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多汗症的临床研究概况

2013-01-24 04:41刘双双胡幼平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针药耳穴针灸

刘双双,胡幼平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 610075)

出汗本身是一种调节体温、散热的方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西医认为多汗症主要是交感神经兴奋而致汗腺分泌过度的结果,治疗上是以积极治疗原发病为主,辅以对症治疗如口服抗胆碱能药物、镇静剂和控制汗腺剂类药物及交感神经切除术等外科治疗。中医认为多汗形成的机理在于阳气蒸化津液,出于体表而成,正如《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汗为心液,属五液之一[1]。出汗是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但是出汗过多,损伤人体津液,出现不适,则属于中医的“汗证”。汗证以多汗为多见,包括自汗和盗汗,如《医学正传·汗证》说:“自汗者,无时而滜然出,动则尤甚,属阳虚;盗汗者,寐中而通身如浴,觉来方知,属阴虚。”[2]无论阳虚、阴虚,二者皆属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针灸疗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思想辨证取穴施治,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毒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现将该病的针灸治疗方法概括如下。

1 针灸疗法

1.1 针灸并用

艾灸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3]。针灸结合治疗疾病是通过艾灸理化作用和经穴特殊作用的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效应”[4]。故临床上多针灸并用治疗各种疾病。对于多汗症的治疗亦有很好的疗效,如徐贤伟[5]等运用通过针刺合谷、尺泽、复溜、中脘、下脘等穴,配合中脘、下脘灸盒悬灸治疗气阴两虚多汗症。治疗5次后,患者阵发潮热有所缓解;10次后阵发潮热每日少于5次,潮热后已无大汗出,仅微汗出,情绪明显好转;治疗20次后,患者自述症状已完全消失。可见其疗效显著。

1.2 针药结合

针灸属于中医学的外治法,中药属于内治法,内外疗法合用,其治疗效果较单纯针刺疗效好。如霍则军[6]通过对不同针刺取穴法及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女性更年期多汗证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将患者分为针刺加罐组、耳穴组、体针组和针刺加罐配合中药组。针罐组、耳穴组、针药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体针组,而针药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并且针罐组、体针组、针药组起效时间、平均疗程明显短于耳穴组。又如齐柏等[7]观察应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多汗症的临床疗效。其对45例原发性多汗症患者采用针刺阴郄、后溪、合谷等穴位配合中药辨证治疗,治愈率68.89%,显效率20%,有效率8.89%,总有效率97.78%,其治愈、好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服用中药玉屏风散,治愈率45.71%,显效率22.86%,有效率17.14%,总有效率 85.71%)。李天伟[8]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阳虚漏汗症1例,并配合应用TDP穴位照射及电针加强刺激,治疗1周后,棉衣全减,恶风消失,汗出正常,改为桂枝加玉屏风散,6剂善后而痊愈。由此说明针药结合的方法疗效较单一针刺显著,并且能够缩短起效时间及疗程。

1.3 针罐结合

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特定穴位,与相应脏腑有着特殊的联系[9]。《素问·长刺节论》说:“迫藏刺背,背俞也。”说明背俞是调节人体脏腑功能的要穴。对其进行一定刺激能激发和调整脏腑功能,起到固本培源、调和气血的作用。走罐通过刺激体表,可达到调和营卫的作用,脏腑背俞穴位于膀胱经上,膀胱经走罐更可微调各个脏器功能,使各脏协调配合,达成新平衡,共同发挥调节人体汗液的作用。现代医学证明,人体植物神经从脊柱发出,行于膀胱经下,刺激该部可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与针灸理论相一致[10-12]。霍则军[6]运用此理论治疗更年期多汗患者21例,采取针刺肺俞、脾俞、肾俞3穴,起针后以中型火罐于背部膀胱经从大杼至秩边穴行走罐的方法。结果:痊愈 9例,有效 8例,无效 4例,总有效率81.0%,其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体针组,说明针罐结合对于多汗症的治疗相对单用针刺疗法疗效好,疗程短,起效快。

2 其他疗法

2.1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法(又称水针)是通过针刺及药物对腧穴的双重刺激,以腧穴的穴位功能及药物的药理作用共同作用于人体而发挥治疗作用的一种疗法[13]。穴位注射具有刺激时间长、简便易行、用药量小、适应症广、作用迅速等优点,临床应用逐年增多。宋文革等[14]运用黄芪穴位注射治疗自汗、自汗兼盗汗35例,其方法:选取双侧足三里和三阴交注射黄芪注射液,每次2穴,两组穴位交替,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结果显效率34.3%,总有效率94.3%,与针灸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由此可见,穴位注射疗法所具有针刺与药物的双重刺激的独特作用,提高了临床疗效。

2.2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法是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15],是一种简便灵验的外治方法,对小儿、服药种类较多的老年人、不愿意服药的患者尤为适宜。临床上很多医家通过此法治疗多汗症,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如彭慕斌、彭应涛[16]运用神阙穴贴敷牡倍散治疗汗证136例,治愈47例,有效61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79.41%。并观察发现,牡倍散贴敷神阙穴治疗汗证,近期止汗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但远期疗效不理想,对改善伴随症状作用不明显,且不同证型之间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仍需进行系统性观察比较。刘慧瑾[17]用五倍散敷脐治疗小儿汗症52例,结果痊愈32例,有效12例,无效5例。孙浩[18]采用“二子散”敷脐治疗小儿汗症63例,结果痊愈43例,有效16例,无效4例。董传昌[19]采用止泻敷脐贴剂治疗小儿多汗100例,疗效显著并显示其疗效与年龄、病程、伴发症有关,且年龄较小,病程较短,其疗效也较好。周仕秀等[20]通过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多汗症100例,痊愈44例,有效5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到95%。王应义[21]运用中药敷脐治疗多汗症28例,5个疗程后,其痊愈率达到92.9%。通过以上多位医家的临床研究说明,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多汗疗效确切,并对小儿尤为适宜。

2.3 耳针疗法

耳针是通过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生理解剖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22],治疗内分泌失调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疗效较好。武荣芳等[23]通过耳穴针刺贴压治疗多汗症54例。针刺主穴交感、神经系统皮质下、心、肺,并按出汗部位取耳穴相应部位;配穴枕、神门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法。结果痊愈48例,显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9%。针刺主穴,贴压配穴,两法并用,效果明显。霍则军[6]通过耳穴压籽法治疗更年期多汗症20例,痊愈率40%,总有效率80.0%,且疗效较与之对比的体针组显著。从临床看,疗效较好,但有起效慢、疗程较长等弊端。

2.4 刺络放血疗法

刺络放血疗法是中医学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治疗,方法,是用三棱针、梅花针、毫针或其他工具刺破人体某些腧穴、病灶处、病理反应点或浅表小静脉,使之流出适量的血液,从而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镇静止痛、和血养血、调整阴阳的治疗作用[24]。其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且不论虚实。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少、疗效快、节省时间、成本低廉等特点,受到广泛的应用。徐荣海[25]通过刺络拔罐肺腧穴结合在合谷、复溜穴位埋针治疗多汗症32例,治疗3次后32例患者全部有效。可见此法对多汗症亦有显著地疗效。

3 问题与展望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多汗症方面的手段在不断丰富,由传统的单纯针灸疗法到针灸与火罐、中药等的结合疗法及耳针、穴位注射、敷贴等新的方法。虽然针灸方法不同,但其治疗效果都是值得肯定的,且无副作用。在以后临床工作中综合疗法治疗多汗症的优势将日益突出。但是,现今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临床报道缺乏大样本报道及抽样误差的存在均很难客观反映各种疗法的真实作用;不同方法之间其疗效及作用机理的差异性对照观察的临床报道目前仍然很少。我们应完善针灸对多汗症的有效使用,加强对针灸诸多因素的研究,优化最佳的综合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让针灸在治疗多汗症甚至汗证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1]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77

[2]吴军君.针刺补肾固表法治疗汗证[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9):28-29

[3]王联庆,毕晓林,王坤.艾灸作用浅谈[J].陕西中医,2006,27(6):713-714

[4]钟蓝.传统艾灸作用机理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6):46-47

[5]徐贤伟,张海峰.针刺加艾灸治疗多汗症1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0):661

[6]霍则军,针药结合治疗女性更年期汗证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4,24(5):319 -321

[7]齐柏,董宇翔,齐兵.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多汗症[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9(6):824 -825

[8]李天伟.针药配合治疗漏汗案[J].河南中医杂志,2007,27(1):41

[9]罗永芬,吴俊梅.针灸学基础[M].成都:西川大学出版社,2008:54-55

[10]郑修丽,肖国民.脏腑背俞排罐疗法的理论依据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3):156 -158

[11]李殿宁,许志泉.背部的显微解剖与背俞穴结构关系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1(2):88

[12]童晨光,谷世喆,衣华强.胸腹气街的形态学基础[J].针刺研究,2004,29(4):270 -273

[13]陆寿康.刺法灸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3

[14]宋文革,刘萌,高翔.黄芪穴位注射治疗汗证35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10):28

[15]邢建伟.中药穴位敷贴疗法临床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006(3):20-21

[16]彭慕斌,彭应涛.神阙穴贴敷牡倍散治疗汗证136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9,18(6):25

[17]刘慧瑾.五倍散敷脐治疗小儿汗症[J].基层中药杂志,1995(4):43

[18]孙浩.二子散敷脐治疗小儿汗症(多汗)63例报告[J].江苏中医,1992(6):10

[19]董传昌,冯毓.止泻敷脐贴剂治疗小儿多汗100例[J].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6(1):100

[20]周仕秀,孙曙光.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多汗症100例体会[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1,16(6):43 -44

[21]王应义.中药敷脐治疗小儿多汗症28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4):84 -85

[22]杨卉.耳针疗法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2):65 -66

[23]武荣芳,庞宏.耳穴针刺贴压治疗多汗症54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8):576

[24]王丛军,蔡圣朝.甘肃中医学院学报[J].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2012,29(1):65 -67

[25]徐荣海.刺络拔罐结合穴位埋针治疗多汗症32例[J].中国针灸,2007,27(6):444

猜你喜欢
针药耳穴针灸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针药并用治疗舌咽神经痛验案1则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