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丹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南京 210012
浅议社区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朱丹丹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南京 2100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受到医护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各自的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对于老年人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已成为当今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老年人;心理护理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逐渐衰老,各项功能呈直线下降,如食欲减退、记忆力减退、失眠、视力下降、头发变白、免疫力低下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的生理变化,伴着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社区护士要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特点,加强对老年人的心理进行护理指导,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据权威机构调查表明,结合我国社区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老年人随着年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的改变,自然地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失落感、孤独感、抑郁、恐惧感、健忘等。
1.1 失落感 失落感是指原来属于自己的某种重要的东西,被一种有形的或无形的力量强行剥夺后的一种情感体验或是某件事情失败或无法办成的感觉。是一种由多种消极情绪组成的情绪体验。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忧伤、苦恼、沮丧、烦躁等。
1.2 孤独感 孤独感是一种封闭心理的反映,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绝或受到外界排斥所产生的孤伶苦闷的情感。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等因素易产生长期的孤独感,导致情绪低落,心理健康水平降低。
1.3 恐惧感 恐惧感是在真实或想象的危险中,个人或群体深刻感受到的一种强烈而压抑的情感状态。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忧虑或恐惧感。其表现为:神经高度紧张,内心充满害怕,注意力无法集中,不能正确判断或控制自己的举止,变得容易冲动。
1.4 抑郁状态 抑郁状态是指患者自身感觉处于低落状态,其心境抑郁、悲观厌世及忧心忡忡,不与人交往;对自我才智估计过低,对周围环境困难估计过高。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其思维模式、生活理念随之变化,加上外界因素影响,容易产生情绪和心理失调,造成心情抑郁,遇事灰心,悲观失望。
1.5 健忘 健忘是指记忆力差、遇事易忘的症状。老年人多表现为功能性健忘,随着年龄的增加,智力水平也随之下降,大脑皮层记忆功能出现问题,记忆力减退。
近期,我们在所辖社区开展了老年人心理健康调查问卷活动,进一步分析老年人群体心理健康状况,通过数据统计发现,社会角色转变、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2.1 社会角色转变 这是老年人离退休后的心理不适应之一。离退休后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化,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却不一样。企业工人退休前后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足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加上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所以心理比较满足,情绪比较稳定。但离退休干部的心理状况就不大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的重心是工作,离退休后的生活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特别是一些从领导岗位退休的老干部更是感到不适应。
2.2 家庭经济状况 经济是保证老年人正常日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基础,我国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一般都低于在职人员,加上医疗费用的逐渐上升,使老年人的经济来源缺乏独立可靠的保障。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自己的劳动和儿女供给,对于丧失劳动能力,儿女收入不佳的老年人而言,经济窘迫问题更加突出。经济收入不足,社会地位不高,因而这类老年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营养、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享受,从而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
2.3 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单位,老年人离退休后,从社会转向家庭,家庭便成为老年人最重要的精神、物质和生活的依托。因此家庭对老年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大的影响。然而许多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夫妻争吵,亲友亡故,婆媳不和,突发重病等意外刺激,不仅导致生活上的诸多不便,而且在心理上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最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4 身体健康状况 具有价值观念和思想追求的老年人,他们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许多志高不减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却并不理想。他们或者机体衰老严重,或者身患多种疾病,存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衰退现象,这样使得一些老年人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目前,我国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前三种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致病原因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因此,社区护士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对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预防疾病和生理改变给老年人带来的影响,还能使老
年人较好地处理各种自身的、家庭的以及社会的心理问题,使老年人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健康长寿,具体措施如下:
3.1 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加强老年人健康护理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医疗服务活动,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特别是开展常见老年病知识的普及,通过宣传栏、医疗手册等媒介,定期向老年人及其家属普及医疗和养生保健知识。首先帮助老年人安排规律的生活,减少健忘带来的麻烦。老年人会将日常生活用品一放就忘,因此社区护工应指导老年人有规律地安放自己的日常用品,形成固定的位置或指定日程安排,便于记忆。其次,社区医护工作者要联合老人家属加强对老人身心健康关怀,经常与老年人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变化和生活情况,用热情的语言和周到贴心的服务帮助老人克服抑郁征兆、孤独、恐惧心理,保持老年人精神世界丰富多彩。第三,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大部分老年人的病、亡与其情绪波动有一定的联系,因此,社区护士要帮助老年人积极面对疾病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和信心,向老年人讲述和示范各种情绪调节法,如活动转移法,沟通调节法,环境调节法和适当发泄法。
3.2 定期开展老年人心理辅导,舒缓老年人精神压力 运用 “关爱老年人”活动平台,开展老年人心理疏导讲座,邀请心理专家和社区工作者为老年人讲授克服心理问题和应对生活新变化的方法。联系社区和家庭建立老年人心理疾病干预机制,及时为老年人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社区医护工作者首先要做好老年人健康基本情况的筛查工作,利用社区健康档案系统,了解本社区老年人健康疾病情况,年龄结构、主要疾病概况。其次,要运用社区开展的形式多样的老年活动,普及和宣传心理知识,举办讲座、座谈会等活动,加强同社区老年人的沟通与联系。第三,做好本职工作,保证老年人就医顺畅,应多给予老年人特别的关心,在医治过程中穿插一些心理咨询和行为疏导,消除和化解老年人心理忧虑。第四,要加强同老年人家属的联系,共同做好老年人心理护理工作,社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多与老年人的家庭进行多方面联系,教育家属密切配合,多关心体贴老人,特别是一些丧偶及患有身体疾病的老年人,安慰开导家属,使老年人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3 积极引导老年人思想,促进老年人健康生活 一般来说,在老年人心里亲朋好友以及医护人员是他们比较信任的人,特别是护理人员在老年人就医过程中接触时间长,与老年人沟通交流比较顺畅,是老年人较为信赖的人群之一。因此护士要充分抓住时机,以热情的语言、专业的素养积极同老年人进行交流、沟通,引导老年人保持积极向上的思想。一是鼓励与帮助老年人保持与社会的接触。老年人离退休以后生活的重心由社会转变到家庭,有些老年人渐渐脱离了社会,思想观念、生活理念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从而导致心理出现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护士要主动引导老年人树立开放的思想,接受和融入到社会生活当中,为老年人接触社会多提供宝贵建议和意见。二是帮助老年人培养适当的兴趣和爱好。护士应考虑到老年人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老年人参加适当的活动如唱歌、跳舞、打太极拳等等。这样能保持机体代谢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丰富他们离退休后的生活,并鼓励老年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社会贡献点余热。三是鼓励老年人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当前党和国家号召要建立学习型社会,学习不仅是年轻人、在职人员、学生的事情,老年人也应参与其中,老年人经验足、威望高,理应做 “活到老、学到老”和 “终身学习”的模范,鼓励老年人勤于用脑,多学习养生保健、时事政治、书法绘画、传统戏剧、家政等理论知识。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地区,还应建议老年人参加社区老年大学,既充实生活,也活跃思维,有利于老年人树立健康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理念。
做好社区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工作对于加强和改进社区卫生服务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社区护士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老年人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积极有效的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指导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帮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自身健康的群体水平。
R473.2
A
1007-8517(2013)13-0135-02
201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