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2013-01-24 04:26庞翠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7期
关键词:增生症囊性内分泌

庞翠红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玉林 537600)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庞翠红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玉林 537600)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妇女多发病和常见病,占乳腺疾病的50%~70%,其发生原因是由于内分泌功能紊乱,从而引起一系列相应的症状和体征。近年来,该病由于其发病率逐年升高,病程长,易复发,并有一定的恶变率,恶变率为10%~20%,从而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现将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诊断和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乳腺囊性增生;疾病诊断;治疗

乳腺囊性增生病好发于30~50岁的中年妇女,其发生率为25%~30%[1-3]。临床表现主要为,乳房周期性胀痛,经前加重,经后减轻,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腺增生多因内分泌功能紊乱所致,乳腺组织在下丘脑-脑垂体-卵巢轴,和性激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增生与复旧不全导致乳腺组织正常结构紊乱。乳腺囊性增生因其病理形态多样,命名不统一,文献对乳腺囊性增生的名称有多种,WHO称为良性乳腺结构不良,国内多称为乳腺单纯性增生或称乳腺小叶增生,国外称其为乳腺纤维囊性乳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治疗分为中医治疗、中医中药治疗、中医外治法治疗、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我国主要采用中药治疗。因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所以无特效治疗法。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1.1 西医临床上一般认为乳腺囊性增生病是脑垂体-卵巢轴的分泌功能失调,患者血中雌激素水平明显增高,孕激素水平低下,黄体酮分泌不足,使乳腺导管扩张和囊肿形成,乳腺腺泡、导管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是一种非瘤、非炎的乳腺病变。其发生癌变者较一般妇女高4.5倍[4]。其病因是内分泌功能紊乱,性激素代谢异常,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乳腺组织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本病主要发生在中年妇女,青年及绝经后很少再出现新的囊肿,可以推想本病的发生与卵巢内分泌的刺激有关。国外专家报道:切除卵巢的家鼠,注射雌激素后能产生乳腺囊性病。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雌激素、孕激素分泌高峰与正常女性不吻合[5],存在内分泌失调,测定女性激素6项,有助于了解患者内分泌功能。目前对该病的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的认识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饮食、代谢、神经、免疫等多种因素,均可造成机体雌、孕激素水平失调,口服避孕药也是乳腺增生的危险因素。

1.2 祖国医学认为该病主要与肝、胃、冲任失调有密切关系,本病属于中医的“乳癖”范围,“乳癖及乳中结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气血瘀结而成”。治疗,疏肝解郁,调理冲任。

2 乳腺囊性增生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2.1 临床表现

患者年龄多在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表现为乳房胀痛、乳房肿块和乳头溢液。乳房胀痛常为单侧或双侧,病程可为数日至10余年,多数患者具有经前发生或疼痛加重的特点,疼痛可于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但不规律的乳痛是本病的特点,伴有情志不舒,心烦易怒,胸闷暖气,胸胁胀满。乳房肿块常为多发性、单侧或双侧,以外上限多见,肿块有单一肿块,区段型结节肿块,弥漫型肿块,囊性肿块,肿块随月经周期而改变,经期前肿块增大,质地坚韧,经后肿块缩小变软,查体时可触及团块状肿块、表面呈结节状、颗粒状、大小不一的肿块,或触及多囊性结节状肿块,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无粘连,有压痛。乳头溢液:乳腺囊性增生病多数伴有乳头溢液,常为清水样、草黄色浆液、棕色浆液、血性甚至纯血性液。

2.2 诊断

乳腺囊性增生是以乳房肿块、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三大症状为主。由于许多先进的辅助检查措施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加上人们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不断加深,使得乳腺增生的诊断由主观化、经验化向着标准化、客观化发展。

2.2.1 乳腺囊性增生的种类

乳腺囊性增生分为单纯性增生和非典型性增生两类,单纯性增生亦称乳腺小叶增生,属良性病变,一般不会癌变;非典型性增生又称癌前病变,是从一般增生到原位癌之间的一种异常增生过程。对其进行治疗或消除病因后可逆转为单纯性增生或正常组织。

2.2.2 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血清性激素6项(E2、P、FSH、LH、PRL、T)测定可了解患者内分泌情况,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还没有公认的诊断标准。

辅助检查:目前应用于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检查方法有:弹性成像彩B、高频彩B、钼靶X线、乳腺核磁、CT、针吸细胞学检查、组织学检查,如有乳头溢液可作导管内镜检查。

3 治疗现状

乳腺囊性增生病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一般分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又包括西药治疗、中药治疗、中医外治法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3.1 手术治疗

对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手术治疗有较多研究和报道:采用乳腺神经及部份血管断离术、局部肿块切除术,乳腺区段切除术、单纯乳房切除术、局部微侵入性治疗术(如麦默通手术等)。曾繁文等[6]通过对276例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进行乳腺肿块切除术,乳腺区段切除65例患者的研究发现,手术治疗具有病灶消失、改善症状明显,能发现误诊乳腺癌及发现恶变患者的优点。虽然国内文献和研究均显示手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效果满意,但是乳腺囊性增生病本身并无手术指征,并且术后易复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存在手术定位难,术后有瘢痕,影响乳房美观亦不易被患者接受。因而手术治疗应针对局限腺体增厚,诊断不明确,或有恶变可能的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3.2 西药治疗

临床应用较多的内分泌药物有他膜昔芬、黄体酮、丹那唑、溴隐亭、甲基睾丸素、甲状腺素等。现代医学认为,乳腺囊性增生是由于内分泌功能紊乱,孕激素分泌不足,雌激素分泌增高所致。故用黄体酮或安宫黄体酮治疗,以纠正雌孕激素失衡起到一定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乳腺囊性增生与乳腺组织局部雌、孕激等受体的含量及敏感性增高有关,开始使用受体拮抗剂治疗,如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丹那唑有抑制卵巢功能,,减少性腺激素分泌,还可降低催乳素水平。溴隐亭有调节激素水平、抑制下丘脑分泌催乳素作用。他膜昔芬,可与雌激素争夺雌激素受体而阻断雌激素。国外医学界报道: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他膜昔芬治疗乳腺增生病取得一定效果。国内卫梅征等[7],用他膜昔芬治疗乳腺囊性增生,治愈率达94.2%,有效率达成100%。研究结果显示,他膜昔芬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疗效确切。但长期服用副作用大,如月经失调、白带增多、潮热、恶心烦燥、性欲减退,白细胞降低,最严重的是子宫内膜增厚而至子宫内膜癌,并且停药后复发率高。

3.3 中医药治疗的理论

认为本病属于“乳癖”其产生原因系郁怒伤肝、思虑伤脾,气滞血瘀,痰凝成核而引起肿块,从辩证来看,以肝郁气滞为多,因此在治疗时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以及调经通乳为主。阴述亮等[8]用乳痛消结汤牡蛎30g、昆布、海藻、鸡血滕、淫羊藿、菟丝子,王不留行,三棱、莪术,皂角刺各15g、柴胡、香附、鹿角各9g、通草6g、丹参12g,水煎服,每天1剂,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乳腺囊性增生,方中具有理气舒肝,调理经血和降低雌激素的作用。徐涛[9]以桂枝伏芩胶囊治疗乳腺囊性增生98例,结果显示,经治疗3个月后,治愈50例,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84%,潘华等[10]对66例乳腺囊性增生患者,采用乳癖消片,(鹿角、蒲公英、昆布、夏枯草、鸡血滕、三七、赤芍、海藻、漏芦)治疗乳腺囊性增生,治愈31例,好转33例,总有效率为97%,中医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目前国内对于乳腺囊性增生的病机认识不统一,诊疗标准不规范,使得中医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近年来对中医药药效及作用机制的研究逐渐增多,中医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效果好,但是起效慢,治疗时间长,有一定复发率的缺点[11]。

3.4 中西医结合治疗

单用西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虽然起效快,但易复发,且不良反应较多,单用中药疗效肯定,但治疗时间长,起效慢。结合中西医的长处治疗该病,疗效肯定,副作用少,复发率低。李丽蓉[3]用小金丸与他膜昔芬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160例,总治愈率为66.3%,有效率95%。李瑞等[12]通过对其收治的3285例乳腺囊性增生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发现,在采用辩证中药方剂治疗的同时加用三苯氨胺(他膜昔芬)、维生素B6、E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有效率为96.7%,复发率为7.5%,效果好于单纯中药治疗,用中西结合治疗,克服了各自治疗方法中的局限性和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3.5 中医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

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有良好的疗效和明显的优势,包括:穴位埋线、注射、中药外洗、针刺治疗、中药贴、药磁乳罩、中药离子导入、耳压、炙法等治疗。

3.6 其他治疗

近年相继应用于临床的多种物理疗法,主要有微波治疗,光电子治疗仪,“三才配穴综合疗法”治疗,为乳腺良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这些治疗均在良好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显示无痛苦和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乳腺囊性增生属乳腺疾病的首位,乳腺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本病的非典型增生为癌前病变,故有效治疗本病可以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预防乳腺癌的发生,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囊性增生效果好,但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病因还未十分清楚,主要是雌激素、孕激素不平衡及催乳素异常升高有关,虽然大量研究表明乳腺囊性增生病与内分泌失调有关,但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证明。中西药辩证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标准不统一,使得中医药辩证治疗经验难以推广和发扬光大。

[1] 董燕敏.秦皇岛在职妇女乳腺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0,23(2):3462.

[2] 阴述亮,杨慧珍.乳腺增生与良性肿瘤现代诊断治疗学—乳腺囊性增生症[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98.

[3] 李丽蓉.小金丸与他莫昔芬治疗乳腺增生症160例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23(6):125.

[4] 阴述亮,杨慧珍.乳腺增生与良性肿瘤现代诊断治疗学—乳腺囊性增生症[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98.

[5] 邹晓,刘诚聪,程广,等.乳腺囊性增生症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青岛医药卫生,2011,34(5):370-373.

[6] 曾繁文,刘占杰,王立兵,等.乳腺囊性增生症276例临床观察[J].河池医药,2001,23(2):131.

[7] 卫征梅,毋妙红.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9(4):159.

[8] 阴述亮,杨慧珍.乳腺增生与良性肿瘤现代诊断治疗学—乳腺囊性增生症[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08.

[9] 徐涛.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3):39.

[10] 潘华,张驰.乳癖消片治疗乳腺增生症66例[J].陕西中医,2005,26 (12): 1327-1328.

[11] 张建英,王锡宇.乳腺增生症的中医药治疗[J].青岛医药卫生,2006, 38(6):425.

[12] 李瑞,王张平.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J].中国现代医生,2008, 46(33):87-88.

R737.9

A

1671-8194(2013)17-0067-02

猜你喜欢
增生症囊性内分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人文护理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稳住内分泌
腺样囊性癌细胞雪旺细胞化在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
自拟乳癖立消汤治疗乳腺增生症100例
益气解郁汤联合三苯氧胺片治疗乳腺增生症90例
逍遥散合二仙汤加味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1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