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忠
(辽源市妇婴医院麻醉科,吉林 辽源 136200)
观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效果
孙立忠
(辽源市妇婴医院麻醉科,吉林 辽源 136200)
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01月至2013年03月收治的100例需要进行手术麻醉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给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单一的氯胺酮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睁眼的时间、完全清醒的时间以及离开手术室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儿少(P<0.05);观察组患儿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效果显著。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小儿区域麻醉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手术麻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保证减轻疼痛的同时,还要满足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缩短患儿苏醒的时间以及降低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1-2]。小儿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因此临床手术中通常给予局部麻醉进行治疗[3],现在对我院在2011年01月至2013年03月收治的100例需要进行手术麻醉的患儿分别使用单独的氯胺酮治疗以及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1年01月至2013年03月收治100例需要进行手术麻醉的患儿,男性患儿占58例,女性患儿占42例,患儿的年龄在1~11岁之间。从患儿手术的类型分析:四肢钢板内固定手术患儿占42例,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占20例,睾丸鞘膜积液手术患儿占24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儿占8例,先天性足内翻手术患儿占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各占5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单一的氯胺酮治疗。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观察来两组治疗方法的麻醉效果,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疗效。
1.2 方法
1.2.1 所有患儿术前均常规禁食,给予0.02mg/kg阿托品和2.0mg/kg鲁米那进行肌肉注射治疗,进入手术室之后使用氯胺酮5mg/kg进行基础麻醉,建立静脉通道,通过监护仪对手术过程进行监护。对照组患儿给予单独的氯胺酮治疗,患儿入睡之后给予浅静脉置管术治疗,对患儿的体温、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进行密切观察,根据手术的需求以及患儿的体征对氯胺酮的麻醉剂量进行治疗调整,手术结束则停止使用麻醉药物;观察组患儿给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治疗,使用氯胺酮5mg/kg进行肌肉注射,患儿入睡之后给予浅静脉置管术进行治疗,对患儿的体温、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进行密切观察,开放静脉通道后给予1~2μg/kg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每小时给予0.1%的2~4g/kg、5~10mL/L氯胺酮进行微量泵输注治疗,之后使用剂量每小时维持在2~8mL之间,根据患儿的反应对微量泵的输注速度进行适当调节。
1.2.2 对两组患儿在术后的睁眼时间、完全清醒的时间、离开手术室的时间以及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并做好记录。通过AONO评分方法评价患儿在苏醒之后的躁动情况。
1.2.3 选用软件SPSS18.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检验计量数据,使用χ2检验计数数据,P<0.05则说明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观察组患儿睁眼的时间为(5.1±1.3)min,完全清醒的时间为(8.5±4.0)min,离开手术室的时间为(6.4±1.7)min。对照组患儿术后睁眼的时间为(14.7±4.6)min,完全清醒的时间为(62.4 ±21.1)min,离开手术室的时间为(22.4±4.5)min。观察组患儿在睁眼的时间、完全清醒的时间以及离开手术室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儿少,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呕吐症状的患儿占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出现呕吐症状的患儿占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两组患儿在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没有明显差异性;观察组患儿的躁动评分为(2±1.1)分,对照组患儿躁动评分为(3±1.5)分,观察组患儿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
氯胺酮是一种具有良好的镇痛以及镇静作用的全麻药物,应用于临床小儿麻醉中效果显著。但是随着临床手术时间的延长以及大剂量氯胺酮的使用,增加了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手术治疗的效果造成了一定影响[4-6]。芬太尼作为一种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物,结构分子中的酯键能够通过组织和血液中的非特异性酯酶水解代谢,可以不用依赖患儿的肾脏和肝脏进行代谢。芬太尼的镇痛效果较强,起效快,药物浓度的消除速度也快,药效维持的时间短,不会出现药物蓄积现象,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镇痛麻醉药物[7]。芬太尼虽然不会抑制患儿的心肌收缩力,但是也能够引起心动过缓现象,大剂量推注容易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选择持续泵入方式进行治疗。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治疗效果显著,和单一的药物麻醉效果相比,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是较为理想的临床麻醉方法。
通过上述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患儿睁眼的时间为(5.1± 1.3)min,完全清醒的时间为(8.5±4.0)min,离开手术室的时间为(6.4±1.7)min。对照组患儿术后睁眼的时间为(14.7±4.6)min,完全清醒的时间为(62.4±21.1)min,离开手术室的时间为(22.4± 4.5)min。观察组患儿在睁眼的时间、完全清醒的时间以及离开手术室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儿少,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呕吐症状的患儿占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出现呕吐症状的患儿占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两组患儿在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没有明显差异性;观察组患儿的躁动评分为(2± 1.1)分,对照组患儿躁动评分为(3±1.5)分,观察组患儿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说明了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效果显著,苏醒快,产生的生理干扰少。
[1] 张祯浪.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09,49(47):452-453.
[2] 马骠,陶巧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静脉麻醉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11(9):231-232.
[3] 管东权.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直肠息肉摘除术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17(14):274-275.
[4] 夏道林,万利芹,王志春,等.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在失血性休克患儿全麻诱导期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1,13(8):268-269.
[5] 陈苑,习建华,卫法泉,等.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09,9(7):189-190.
[6] 王光,王建喜.亚麻醉量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用于清醒镇痛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08,12(8):276-277.
[7] 张瑞冬,陈锡明,白洁,等.芬太尼麻醉诱发先心病患儿呛咳的多因素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10(7):251-252.
R614
B
1671-8194(2013)25-00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