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松王美琳李锦巍艾 军
1.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放射科,湖北 武汉 430074;2.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科,湖北 武汉 430074
螺旋CT在血尿诊断中的应用
潘海松1王美琳2李锦巍1艾 军1
1.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放射科,湖北 武汉 430074;2.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科,湖北 武汉 430074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血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以血尿为主诉的患者78例,采用多层螺旋CT泌尿造影进行检查。结果:泌尿系统炎症10例,结核4例,膀胱肿瘤15例,肾脏肿瘤12例,输尿管结石17例,肾脏结石15例,未见明显异常5例。结论:螺旋CT泌尿造影可以清晰显示血尿患者泌尿系统的三维结构,为准确诊断提供重要的保障,是血尿诊断的有效方法。
血尿;螺旋CT;泌尿造影
正常尿液中有极少量的红细胞,未离心的尿液中镜下检查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少于2个,离心尿液每高倍视野红细胞不超过5个,血尿(hematuria)是指尿液中带有红细胞超过上述值的临床症状。尿液中红细胞较少,肉眼无法识别仅在实验室检查才能发现,称为镜下血尿(microscopic hematuria);尿液中含红细胞较多,肉眼即可见到颜色异常,称为肉眼血尿(gross hematuria)。引起血尿的病因较多,包括泌尿系统炎症、结石、结核、外伤、肿瘤、药物等,还包括一些全身性出血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病。血尿的病因错综复杂,探寻患者的病因并及早处理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B超、静脉肾盂造影、MRI、CT。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其强大的后期处理能力可以获得泌尿系统的三维数据,建立准确清晰的三维立体模型。通过尿路造影利用多层螺旋CT快速成像的特点,在显影剂充盈尿路时捕获血尿患者连续尿路的三维图像,同时还可显示肾实质、输尿管及膀胱。本研究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以血尿为主诉就诊的78例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泌尿系统三维重建,对螺旋CT应用于血尿患者的临床应用作用作浅要探讨。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以血尿为主诉的患者,共78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8例,年龄24~67岁,平均(47.2±11.4)岁。临床表现为血尿、尿频、尿急、发热、腹痛、浮肿等,尿液中红细胞≥3个/HP,离心红细胞>5个/HP,12小时尿Addis计数>50万个。所有患者均经B超、CT平扫静脉肾盂造影等其他影像学检查后,要求进一步检查,采用多层螺旋CT泌尿造影进行检查。患者无造影剂过敏史,无肾功能异常,未行有创性检查。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GE LightSpeed 64层螺旋CT,所有患者于检查前30分钟饮水500ml,憋尿并进行屏气训练。螺旋CT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80mA,扫描层厚5mm,层距5mm,螺距1.375~1.5∶1,平扫范围自双肾上极至耻骨联合,一次屏气扫描完成。平扫完成后,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碘普罗胺(优维显)80 ml,浓度300 mg/ml,注射速率3~4ml/s,3期扫描,动脉期扫描30s,实质期扫描60s,排泄期于注射后10~20min后扫描,若有肾积水视情况延时1~10h。扫描范围从T10下缘至耻骨联合上缘。扫描结束后将得到的数据按照层厚1.5mm,间隔1.5mm进行重建,并将数据传入ADW4.4工作站进行后处理。
1.3 图像后处理 将原始数据传入后处理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uction,MPR)和容积成像(volume rendering,VR)等后处理。综合处理后显示三维肾脏、输尿管、膀胱等部位的毗邻及病变位置。
本研究78例经多层螺旋CT造影扫描后,重建三维图像,并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检查,泌尿系统炎症10例,结核4例,膀胱肿瘤15例,肾脏肿瘤12例,输尿管结石17例,肾脏结石15例,未见明显异常5例。
2.1 未见明显异常 可清晰的显示输尿管、膀胱、肾盂、肾盏连续的高密度显影剂,未见输尿管狭窄、扩张及脏器充盈情况的改变,各器官脏器位置关系无异常。
2.2 泌尿系统炎症 显示为尿道粗细不均,输尿管管壁增厚,未见充盈缺损。
2.3 肾脏、输尿管结石 CT平扫即可发现,表现为腔内结节状、或不规则高密度或稍高密度影,输尿管壁水肿增厚,CTU成像显示梗阻上端有积水,MIP或CPR显示结石的数量、大小、位置及位于肾脏、输尿管中扩张的程度,无充盈缺损。
2.4 泌尿系统结核 本组4例患者均继发于肺结核,累及单侧肾脏。1例患者肾脏出现完全性钙化,另3例表现出肾盏扩张,肾实质内有多个密度不均、形态不规则囊腔,边界不清,肾实质变薄,输尿管内壁粗糙。
2.5 肾脏、膀胱肿瘤 肾脏肿瘤造影CTU成像显示乳头状或菜花样充盈缺损,并伴有肾实质受侵,肾盂肾盏边缘不规则。螺旋CT不仅可显示病灶与肾脏的关系,还能进一步明确病灶与相邻脏器的关系。膀胱肿瘤表现为膀胱壁肿块,边界完整,有蒂或无蒂,造影强化明显,无囊变。
3.1 血尿的影像学诊断 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炎性病变、结石、结核、肿瘤等均可引起血尿,血尿可来源于肾脏、输尿管、膀胱中的任何部位,因此及时确定血尿的来源及疾病性质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血尿影像学检查首选静脉肾盂造影,CT、MRI、B超等在泌尿系统的诊断中亦起到相关作用,由于血尿病因及来源复杂,单一、平面等检查手段并不能满足诊断率的需求。
3.2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的特点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成像于1995年由Zanowitz提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①切割层距小,空间分辨率高,其薄层重建技术可以避免遗漏微小的病变;②对结石、钙化等病变的大小、位置、毗邻关系显示清晰,有助于手术定位及碎石处理;③扫描的时间短,可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呼吸运动带来的伪影;④检查范围广,自双肾上极至耻骨联合扫描可早期发现其他疾病;⑤建立泌尿系统完整、清晰的三维立体图像,帮助医生准确做出诊断。
3.3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后处理技术 后处理技术包括MIP、CPR、MPR、VR、MIP、MRP技术可在不同角度观察肾脏、输尿管的形态,尤其对于占位性病变敏感度较高,真实反映泌尿系统各器官的CT值,能准确反映病变的范围。但临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使用各种技术进行综合分析。
3.4 评价 本研究中螺旋CT尿路造影用于血尿的检查,结果均与术后病理及临床症状符合。说明其准确性较高,可以作为血尿临床检查的诊断性检查。螺旋CT尿路造影是新的非创伤性的影像学检查,于传统的静脉肾盂造影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利用三维重建技术,清晰的显示的病灶部位、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弥补了静脉肾盂造影不能观察病灶与周围组织关系的缺点,其分辨率显著高于传统造影检查。
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螺旋CT尿路造影技术也有些不足之处和注意事项,首先是放辐射剂量的问题,完成检查需要进行多次扫描,患者接受过高的辐射,对小儿应谨慎使用。其次是造影剂对肾功能损害患者及过敏体质患者,过多的使用造影剂可能加重肾功能障碍的病情,为了避免加重肾病的发展,检查前先询问患者有无肾功能障碍及糖尿病史等,尽可能的降低造影剂的使用剂量,对伴有危险因素又必须注射造影剂的患者给予补液和药物预防措施;预防造影剂过敏,检查前就需询问有无过敏史,做碘过敏试验,并完善过敏抢救措施,尽量避免造影剂过敏的发生。
综上所述,螺旋CT泌尿造影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操作简单,扫描方便,可根据诊断的需求建立相应的图像,清晰的反应肾脏、膀胱、输尿管的形态及异常。它综合了传统B超、CT、静脉肾盂造影的优点,提高了血尿的临床诊断率,为医生的快速诊断、处理奠定了好的基础。因其为高剂量的放射检查,对小儿、肾功能障碍、孕妇等慎用,希望随着技术的发展,相对低剂量辐射的技术应用于螺旋CT泌尿造影检查,成为诊断血尿疾病的主要手段。
[1]郭启勇.实用放射学 [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12.
[2]游瑞雄,李银官,曹代荣等.多层螺旋CT输尿管三维成像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6):909-911.
[3]王东,胡鸿群,陈军等.螺旋CT尿路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3):267-270.
R814.42
A
1007-8517(2013)06-0063-02
201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