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贵
(云南省永胜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永胜 674200)
影响永胜县养羊业发展因素的系统分析
张胜贵
(云南省永胜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永胜 674200)
永胜县是一个以种养业为主的农业县,畜牧业在全县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11年末全县存栏羊36.24万只,出栏羊19.51万只。永胜县是云南省养羊最多、养羊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县份之一。通过系统分析永胜县养羊业发展影响因素,可以反映云南省养羊业现状,从而为今后制订发展措施提供参考。
生产效益提高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养羊业快速增长的最直接因素。羊肉的价格在近10年来一直平稳地走高,并且羊肉价格一直高于一般肉类产品价格,大大地刺激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特别是近几年来永胜县注重培育肉羊交易市场,出栏肉羊大多销往湖南、广东、深圳等一些消费较热的南方城市,羊肉需求量及其价格的日益增长又促进了养羊业迅速发展。
首先,国家允许并鼓励各种流通主体收购买卖羊只;农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了自主权,各种经营主体可以按照市场规律安排生产活动,他们的劳动由低收益行业向高收益行业转移,涌现出了部份肉羊贩运户,他们一头连市场一头连生产,为农民的产品找到了出路。其次,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许多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尤其是肉食消费结构发生了改变,近几年呈现了对羊肉消费的增长势头。再次,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养羊业扶持的力度,在品种更新、羊舍改造、种草养羊、疫病防治等多方面从资金和技术上给予了大力扶持,优其是实施小额信贷后,使得生产者能够并且愿意利用信贷方式建立较大规模的基础羊群,这为养羊业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在过去的10多年中,养羊业在品种、饲养等生产环节中,良种引进和培育技术,饲养管理技术,饲料生产、加工调制技术,短期补饲育肥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目前永胜县以仁和、期纳、东风等乡(镇)为代表的黑山羊养殖示范区已基本建成,县内拥有了努比黑山羊和云岭黑山羊两个品种纯繁体系。许多农户传统的饲养方式逐渐被淘汰,逐步向半牧半舍饲或舍饲方式过渡,养殖方式的改变又推动了山羊生产的繁育技术、饲料技术、疫病防治等技术的推广力度,缩短了育肥时间,提高了养羊经济效益。
养羊规模的扩大和生产基地的建设使得养羊业的产业链条纵向延伸、横向拓展。主要表现在饲料供应、山羊生产、种羊的销售、商品羊屠宰分割及其外销方面,逐步实现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一体化。链条延伸的优势就是分散某些环节经营风险,利用专门设备提高资本的利用率和周转率。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各级畜牧部门通过畜牧项目开发、产业化经营等措施,加大资金和信息方面的支持,肉羊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能够及时获得资金、信息和技术的援助,这对推进肉羊产业化的深入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永胜县山羊养殖主要有“基地+农户”、“营销大户+基地+农户”等各种适合实际需求的组织模式。随着市场需求的精细和产业发展的分工,种羊供应、杂交羔羊生产、商品羊育成、屠宰、分割冷冻、活羊外销等各环节,逐渐形成了网络式的组织化运作机制,这种多个利益共同体的联合经营大大地促进了肉羊生产的发展。
全县以黑山羊为主打品牌逐渐形成了区域化的布局,县内的仁和、期纳、东风、涛源以生产努比黑山羊与云岭黑山羊杂交后代为主沿金沙江一线成为永胜县黑山羊主产区,以永北、顺州为主带动松坪、大安等乡(镇)发展云岭黑山羊,这种以区域化为主的农区养羊业迅猛发展,使肉羊作为畜牧业生产的新型产业的环境和要求正在逐步形成与完善。
永胜县目前尚无专门的肉用羊品种。专门肉用羊品种的最大优势是产肉性能好、生长速度快、肉品质好、饲料转化率高。永胜县在加大对传统云岭黑山羊品种选育的前提下,2003年才开始引进肉用努比黑山羊品种,用于改良县内本地羊群。目前优良肉用羊品种覆盖率低的问题直接影响了羊肉产品质量以及产业效率。
永胜县目前屠宰、出栏的肉羊主要是千家万户以分散的饲养方式育肥的,尽管有些乡(镇)也发展了一些专业化饲养规模相对较大的肉羊育肥专业户,但其出栏、屠宰数量十分有限,占总出栏量的比例很小。农户散养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家庭的各种资源如劳动力、闲散资金、农作物秸秆等,有效地降低成本,有助于提高家庭的经济收入;其劣势在于饲料混杂、品质混杂、年龄混杂,其结果是育肥期长、育肥效率低、育肥羊的质量差,产品缺乏竞争力。从现状来看,农户散养是制约提高肉羊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这种方式非常不利于肉羊产业挑战大市场。
在发展养羊业方面存在3个认识上的误区:①把肉羊产业当作“节粮型畜牧业”来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概念的提出是有一定社会和经济背景的。在我国粮食短缺时可以以这种观念来认识养羊业的发展,但是现在食品市场的供求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首先是粮食实现了自给自足,且出现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有大批的余粮需要靠发展畜牧业来转化;其次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消费观念已由过去的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对肉羊的消费已从低档向高档转变。生产高档羊肉依靠分散的农户饲养方式是办不到的,只能通过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而集约化养羊除了有优良品种作保证外,还需要有主要的精饲料和规范化的管理作保证。②许多养殖户单纯注重数量生产而忽略各类羊肉的性能生产,造成了肉羊业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数量效益而不是质量效益。质量低下使得羊肉价格差值较小,相对单一,这就限制了养羊业的发展,为此也就不能满足各种市场需求,不能面对各种竞争的挑战。③没有充分认识到科技推广的重要性,在饲料的开发利用方面优质牧草的种植技术仍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精饲料开发利用上对牛羊的科研投入较少,在肉羊育肥中对羊的年龄和体况没有严格的标准要求,结果必然是品种、规模的杂乱化。
2.4.1 生产环节上技术相对滞后 育种技术方面,良种化程度低。永胜县目前还没有专门化的肉羊品种,市场上出售的育肥肉羊基本上是当地品种,杂交改良后代少。饲养技术方面,精饲料比例低、粗饲料比例高,羊舍改造面积小,育肥期过长、年龄偏大,冬春缺草问题仍然没得到有效解决。
2.4.2 屠宰和加工环节技术落后 目前,个体屠宰占很大比例。卫生条件差,宰杀、剥皮、去骨、分割等环节非常容易造成对羊肉的污染;冷藏设备少或不具备,影响羊肉性能或质量。而没有专业化的加工企业,产业副加值低,农户养羊效益不高。
2.4.3 流通环节技术障碍 ①羊肉零售以农贸市场个体经营为主,经营设施简陋从而造成对羊肉的污染。②在市场上缺乏冷鲜肉,这与发达地区是完全相反的。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起能够反应羊肉质量的分级体系与标准。④还没有建立起增强消费者消费信心的羊肉品牌体系。
主要是指作为养羊业产业化载体的产业组织体系尚未形成。目前养羊业的产业化组织程度非常低,既缺乏按照行业来划分的生产者组织、加工组织、营销组织和贸易组织,又缺乏按照区域来划分的微观组织、中观组织和宏观组织。在微观的层次上(如按行政区域的村、乡),还没能组织起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养羊协会、肉羊生产合作社等肉羊生产者组织;在中观层次上,(如按行政区域的县、市),还没能组织起发挥桥梁作用的养羊生产者合作联社、规模化养羊协会、肉羊饲料协会、肉羊屠宰和加工协会、肉羊贸易促进协会、肉羊业技术理事会等养羊业的经济组织和技术组织。宏观上,在国内,还没有能够对一个地区或全国的肉羊业提供指导、咨询以及信息等服务并在整个肉羊行业发挥监督、管理和调控作用的宏观组织,如肉羊生产者联合会、肉羊品种协会、肉羊育种者协会、肉羊屠宰场、肉联厂协会、羊肉出口理事会等。
许多养羊户、营销大户的经营机制没有健全、管理手段比较传统,不能满足规模化发展的要求。首先是营销大户随意性强、无责任心、积极性不高,分工不明晰、对其行为无法进行激励与约束。其次,对外界养羊产业发展信息体系不健全,各级管理者只能依靠历史情况进行主观甚至是随意的判断,实施决策。
①优良品种的种羊价格昂贵,这已成为养羊户扩大养殖规模和提高杂交面的最大障碍。②永胜县尚无一家羊肉产品深加工企业,产品停留在出售原材料过程中,产品附加值低。③种羊场、加工企业等运作时所需支付的如能源、水源等生产设施的不断投资环境要求较高、资金量大。这些关键资源的缺乏阻碍了养羊业的扩大再生产。
目前在永胜县农村约18.5万劳动力中,文盲和半文盲占26.25%,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8.4%。农村中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十分匮乏,由于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低,经过培养训练的技术人员奇缺,对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反应迟钝,缺乏接纳、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很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不力。
养羊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培育产业化组织体系,特别是培育中观和宏观层次上的产业化组织体系。如“公司+基地+农户”、“政府+经济实体+基地+农户”等模式,发挥政府的支持和经济实体的经营带动作用。
龙头加工企业是产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有龙头企业带动才能形成真正的产业化。大力塑造羊肉市场品牌形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消费者树立消费信心,改变消费意识。因此,龙头企业应该努力做到大力拓展市场空间,参加行业或协会培育知名品牌,实行批量化生产以保证产品数量、质量、规模的一致性,提供各种信息。
一个健全的肉羊育肥体系,应包括良种繁育和供应体系、饲料服务和疫病防治体系,这些是生产优质肉羊的基础。今后要完善现有种羊场,按种羊质量标准做好选种、选育工作,杜绝劣质种羊上市。大力推广优质品种羊杂交改良技术,提高良种羊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肉羊的生产性能。
有计划地利用撂荒地、轮作田和中低产田,建立稳产、高产饲料地,加强牧草种植技术研发,增加饲料饲草产量,通过退耕还草、粮草轮作等形式,结合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发展舍饲养羊,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加强同有关院校、科研单位的协作,加速国内外养羊生产科技成果的开发、转化和国内外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并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养羊科普教育和科技培训,造就养羊能人,使养羊业的发展步入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规范化管理对于肉羊养殖户的发展至关重要。管理规范化后形成的制度和条例在制定、实施、修改完善中要不断地总结和应用。
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建立起能够咨询和收集肉羊育种、生产、加工、营销的信息系统,采用专家决策系统或支持系统进行辅助决策,帮助养殖大户的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1] 王玉琴,赵有璋,冯涛,等.我国肉羊业发展的新形势和基本对策[J].中国草食动物,2005,(增刊):5-7.
[2] 张瑛,汤天彬,王庆普,等.我国肉羊业生产现状与发展战略[J].中国草食动物,2005,25(3):46-48.
[3] 肖西山.中国肉羊产业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畜牧杂志,2005,41(10):50-53.
[4] 张安国,刘士义,郭建兰,等.影响榆林市舍饲养羊发展的因素分析[J].畜牧兽医杂志,2004,23(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