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附子在痹病中的应用及药理研究*

2013-01-25 08:17马玉琛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3期
关键词:本草类风湿关节炎

王 勇 马玉琛

(1.解放军医学院解放军总医院中医研究所,北京 100853;2.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白附子长于祛风化痰止痉,适用于中风痰壅、破伤风抽搐以及半身不遂等症,也有解毒散结之效,用于治疗瘰疬痰核、毒蛇咬伤等症;尤其对淋巴结核、喉痹疗效显著。其用于痹病的治疗,文献中也不少见。笔者现就白附子在痹病中的应用及其相关药理研究报告如下。

1 白附子的药用性能

白附子入药始载于《名医别录》,谓其“生蜀郡,三月採。主心痛血痹”,列为下品。具有逐寒湿、祛风痰,止痛止痉,解毒散结等功效,用以治疗惊风癫痫、破伤风、偏头痛等症。《本草纲目》中记述“根正如乌头之小者,长寸许干者皱纹有节”,提出了“因与附子相似故得此名,实非附子类也”的新见解。药性为“辛甘,大温,有小毒”。《本草汇言》、《本草原始》、《本草汇》等书均有较为完整的药材外形图,也记述了“今出凉州,蜀郡不复生”、“辛温,有毒,除血痹,引药势而消风疾”等。

2 痹病因痰而致

《黄帝内经》论及痹病甚多,其中《周痹》曰“风寒湿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始曰痰沫可致痹痛。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提到“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自汗出,历节痛”等,同现代类风湿关节炎(RA)特征十分相近;胸中有留饮者,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则阐述了痰饮与痹病的关系,与现代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个证型极为相似。宋·陈言《叙痹论》首先明确提出“支饮作痹”,阐发因痰致痹的观点。朱丹溪认为历节风的主要病机是湿痰浊血流注,提出了痰浊致痹的思想。《类证治裁·痹证》云“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内所阻,不能宣汗,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清·李用粹在《证治汇补·痹症》中指出“湿热痰火、郁气死血,流于经络四肢,悉能为麻为痹”。清·董西园在《医级·杂病》中论述痹之病因时明确指出“痹非三气,患在痰瘀”。马玉琛等[1]认为类风湿关节炎致间质性肺病即传统医学的“肺痹”,主要病机为痰瘀毒郁滞于肺,痰、毒两邪贯穿于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整个病理过程,与脾、肾两脏也有一定关系。病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且为本病迁延不愈、变证丛生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痰毒致痹”及肺痹“痰毒并治”理论。高雪等[2]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病理是机体气血运行不畅,湿聚而成痰浊流注于关节、经络,形成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畸形、功能障碍。治疗上采用化痰通络之法。陈丽华等[3]对6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中医分型研究,结果显示,痰瘀互结是风湿病中的一个重要证候,多出现于风湿病的中后期。

3 白附子在痹病中的应用

清·姚澜十分注重祛痰药的化痰除痹之功效,在其《本草分经》中指出白附子“祛风痰痹湿”;“白芥子辛温之品,祛痰要药”,善于“通行经络,发汗散寒……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者,非此不行”;僵蚕“祛风化痰散结行经”;竹沥“清痰降火,行经络四肢皮里膜外之痰”;皂角刺“通窍搜风,泄热涌痰”。诸多化痰之药有剔痰除痹之功效。《本草害利》、《本草纲目》、《药鉴》、《本草求真》、《本草思辨录》等本草书中多推崇白附子、白芥子、白僵蚕、竹沥、皂角刺、制南星等为剔痰化饮要药。马玉琛[4-5]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增生性病理改变为“痰”、毒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痰”、毒侵袭或内生,“痰”积毒淫,“痰”结蕴毒,毒存助“痰”,坏血食气,蚀筋腐肉的过程。参考《杨氏家藏方》牵正散中白附子、僵蚕化“痰”散结,《金匮要略》升麻鳖甲方中雄黄消肿攻毒的原则组成散剂,应用于临床治疗诊断明确的4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间质性肺病患者,显效8例,有效3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1.6%。高雪等[2]应用化痰通络散(白附子3 kg,白芷、制南星、防风、独活各0.25 kg 等药组成,每次0.25~0.5 g,每日3次),治疗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愈5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3%。顽痹“痰结”之证因具有外邪与体内伏、顽之痰互结,粘连固着的特点,单纯应用温经散寒除湿之剂难以奏效,必加之剔痰之品,痰不除则痹不愈。对于顽痰、伏痰,二陈汤等方剂祛痰之力显弱,剔痰祛积之品如白附子、白芥子、白僵蚕、皂角刺、制南星、竹沥等则验用颇效。

4 白附子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及其毒副作用

白附子的药理学作用主要有抗炎、止痛、镇静、抗惊厥,对多种恶性肿瘤有一定的抑瘤效果[6-9]。现代研究表明[10]白附子含胆碱、β-谷甾醇、有机酸等成分,有抑菌、催吐、镇静等作用。生用对黏膜有强烈刺激,口尝原药材时明显感到咽喉、舌头、口腔发麻,吞咽时可刺激胃黏膜而引起恶心、呕吐。药理实验表明,外涂兔耳可引起肿胀,生品可引起家鸽呕吐、兔眼结膜水肿,但无论是用老法(姜矾制)还是新法(矾制),都可使上述不良反应减弱或消失。也有研究报道,用白附子的生品粉末灌胃,总剂量达60 g/(kg·d),相当成人用量500倍,不引起小鼠死亡;制品12 g/(kg·d)粉末灌胃,相当成人用量100 倍,连续灌胃21 d,只对大鼠体质量增长有一定影响,对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未见明显影响。生品冷浸液腹腔注射15 g/(kg·d),相当于成人用量125 倍,可引起半数以上的小鼠死亡。表明白附子口服给药相对安全。临床有报告口服内含禹白附40 g的中药汤剂而见中毒1例,其不良反应为咽喉干涩、恶心呕吐、口唇及四肢发麻,故临床用药应注意药量和配伍关系,适当配伍干姜有助于减少其毒副作用[11]。可见白附子在常规用量中应用是安全的。

5 讨论

白附子具有燥湿化痰、解毒散结、止痛、止痒、祛风解痉之功,现代临床多用来治疗面部疾病、皮肤湿疹、多种炎症及多种疼痛病症。痹病为免疫性疾病,病理机制复杂,对于本病研究较多,都有一定疗效,但本病易反复,缠绵难愈。其病机与中医痰浊积滞密切相关,可用化痰散结法治痹,白附子为该治法之要药。现代研究认为关白附和禹白附对早期炎症渗出、水肿及末期肉牙肿形成和渗出,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2];白附子提取物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可能是该药能够治疗痹病的主要药理学依据。

[1]王勇,马玉琛.痰毒并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致肺间质纤维化[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3):395-402.

[2]高雪,高文彬,刘月华.化痰通络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0例[J].陕西中医,1998,19(9):434.

[3]陈丽华,杨晓凌,倪立青,等.6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中医分型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34(2):9-11.

[4]王勇,杨永滨,马玉琛.雄附散对抗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31(1):513-515.

[5]王勇,马玉琛,赵志勇.雄附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病的临床观察[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33(1):42-44.

[6]詹启敏.分子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6-104.

[7]姜文奇,张晓实,朱孝峰.肿瘤生物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7.

[8]陈丙英,陈子兴.分子生物学基础与临床[M].福州: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15-30.

[9]张天泽,徐光炜.肿瘤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25.

[10]秦平,卢贺起,魏雅川.白附子临床应用辨误[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4):109-112.

[11]黄钰玲.中西医结合救治白附子中毒1例报告[J].新中医,2007,39(4):78.

[12]吴连英,仝燕,程丽萍.关白附禹白附抗炎及毒性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1,16(10):597.

猜你喜欢
本草类风湿关节炎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治未病”理论与针灸防治类风湿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