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飞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32
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的顺利开展,是促进护理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问题。
1.1 护理人力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 护理人力资源短缺已成为全国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数量的绝对不足,主要由于医院规模的扩大,患者数量增加造成;另一方面是相对不足,主要因为患者接受服务意识增强和需求增加,导致护士工作量的加大[1]。另外,在很多医院,护士承担较多的非护理工作,如:药品运送、送检、财务催结、礼仪接待等工作,加剧了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2]。在分布上,出现了重城市、轻农村,重医疗、轻预防,医院多、社区少的现象[3]。
1.2 护士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1.2.1 年龄结构配置不合理 从经验、能力、体力等方面综合评定,中青年 (即25~40岁)是护理人员在临床发挥作用的最佳年龄段。但是,目前我国护理人员以年轻和年长所占比例较大,未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4]。
1.2.2 学历层次配置不合理 我国护理人员学历层次主要以中专为主体,占47.2%,大专次之,占41.7%,本科及硕士以上学历较少分别占8.1%和0.1%[5]。
1.2.3 职称配置不合理 我国护士、护师、主管护师、主任护师之比为0.14:0.46:0.35:0.022,护理队伍呈菱形,再过几年就会变成三角形,如此发展下去将会导致护理人才的断层[6]。
1.2.4 性别结构不合理 女性占绝对优势,达98.3%,男性比例极低。平衡性别结构,对于实施人性化护理,是十分必要的[7]。
1.3 护士使用层次不明确 由于护理人员短缺,大部分医院实行“平台式”管理,在临床工作中,高学历、高职称护士的使用与普通护士相同,其科研、教学能力优势被搁置。另外,奖金分配制度也不考虑技术含量,严重挫伤了高学历、高职称护理骨干的工作积极性[8]。
1.4 护理队伍稳定性差,人员流失严重 护士流失已成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难题。护士不被尊重和重视、报酬低、晋升机会少、工作时间不规律、社会地位低、缺乏继续教育机会。而且,随着国家用工制度的改革,合同制护理队伍出现同工不同酬现象,造成了护理队伍稳定性差、人员流动性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9]。
1.5 护理管理方式落后 我国的护理管理经验以“经验型”为主[10]。缺乏管理意识、管理技巧等系统的管理知识。
1.6 激励机制不健全 由于奖惩机制不完善,没有明确的岗位目标及考核标准,难以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导致护理人员的积极性难以被调动。甚至个别医院对护理人员的社会保障不到位,未购买“五险一金”,严重挫伤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1 根据现状,按需制定招聘计划 通过调研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根据医院发展目标和各科室工作量、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等情况确定招聘人员数量和学历层次[7],增加护士数量。
2.2 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保持人才配置的合理性 一是数量上配置的合理性;二是职称结构配置上的合理性;三是学历层次上配置的合理性;四是素质能力上配置的合理性,要求人才配置与岗位职责相一致[11];五是人员性别配置的合理性。
2.3 护理人员分层使用和管理
2.3.1 划分护士能级,分层使用护士 根据护士的年龄、职称、学科专长、工作能力、身体条件等,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管理,使各级护士能够发挥其最大能力优势,也拓宽了护士职业发展空间,为专科护士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要注意护士分层不分等。
2.3.2 合理分配护理岗位 安排低年资护士从事常规临床护理,高年资护士从事复杂病种和重症的护理。甚至可以安排高年资护士为护理顾问,参与护理查房、会诊、解决专科疑难问题,指导护理科研等,既照顾高年资护士的体力,又发挥了她们的知识和经验。要赋予护士长更多的权限,并达到责权利的统一。
2.3.3 强化后勤,简化程序 尽量将护士从无关护理的事务中解放出来。简化护理文书,使护士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为病人服务,如主动巡视病房、落实并细化基础护理、加强健康教育等。
2.4 科学调配护理人员 弹性调配是现代护理管理的新思路。
2.4.1 科室内部弹性排班 护士长可以根据病情、工作量、护士结构、业务水平等,在APN排班的基础上灵活进行弹性排班。合理安排上班时间和护士人数,加强薄弱时段护理。将五班交接减为三班交接。并对各班职责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各班工作量相当,体现护理管理的层级性和排班的连续性两大特点。
2.4.2 医院内部弹性轮转 护理部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实施上岗、试岗、轮岗的良性循环机制。朱丽华[12]等指出:通过全院宏观调控,整合资源,弹性排班,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2.4.3 社会护理人力资源弹性分配 针对大医院熟练护士紧缺,而改制后下岗护士暂时找不到工作的情况,部分城市建立“护士人才交流中心”,出现护士租赁现象。租赁护士的产生说明社会已经对护理人力资源弹性分配的强烈需求[13]。
2.5 更新管理观念,适应现代管理模式 优质护理服务要求管理模式应从经验型向科学化转变,现代管理者不但应从管理角度上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不断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建立新观念,而且应该树立适应现代护理发展模式的科学管理观念和市场意识,以满足社会发展和护理学科发展的需求[14]。扁平化管理更利于护理工作,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质控目标明确,提高工作效率。
2.6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减少护理人员流失 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理管理者必须营造以人为本的管理气氛,加大情感投入,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15],设立岗位系数,完善绩效评估体系[16-17],真正实现多劳多得和临床经验的价值。既可以保证护理队伍的稳定,又充分挖掘护理人员的内在潜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她们的积极性,树立主动服务的观念,提高病人的满意率。
优质护理服务是护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的竞争促使我们改变护理观念,探索新的护理方法去适应市场的需求[18]。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持续推进的工程,只有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胆实践,才能不断提升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满足病人多方面的需求,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1]单欣刚,侯丽,张晓杰,等.护理人力资源分层次管理的方法及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09,30(12):1119.
[2]辛明珠,宋春辉.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3)729-730.
[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确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及有关工作的通知[EB/OL].(2010-03-19)[2010-07-26].
[4]杨翔宇,成翼娟.我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现状及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4,4(10):16-1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EB/OL].[2010-10-08].
[6]毛燕君,叶文琴.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展望[J].现代护理,2006,10(8):762-763.
[7]李萍,王芳,候铭,等.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0)63-65.
[8]朱淑兰,葛纪伟.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J].现代护理报,2007,5:22.
[9]王佃勋.临床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6):104-105.
[10]商雪辉.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与专业发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4):58.
[11]刘旭.未来中国护理管理之我见 [J].护理研究,2004,18 (2A):190.
[12]朱丽华,姚红瑛.低年资护士夜间听班制运用于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6,20(9):2520-2521.
[13]汤家荣,张跃丽.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27):148-149.
[14]屈新云.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发展[J].全科护理,2010,8 (2):448-451.
[15]马晓霞,崔锦美.新时期现代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3):84.
[16]王瑞秀,李燕,付敏,等.以岗位绩效管理为切入点提升基础护理质量[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62.
[17]张从丽.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评估 [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9):2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