光照的效果较好。配制营养土时应适当减少黄心土的比例,增加腐殖土的用量,为幼苗供应矿物质和增加基质透气性。选择苗床要考虑苗床的透水性,忌积水。芽苗移栽前可对其进行断根处理,以促进根系的发育。
5.2 用生根剂处理红锥插条能刺激插穗快速生根。扦插育苗的成功,为红锥的快速无性繁殖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红锥优株的无性利用开辟了途径。
5.3 红锥的嫁接适宜季节为1~3月,以腹接法效果最好。嫁接成活率除受嫁接方法、嫁接季节影响外,还受嫁接工人技术熟练程度的影响。
5.4 红锥组培育苗、轻型基质育苗、基因工程定向育苗等方面的研究还尚未开展,有待进一步研究。
[1] 中国植物志编写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22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8-29.
[2] 叶群,蒋燚.广西派阳山林场发展红锥的前景与对策[J].广西林业科技,2008,37(2):112-114.
[3] 陈存,陈伙法.阔叶树种栽培[M].北京:北京林业出版社,2000:1-115,211-220.
[5] 林俊平.红锥不同模式造林效果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2,29(3):59-61.
[6] 陈清根.红锥木荷混交林生长状况及间伐试验效果研究[J].林业科技,2011(13):182-184.
[7] 朱积余,廖培来.广西名优经济树种[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10.
[8] 朱炜.非规划林地红锥造林及修枝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4):97-98.
[9] 唐玉贵,龙定建.红椎速生丰产栽培技术[J].广西林业科学,2000,29(1):39-41.
[10] 吴庆初.红锥育苗试验和经验总结[J].广西林业科技,1992,21(2):60-61.
[11] 韦增健.红锥采种育苗技术[J].广西林业科技,1991,20(2):87-90.
[12] 黎明,郭文福.红锥容器苗基质试验简报[J].广西林业科学,2006,35(1):31-33.
[13] 周新菊,洪维,黄明智,等.不同育苗基质对红锥幼苗生长的影响[J].广西林业科学,2008,24(4):47-50.
[14] 郝海坤,潘月芳,曹艳云.红锥容器育苗的试验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9,38(2):41-46.
[15] 许春锦.红锥切根育苗的试验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1,21(3):13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