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军挺,鄢连和
(1.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浙江 丽水 323000;2.浙江省丽水市畲族医药研究所,浙江 丽水 323000)
食凉茶是畲药的特色药用物种,在2005年版《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1]中作为畲药首次被正式收载,2007年又收载入《中国畲族医药学》[2]。从此这个默默无闻,却是畲民心中良药的食凉茶慢慢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现对其资源分布及利用情况介绍如下。
食凉茶为腊梅科植物柳叶腊梅 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 S.Y.Hu 或浙江腊梅 Chimonanthus zhejiangensis M.C.Liu 的干燥叶[1]。柳叶腊梅,因其拉丁学名的种加词 Sslicifolius为柳叶之意,故中文名为柳叶腊梅。在安徽一带柳叶腊梅又被称为“香风茶”“香风草”或“山腊梅”。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俗名山腊梅与同科同属的山腊梅[3](亮叶腊梅 Chimonanthus nitans Oliv.)并非一个种。浙江腊梅主要因其产地分布的特性被称为浙江腊梅,目前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浙江腊梅应归属于山腊梅,作为其异名[4]。柳叶腊梅、浙江腊梅、山腊梅是腊梅科腊梅属的近缘物种,也因此在许多方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为了能够更好地研究食凉茶,正确认识三者关系至关重要。
柳叶腊梅:多皱缩,纸质或薄革质。完整者叶片展开后呈卵状披针形、长椭圆形或线状披针形,长 2.5~14 cm,宽 1~4.5 cm。表面灰绿色、黄绿色或浅棕绿色,先端钝尖或渐尖,基部契形,全缘,两面粗糙,下面具白粉,叶脉及叶柄被短毛。质脆,搓之易碎。气清香,味微苦而辛凉。
浙江腊梅:多卷曲,草质或薄革质。完整叶片长3~16 cm,宽1.2~7 cm,两面光滑,有的下面具白粉,无毛。质脆,气清香,味辛凉,微涩。
柳叶腊梅野生资源分布较狭窄,仅分布于浙江、安徽及江西一带。柳叶腊梅在安徽主要分布于黄山市的休宁、祁门、歙县。据记载,自明初以来,道教圣地齐云山香火旺盛,香客们经十里长岭,拾阶而上,长途跋涉后,身体大量出汗,稍有不慎极易受凉感冒。此时道长多会为进山的香客,沏上一杯清香扑鼻的柳叶腊梅香茶,由于其具有祛风寒之疗效,且碧绿芳香,冲泡后可口、甜醇,香客们称其“香风茶”。柳叶腊梅的开发也曾在休宁受到重视,且因柳叶腊梅在安徽省分布区域狭窄而被列为安徽省省级濒危珍惜保护植物。
柳叶腊梅在江西主要分布于武功山、马头山、怀玉山、武夷山、赣江源、九岭山、官山等全省海拔200~600 m的低山、丘陵,散在面积有10万多亩。
柳叶腊梅在浙江浙西、浙南都有分布。据《中国树木志》记载,柳叶腊梅在浙江开化境内海拔500~800 m的高处深山老林里有分布。据说,当年黄巢的起义军辗转来到浙西开化境内,因酷暑久战,许多起义军将士中暑腹泻,喝了乡民们沏泡的柳叶腊梅茶后才得以治愈,义军出于感激便以黄金馈赠。此后,开化百姓便把柳叶腊梅茶叫做“黄金茶”,代代相传至今。
而分布应用最广远,影响最大的要属分布于浙南山区的柳叶腊梅——“食凉茶”。生活在这里的畲民几乎没有不知道“食凉茶”的,这里独特的气候生态环境决定了其丰富的资源。而当地畲族同胞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中,掌握了丰富的医疗保健经验,积累了许多独特的偏方和秘方,其中“食凉茶”就是畲族同胞享用了数百年的保健饮品,是生活在丽水的畲民的“十大常用药之一”。食凉茶除了柳叶腊梅,还包括浙江腊梅的干燥叶,在丽水的景宁、青田、遂昌、松阳、云和、龙泉、缙云、庆元均有分布。浙江腊梅除了浙江南部,在福建北部也有分布[4]。
从食凉茶的野生资源分布和种植栽培地区可以看出,食凉茶对于其生长环境有着特殊的要求。
野生柳叶腊梅,主要生长于海拔400~800 m的山坡、谷地及林缘地带。野生浙江腊梅主要生长于海拔900 m以下的丘陵山地灌丛中,在岩石裸露、土层浅薄的灌丛中也能生长。
柳叶腊梅喜阳,浙江腊梅喜阴。因此,进行人工种植时浙江腊梅可选择林中空地或林下栽植;柳叶腊梅宜选择坐北朝南的缓坡。另外,其对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5]。
温度:生长适宜温度为12~35℃,最适宜温度为18~30℃。植株在月平均气温12℃以上才开始生长,12℃以下生长缓慢,能耐-15℃的短期低温,但遇5 d以上霜冻则出现枝叶枯萎,幼树冻死。
光照:柳叶腊梅为浅根性耐荫树种,对光照的要求随树龄的不同而变化,幼苗喜阴,需70% ~80%的荫蔽,成龄树在较多阳光下才能正常生长。
水分:喜湿润,忌积水,雨水过多引起根腐叶烂;过于干旱,植株生长势差。年降水量1 200~1 800 mm,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的地区,生长发育良好。
土壤:以排水和透水性良好、土层疏松深厚、肥沃湿润、土壤pH为5.5~6.5的泥灰岩土壤、沙质土壤或富含腐殖质的沙质黑壤土为好。
通过对食凉茶的生长坏境的认识可以发现,只要创造合适的条件,可以在全国很多地方进行种植或栽培。这对于食凉茶物种的扩大,推向全国有着积极的意义。
食凉茶分布区域狭窄,野生资源有限,而且柳叶腊梅的树桩还能用于制作盆景或作为砧木嫁接优良品种腊梅,因此其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6]。为了保护食凉茶,扩大食凉茶的药用资源,浙江丽水有关单位率先对食凉茶的种植栽培条件进行了研究,并选定了丽水市多地为栽培种植基地。
浙江省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择了丽水市松阳县大东坝镇灯塔村作为研究种植基地,成功培育了柳叶腊梅成为了柳叶腊梅基地第一家。此次的成功试种,破解了野生柳叶腊梅的质量、产量难题。并且,在浙江省科技厅的支持下,丽水市农科所开展了对柳叶腊梅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系统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农科所于2007年制定了柳叶腊梅药材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7],促进了柳叶腊梅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为柳叶腊梅的种植推广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也扩大了柳叶腊梅的药用资源。目前,在松阳、景宁和莲都等地都建立了高标准的柳叶腊梅基地。丽水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还将继续加大对该项目的资金投入,建立种苗繁育基地,并预备在未来几年逐步在全市及全省推广种植。
2000年,胡根长[8]在龙泉郊区水稻田进行了对浙江蜡梅大苗移栽,为浙江腊梅的人工种植迈出了一大步。2006年12月经省林业厅批准立项,遂昌开始了浙江蜡梅产业化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建设了浙江蜡梅的人工繁殖基地,并进行了“食凉茶”的品牌建设。经过两年多的实践,遂昌牛头山林场已掌握浙江蜡梅种子、分株等人工繁殖技术,建立高产示范基地50亩,并研制了新叶条形茶、袋泡茶、嫩芽茶3种系列产品,建立《龙谷食凉商品茶》的质量标准。至此,以浙江蜡梅为原料制成的畲乡药茶“食凉茶”在丽水首次产业化。目前,食凉茶已逐步形成人工规模,很好地保护了食凉茶的物种资源。
通过对畲药食凉茶的资源调查及质量标准探索,了解畲药食凉茶的特色药用物种的分布、资源及药材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等,通过研究其资源、种植技术、促进规模化生产,有助于食凉茶物种资源的保护及合理的开发利用,对其他畲族区域内珍稀濒危和特有药用物种资源的保护及质量标准的研究有示范作用。目前,对食凉茶的研究和应用还是有限的,还需要加大科研及临床的应用,来验证其所具有的特色药用功效。
[1]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10.
[2]雷后兴,李水福.中国畲族医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9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7-9.
[4]张若蕙,沈湘林.蜡梅科的分类及地理分布与演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21(2):9.
[5]刘南祥,程文亮.柳叶蜡梅GAP基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6,20(5):10 -11.
[6]胡长玉.香风茶-柳叶腊梅[J].林业实用技术,2005(2):34.
[7]程文亮,刘南祥.柳叶蜡梅药材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的初步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7,21(5):3-6.
[8]胡根长.浙江蜡梅大苗移栽技术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1,21(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