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添莲
(福建省龙岩市博爱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
幽门螺杆菌化验和上消化道疾病治疗的临床观察
李添莲
(福建省龙岩市博爱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化验和上消化道疾病治疗的临床观察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所收治98例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胃镜检查、微量胶囊14C-尿素呼气检验法、血清抗体检查法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验,并使用药物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通过药物治疗,在治疗半个月以后,98例患者有45例转阴,对其他患者继续加重药量加长疗程,也取得一些治疗成效。结论对于较为顽固的病例,可以在基础用药不变和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加重药品的剂量和疗程,提高治疗效果;对于老年患者,一般常规的抗生素难以达到目标治疗效果,可以使用非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
幽门螺杆菌化验;上消化道疾病;治疗;临床观察
长久以来,人们都认为其自身的消化问题是胃部、十二指肠等人体上消化道的病因,因此,传统意义上对上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一般用于保护胃黏膜和抑制胃酸分泌上,这种治疗方式在临床上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胃痛症状,但是,这种治疗方式有着较大的不良反应,容易复发。在1982年,澳大利亚的专家学者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率先在人体的胃部发现了幽门螺杆菌,通过长期的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与人体上消化道疾病的产生,如胃炎、胃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产生有密切的作用,使用抗幽门螺杆菌进行治疗对大部分上消化道疾病有着一定的疗效。近些年来,我院的大内科科室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可以治疗大部分消化道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危重病等,我院使用抗螺杆菌治疗上消化道疾病也有了一定的进步,目前,我院主要使用胃镜检查、微量胶囊14C-尿素呼气检验法以及血清抗体检查法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8名上呼吸道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胃镜检查、微量胶囊14C-尿素呼气检验法、血清抗体检查法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验,98例上呼吸道感染者年龄介于35~62之间,平均年龄44岁,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8例,根据患者的实际病症分别总结用胃镜检查、微量胶囊14C-尿素呼气检验法以及血清抗体检查法进行检查,现总结报道如下。
1.2 方法
1.2.1 胃镜检查
由于幽门螺杆菌的尿素酶活性较高,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需要从患者胃部中取出小块的胃黏膜组织,将其放入尿素酶试剂之中,在15min左右就可以得出检验结果。在得到检查结果后,即可做进一步的胃镜检查,看结果是否呈现阳性,如果检查结果为阳性,那么即可确诊。
1.2.2 微量胶囊14C-尿素呼气检验法
微量胶囊14C-尿素呼气检验法同样利用幽门螺杆菌尿素酶较高的特性,给患者口服含有14C的尿素试剂,如果患者体内含有有没螺杆菌,那么含有的尿素酶就可以通过肺检测出来[1]。
1.2.3 血清抗体检查法
使用血清抗体检查法可以检测出幽门螺杆菌的抗体,并对抗体的种类进行分析和诊断,得出检验结果。
1.3 治疗方式
对于阳性患者的治疗方式,目前主要使用药物手段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铋剂、抗生素以及质子泵抑制剂。
1.3.1 铋剂治疗效果
目前常用的铋剂有胶体果胶铋、枸橼酸铋钾以及胶体酒石酸铋,这几种铋剂都可以对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程度的抑制力,保护好患者的上呼吸道黏膜,在临床上后两种铋剂的使用较为广泛[2]。
1.3.2 抗生素治疗效果
临床上治疗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上消化道疾病的抗生素主要包括硝基咪唑类、羟氨苄青霉素、克拉霉素,其中,硝基咪唑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大,患者在服用后肠胃常常出现不良反应,羟氨苄青霉素对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治疗效果良好,但是有过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切记不能使用羟氨苄青霉素,克拉霉素的治疗周期比以上两种药物要更短,但是严重肝功能者严禁服用。
1.3.3 质子泵抑制剂
临床上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有兰索拉唑及奥美拉唑,这两种药物都有一定的抑酸作用,可以改变细菌的生活环境,提高上呼吸道黏膜的修复性,从而达到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作用[3]。
通过药物治疗,在治疗半个月以后,98例患者有45例转阴,转阴率达到46%,好转34例,好转率为35%,无效者19例,无效率19%,对好转病例在基础用药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重药量,半个月之后,转阴28例,占好转者的82%,对无效者加重药量,半个月之后,转阴11例,占无效病例的58%。
对于幽门螺杆菌的检验,由于我院的胃镜检查设备有限,且这种方式的采集难度较大,费用较高,因此,一般采用微量胶囊14C-尿素呼气检验法以及血清抗体检查法进行检查。微量胶囊14C-尿素呼气检验法对人体有一定的潜在威胁,但是也是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测方式,使用血清抗体检查法可以检测出幽门螺杆菌的抗体,并对抗体的种类进行分析和诊断,可以帮助医疗工作者了解可能产生的危害,从而制定相关的治疗方案。
目前,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的手段,在实际的治疗中,幽门螺杆菌表现出一定的抗药性,加上有些药物使用时间较长就会出现不良反应,因此,治疗效果并不能达到目标的要求,因此,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感染中,由于单一药物的治疗率很低,不建议使用单一的药物,对于较为顽固的病例,可以在基础用药不变和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加重药品的剂量和疗程,提高治疗效果[4];对于老年患者,一般常规的抗生素难以达到目标治疗效果,可以使用非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
[1] 孙玉芹.幽门螺杆菌与上消化道疾病关系的临床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2(30):12-13.
[2] 朴金花,李大辉.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1(30):67-69.
[3] 季婷婷,叶方鹏,林莉.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9,10(10):23-25.
[4] 周绵,王爱民,贾树杰,等.常见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12(10):37-39.
R573
B
1671-8194(2013)17-01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