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小林运用黄芪建中汤验案举隅*

2013-01-25 06:17彭智平赵锡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反酸白芍小林

周 强,逄 冰,彭智平,赵锡艳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黄芪建中汤由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组成,治疗“虚劳里急,诸不足”。仝小林教授用此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及虚劳性疾病,把握中焦虚寒的基本病机,异病同治,扩大经方在临床杂病中的运用。笔者师从仝小林教授,选取临床病案三则做简单分析,以阐述其运用经方的临证策略。

1 病案

1.1 胃食管反流病

案1:胡某,女,48岁,2009年 9月 23日就诊。胃中痞满,反酸5年,眠差1年余。胃中堵塞、痞满不适多年,5年前出现反酸,饮食稍有不适则出现严重反酸,食管至胃脘部烧灼难耐,曾诊断为“浅表性胃炎伴食管返流”,多处求诊无效。平日食用辣味、油腻食物则腹泻;若不食辛辣、油腻之品则大便干结,初头硬如羊粪状后质可,常4~5d一行。眠差1年余,偶服1片安定可安睡2~3h,后背及腰部酸痛,劳累时加重,冬季手足冰冷,难以忍受。于2008年12月31日于仝小林门诊就诊,给予温中健脾、制酸止呕,服汤药60剂后告愈停药。近半年发生2次昏厥,自觉胸闷、心慌之后昏厥不知人事,3min后醒来,医院查24h动态心电图示心动过速110次/min,无其他异常。刻下症反酸,大便2d一行,眠差、多梦、醒后难入睡,手脚冰凉,腰酸痛,纳呆,饭后胃胀,最近未发生过昏厥、头痛、头晕、手麻。2000年行子宫全切术,腰椎间盘突出。舌质淡微胖有齿痕,底滞,脉偏沉细弦。诊断胃食管反流病、失眠、癔病性晕厥、痞满、不寐、郁证。处方:黄芪 30g,川桂枝30g,白芍 30g,炙草 15g,煅瓦楞子 30g(先煎),白矾6g,广郁金9g,生姜3大片。复诊:服药1个月,现偶有反酸,胃怕凉好转,纳食可,腹胀痞满已缓解。眠欠安梦多,夜尿1次,大便正常。腰酸怕凉、手脚凉,舌暗淡、苔厚。处方:上方加沉香6g,改白芍60g,生姜改为干姜6g。随访30剂告愈。

1.2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出血

案2:张某,女,49岁,2009年 4月 15日就诊。反酸、烧心6年余。2003年因生气觉胃、两胁胀痛,后发展为烧心、恶心,遍服中西药疗效不佳;2009年1月14日于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出血、慢性食道炎。刻下症见反酸、烧心,时有恶心不呕吐,胃至咽喉部堵塞感,胃怕凉,时有疼痛,喜热饮,后背怕冷,大便先干后溏,每于饭后排便,每日2次。舌底瘀、根部苔厚腻,脉偏沉弱,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脘痛、中焦虚寒证)。处方:黄芪 60g,川桂枝 30g,白芍 45g,炙甘草 15g,附子 30g(先煎 8h),生姜 15g,黄连 6g,苏藿梗各6g。复诊:仍烧心,反酸次数减少,偶有恶心,胃至咽喉部阻塞感,胃怕凉,偶有疼痛,喜热饮,常觉后背发冷,大便先干后溏,每日1~2次。舌底瘀、苔白微厚,脉细弦数。处方:上方加锻瓦楞子30g(先煎),白及30g,生姜增至 30g。随诊1个月诸症缓解告愈。

1.3 低血糖昏迷

案3:闫某,男,76岁,2007年11月22日就诊。血糖升高27年,反复低血糖反应半年。1980年发现口干、多饮,入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近半年反复发生低血糖反应,减量西药则血糖升高不达标,稍增加降糖药物则发生低血糖反应,且低血糖反应无规律,今年8~9月出现3次严重低血糖昏迷。现口服二甲双胍 0.25g,Tid;格列吡嗪 7.5mg,Tid;拜唐苹50mg,Tid;降糖通脉宁 4片,Tid;糖微康 4片,Tid。 近 期 PBG5.3 ~ 7.7mmol/L,2hPG9 ~10.5mmol/L。刻下症大便干,2d一行,夜尿2次,纳眠可。双下肢乏力,夜间口干、口渴。167cm/58kg,常发生低血糖反应,故停用降糖药物,仅用诺和龙1.0mg,tid。既往有白内障、脂肪性肝炎(现肝功已正常)、结肠炎,平素易感冒。处方1:干地黄30g,山萸肉30g,鹿角霜 10g,肉苁蓉 30g,龟板胶 10g(烊化),阿胶珠 10g(烊化),鸡血藤 30g,首乌藤 30g,知母 30g,黄芩 30g,天花粉 30g,生牡蛎 30g(先煎)。处方2:去目前服用所有口服降糖药物,改服诺和龙1.0mg,tid。

2008年7月23日复诊:患者以上方为基础方服汤药5个月,后改服水丸3个月,血糖稳定,偶有轻微低血糖反应(心慌、微汗),二便调,腹部怕凉,余无不适。舌淡苔白有裂纹,舌底络滞,脉略弦滑数。手足有针扎样感,肌电图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处方:黄芪 30g,川桂枝 15g,白芍 30g,鸡血藤30g,黄连 30g,干姜 6g,山萸肉 15g,肉桂 15g。

2008年8月13日复诊:前天晚餐前出现1次低血糖反应,服糖后缓解,大便略干,夜尿2次,苔厚腻,舌底瘀,脉弦硬数,眠安,HbA1c6.3%。处方:黄芪 45,川桂枝 15g,白芍 30g,鸡血藤 30g,黄连 30g,干姜 6g,陈皮 15g,苍术 30g,制水丸,口服 9g/次,每日3次。

2009年7月29日复诊:脚趾发麻,大便干,2~3d一行,时若羊粪样。HbA1c6.0%,舌苔厚,脉弦硬滑。处方:黄芪30g,川桂枝15g,白芍30g,鸡血藤30g,黄连 15g,酒军 6g,火麻仁 30g,生姜 3 片。

2009年11月18日复诊:已无低血糖反应,舌红、苔白厚腻、脉沉,HbA1c5.3%。处方:黄芪30g,川桂枝 30g,白芍 30g,酒军 30g,黄连 45g,干姜 6g,炙甘草15g制水丸,9g,每日3次,服6个月后随访,服药期间无低血糖反应发生。

2 解析

2.1 方解

黄芪建中汤为小建中汤加用黄芪,为治疗虚劳之症的主方。《医门法律》评析此方时指出:“虚劳病而至于亡血失精,消耗精液,枯槁四出,难为力矣。《内经》于针药所莫制者,调以甘药,《金匮》遵之,而用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急建其中气。俾饮食增而津液旺,以致充血生精,而复其真阴之不足,但用稼穑作甘之本味,而酸辛咸苦,在所不用,盖舍此别无良法也。”黄芪建中汤以甘温健脾立法,不仅可充精血,且可复阴虚之阳,能调理气血、补营益卫、平衡阴阳。仝小林谓黄芪建中汤能健脾胃、温分肉、散寒而厚肠胃,柔肝而平冲逆之功,并在脾胃虚寒之消化道疾病中常用。徐彬在《金匮要略论注》中谓:“小建中汤本取化脾之气,而肌肉乃脾之所生也,黄芪能走肌肉而实胃气,故加之以补不足,则桂、芍所以补一身之阴阳,而黄芪、饴糖又所以补脾中之阴阳也。若气短胸满加生姜,谓饮气滞阳,故生姜以宣之;腹满去枣加茯苓,蠲饮而正脾气也;气不顺加半夏,去逆即所以补正也。”

2.2 病案解析

案1患者以胃中痞满反酸为主诉,有胃怕凉、便秘与腹泻交替等胃肠道症状,又有腰背酸痛、手足凉、眠差等症状及癔病性昏厥病史。《沈氏尊生书》所说:“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以致出现反酸、背酸痛、痞满、晕厥。中焦虚寒,气血化生不足,而致四末不得濡养而手足凉;病久脾肾阳虚,而致腰背怕冷、酸痛;脾气虚弱不饪谷物,而致进食油腻、辛辣则腹泻。又肝脾失调、横逆犯脾土,则变生便秘或腹泻之症。患者适值更年期阶段,半百而阳气自衰,七七则天癸绝而阴血内亏,肝气不得约束,上冲脑髓则致昏厥。治以温中健脾,柔肝缓急,制酸止痛。患者以中焦虚寒之痞满为主症,当以温健脾阳为基本治则,重用黄芪健脾益气;用桂枝温阳散寒,又能鼓动脾阳而健运中焦。配白芍益阴,桂枝、白芍补营益卫而补益一身之阴阳,又温分肉、肥腠理;又患者有癔病性昏厥病史,为肝气横逆所致,重用白芍柔肝敛肝。配炙甘草增强黄芪健脾益气之功;与桂枝则辛甘化阳,与白芍则酸甘化阴,为益一身阴阳之佳品。仝小林在临床中善用桂枝,一为解肌(桂枝汤、麻黄汤),二为温健脾阳(小建中汤),三为温通心阳(炙甘草汤),四为温养四末(黄芪桂枝五物汤),五为化气利水(五苓散),六为平冲降逆(桂枝加桂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又白芍、炙甘草为芍药甘草汤,能缓急止痛、柔肝益脾。加生姜味辛而开胃,防黄芪、白芍碍胃;助桂枝兴阳。因饴糖不易保存而药房无货,仝小林每用则加重白芍用量而增强益阴之功。煅瓦楞子味甘咸、性平,能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为治疗胃痛吐酸之要药,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能中和胃酸,起到制酸止痛的作用。患者晕厥病史,查动态心电图无异常,考虑为癔病性晕厥,患者常有情志抑郁之诱因,气郁生痰,痰阻气机,发为癔病。选用白金丸由白矾、郁金组成,郁金开郁顺气,白矾涤痰燥湿除邪。宋·许叔微《本事方》云:“昔有一妇人癫狂失心,数年不愈,后遇至人授此方(白金丸),初服觉心胸有物脱去,神气洒然,再服顿愈。至人云:此病因忧郁得之,痰涎包络心窍,此药能去郁痰。”仝小林每用白金丸治疗精神类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癔病性晕厥、癔病性心绞痛、癫痫等。患者复诊,主症好转,仍手足凉、腰背酸,用沉香温中、暖肾。《日华子本草》曰:“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去邪气。”加重白芍增强柔肝、益阴之功,改生姜为干姜,增强温中之效。

案2患者以情志为诱因,致反酸、烧心、胃脘痛诸症,为肝郁气滞、横逆犯脾所致。患者胃怕凉、大便先干后稀、饭后欲便为脾胃虚寒之象。黄芪建中汤健脾益气、温阳散寒;苏连饮辛开苦降,开胃行气止呕;芍药甘草汤柔肝缓急止痛,三方合方,以健脾温中为基本治则,又兼柔肝、行气之法。组方中以黄芪60g为君,益气健脾,配川桂枝30g温阳建中,配芍药甘草汤柔肝缓中。仝小林在临床中用芍药甘草汤,一为缓中止痛,用于治疗胃肠道、子宫等平滑肌痉挛性疼痛;二为治疗四肢肌肉的酸痛;三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不安腿综合征及疼痛等。附子30g,先煎8h以消除毒性。理论上讲,制附片经过炮制后毒性已减轻,先煎1~2h便可以消除毒性,但患者在各药店拿药情况不一,以防用生附子入药,故要求患者先煎4~8h以保证用药安全。本处用附子温中散寒,以增强桂枝之功;苏梗、藿梗行气宽中止呕,与黄连相配伍,辛开苦降,仝小林每用此药对止呕。在用量上,止呕当用小剂量黄连(1~6g),切勿重投。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连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二诊主症好转,仍偶有反酸、胃脘痛,故加煅瓦楞子制酸止痛,白及止血、敛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能有效保护胃黏膜,为治疗胃溃疡、胃黏膜出血的常用药[1]。

案3:患者以“反复血糖反应”为主诉,又因年事已高、糖尿病病程已久,兼有消瘦(BMI=20.8)、便干、口干、怕凉等阴阳不足之症,其低血糖反应系年老体衰,阴阳无以为系,阴不足则不敛、不荣,表现为消瘦、便干、口干、汗出;阳不足则不温、不养,表现为怕凉、心慌等。患者有结肠炎病史,又并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眼病(白内障)并发症,故治疗需要兼顾而整体治疗。患者虽有减量降糖药物则血糖升高经历,为减少低血糖反应的风险,患者首诊先减少诸多口服降糖药和中成药,给予六味地黄丸合栝楼牡蛎散为基础方,加阿胶珠、龟板胶滋阴,加鹿角霜、肉苁蓉温阳,加首乌藤、鸡血藤通络祛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加知母、黄芩、天花粉、生牡蛎滋阴养液以降糖。患者服用汤药4个月后血糖平稳,低血糖反应得以控制,后改服水丸小剂量维持。2008年7月23日复诊:服水丸后仍偶有轻度低血糖反应发生,腹部怕凉,手足麻凉明显,其主症以由“低血糖昏迷”变为“轻度低血糖(心慌、微汗)”,所以复诊治疗的主要矛盾就集中在“腹凉、手足麻”兼顾低血糖反应,故选择黄芪建中汤,同时寓黄芪桂枝五物汤之意。建中汤以健脾阳而滋阴液,为阴阳双补之剂,在无饴糖的情况下,以黄芪为君健脾益气,以白芍为臣柔肝养阴,以桂枝为臣温中鼓舞脾气,佐以甘草健脾、辛甘化阳、酸甘化阴。给予肉桂、山萸肉,一阴一阳,滋补元阴元阳,为仝小林治疗老年人低血糖反应的常用药对。又酒军泻浊通便;火麻仁润肠通便;黄连、生姜辛开苦降针对血糖;苍术、陈皮健脾行气燥湿针对后腻之舌苔、消瘦等;鸡血藤活血通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用药[2,3]。以黄芪建中汤为主方治疗16个月,患者血糖控制平稳,低血糖反应消失。

3 小结

三则病案都属于“虚劳病”范畴,案1为脾胃虚寒,表现为“痞满、反酸”,故治疗中当健脾温阳、制酸除满。案2为脾胃虚寒重症,表现为“胃脘痛、反酸、恶心”,治疗当温中健脾、行气降逆,故加重黄芪剂量,并加用附子温中,用苏叶黄连汤辛开苦降、行气降逆。案3为阴阳两虚之虚劳证,表现为“反复低血糖”,用黄芪建中汤加肉桂、山萸肉滋阴补阳。三则病案虽主诉不同,但均以中焦虚寒为核心病机,辨治中结合现代疾病对此3种疾病的认识,故以黄芪建中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在临床辨治中,仝小林提出症证病三者有机结合,以症为靶与患者的主诉等主症为治疗靶向,包括一些理化指标等[4];以证为基,即以患者的寒热温凉、表里虚实病机为辨治处方的基础和核心;以病为参,即以现代医学对该病的认识为参考;又将现代药理研究的理论成果运用于临床[5],四维一体辨治,临床擅用经方,经方新用[6~8]。

[1]仝小林,刘文科.论方药用量策略[J].中医杂志,2011,52(6):469-470.

[2]仝小林,刘喜明,赵昱,等.肥糖络整体治疗模式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216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08,49(1):43-46.

[3]刘桂芳,刘文科,姬航宇,等.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思路[J].中医杂志,2011,52(14):1243-1245.

[4]陈欣燕,刘文科,姬航宇.论对症选药治疗思路[J].中医杂志,2011,52(2):162-164.

[5]仝小林,李洪皎,于波.试论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成果的临床回归[J].江苏中医药,2008,40(3):16-17.

[6]仝小林.论症、证、病结合辨治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10,51(4):300-303.

[7]仝小林,周强,刘文科.经方新用的思索[J].中医杂志,2011,52(11):901-903.

[8]周强,仝小林,刘桂芳,等.经方新用之仝小林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医案四则[J].中医药信息,2010,27(4):11-13.

猜你喜欢
反酸白芍小林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我想跟小林一样——读《大林和小林》有感
清酸畅胃汤配合拔罐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为梦孤独
白芍总苷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高考前与高考后
白芍多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成分的筛选
白芍粳米粥 缓解颈椎不适
别来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