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良 王文芬 施冬梅
(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畜牧兽医局,马龙 655100)
规模引进动物的疾病预防
王永良 王文芬 施冬梅
(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畜牧兽医局,马龙 655100)
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给广大规模养殖户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因此,规模化流通比较频繁,同时,也为动物疫病防控增加了隐患。笔者在多年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经常遇到因盲目、仓促、成批引进动物引发各种疾病的例子,且病情复杂,防控难度大,往往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要做好规模引种动物的疾病防控工作,推动养殖业健康发展。
很多特养动物,必需了解其自然习性,包括生活习性、生存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规律。在生产实践中,规模养殖户在引进蝎子、梅花鹿、孔雀等特种养殖对象时,常常是受虚假宣传的欺骗或对养殖前景的渲染诱惑,盲目引种。引入后才发现动物的适应性很差,死亡时有发生或成批死亡,有的甚至血本无归。
许多养殖户主对引进动物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缺乏了解,不具备防控知识,也不聘请相关技术人员做参谋。引种时不能判断动物是否健康,不能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使动物在运输途中出现应激反应,引入后应激病及应激相关疾病频频发生,甚至引起一些传染病的流行。
一些养殖户不了解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引进动物时不向动物防疫部门申请检疫,结果造成经济损失。也有为了逃避检疫费,故意不申报检疫,引入后到传染病发生流行,造成严重损失。
引进动物时没有考虑两地的气候差异、动物营养状况、疫苗接种情况、饲料是否充足、年龄是否适当、运输应激等相关因素,引入后各种疾病相继和(或)同时发生,诊治非常困难。
动物规模引进看似简单,但却存在很大风险。长途规模性引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采取措施,减轻、减少应激和应激相关的疾病发生。首先,要减轻或消除应激因素,动物运输应激的因素有高温、寒冷、拥挤、缺饮、疲劳、注射疫苗、营养缺乏、幼龄等,引进动物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尽量避免过强应激源的刺激,应选择气候适宜、草料丰富、膘肥体壮时期。
引入前通过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购买专业书籍,网络查询等途径,对动物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生长发育繁殖规律要做全面系统的了解。经过对比分析,判断是否适应本地气候环境,以确定是否引进。初次养殖应小模引入试养,成功后再扩大规模。决定引进时,还要掌握动物的常见多发病,主要传染病及其预防方法,以便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饲养舍、笼等基础设施建设要符合动物养殖标准,引入前严格做好饲养环境的消毒工作,备足饲草饲料,保证水、电、路畅通。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时,先由公司持本场《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本场动物健康情况、免疫档案等材料到所在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办理审批手续,待审核签发《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公司凭《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到输出地初步选择动物后,于起运前15日向输出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由输出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实施检疫,检疫合格的,凭输出地开具的相关证明和《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起运,到达引入地时,报告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并在其监督下,放入隔离舍进行隔离观察,大中型动物观察期为45 d,小型动物为30 d,正常后方可放入饲养舍。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内跨县境引进非乳用、种用动物时,到输出地初步选定动物后,于起运前3 d向动物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合格后,持动物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到动物所在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换取《出县境检疫合格证明(A)》起运。到达输入地时,报告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并在其监督下,放入隔离舍进行隔离观察,大中型动物观察期为45 d,小型动物为30 d,正常后方可放入饲养舍。
新近接种过疫苗的20 d后方可运输;起运前保证动物有12 h以上的休息时间,起运前4~6 h让动物充分饮水(大中型动物饮足添加含0.3%多维、40%葡萄糖、25%乳粉的清洁饮水),采食以大半饱为度;运载工具彻底消毒,装载时,动物密度适中,根据气候采取通风防暑或遮雨保暖措施;大中型动物长途、大型运输工具陆地时还应在每个横栏中间用栏栓对动物加以适度固定,起运前2 h按1~2 mg/kg体重计算肌肉注射盐酸氯丙嗪。
陆地运输时遇急转弯、颠簸、坡陡路段要慢行;运输途中根据气候条件适时对动物进行防寒、保暖;气温过高,车辆连续运输10 h左右,停车让动物休息1~1.5 h,给动物饮水,再用冷水进行喷浴。
对原来已有该动物养殖的场,新引进的动物先放到隔离舍饲养观察,小动物为30 d,中大型动物45 d,确定健康时,方能转入饲养舍;第1次引入动物者,在饲养观察期发现患病动物及时送入隔离舍处置。注意生物安全,适时消灭蚊、蝇、鼠等害虫,定期消毒,加强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