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与中医气虚血瘀相关性初探*

2013-01-24 08:21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12期
关键词:气虚益气血瘀

葛 婷 顾 宁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迅速上升趋势,是中国居民死因构成中上升最快的疾病,已成为城乡居民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大约70万人死于冠心病,约占全部死亡的1/4[1]。笔者现将近年来冠心病与中医气虚血瘀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1 气虚血瘀为冠心病的主要病机之一

孙艺军认为冠心病发病的直接原因虽然为心脉瘀阻,然而原动力在于气。其病机是先有心气虚弱,血运迟涩,血脉受阻,逐步形成不同程度的瘀血、痰阻或由阳及阴、气虚导致阴虚等证,从而脉道不利,心脉失养,不荣则痛[2]。李琳等认为冠心病其本为心气虚弱,气血失养,其标为有形或无形之邪扰动(瘀血、痰浊、气滞等),气虚血瘀是为各证病理基础[3]。盛小刚等认为冠心病为本虚标实之证,以瘀血、痰浊为重要致病因素,本虚以气虚为本,心气亏虚,推动乏力,血行瘀滞,气虚失运化,脾胃不运,聚湿生痰,痰瘀内阻,阻于心脉,故标实为痰、瘀之证。瘀血、痰浊既是心衰的病理产物,又可作为新的致病因素,形成恶性循环。其病机在气虚血瘀的基础上有痰瘀互结[4]。气血阴阳虚弱是冠心病血瘀证形成的基本病理。年高体衰,过度劳神,久病消耗,他脏病变都可导致心气虚弱,心血不足,使阴阳失调,心脉失养,血行不畅,逐步成瘀[5]。血瘀论不仅得到了众多医家的临床实践所证实,同时应用现代检验手段亦可佐证,如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微循环、血液生化及心功能等指标变化,均显示冠心病心绞痛与血瘀证密切相关[6]。

2 气虚血瘀证为冠心病的常见证型

钟伟等分别对186例、319例、357例临床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布的分析,结果发现其中医单一证候要素的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 (分别为67.74%、87.11%、76.47%), 其次为血瘀 (分别为55.37%、79.19%、8.54%)[7-9]。王晓才等分别对 138例、202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布的分析,结果显示以血瘀 (分别为92.0%、85.1%)和气虚 (分别为81.9%、75.0%)为首,痰浊、阴虚、寒凝、气滞、血虚、阳虚次之[10-11]。其中陈婵等对二证组合进行统计后得出气虚兼夹证居多,占82.14%,其中兼血瘀、兼水停和兼阴虚最为常见。王晓才等经统计后得出二证组合以气虚血瘀证最多,为43.8%。这与葛永彬等对 7512例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分析结果一致:冠心病本虚标实属常见证型,其中气虚血瘀比例最高,占 32.65%[11-12]。陈颖等分别对1970年来公开发表的与 “冠心病证候/证素”相关的900篇冠心病相关文献和近10年关于冠心病辨证的现代文献进行了证候/证素频次统计,一致认为“本虚标实”是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机,其中血瘀、痰浊和气虚是标实和本虚中最常见的证候要素[13-14]。

3 益气活血法是冠心病的基本治法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既然血瘀、气虚是冠心病最主要的两个证候要素,气虚血瘀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型,那么就从中医辨证论治角度为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提供了切实可靠的理论依据[15]。益气活血法的立法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掣引之”,奠定了益气活血法的理论基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以益气发挥帅血活血作用。一则可以使脉道之血在气的推动下正常运行;二则有助于活血化瘀通脉。针对气虚血瘀兼夹痰浊、阴虚、寒凝、气滞、血虚、阳虚等证,在以益气活血为根本治法的基础上,兼治痰浊、阴虚、寒凝、气滞、血虚、阳虚等,从而阻止冠心病的病机演变。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剂为清代王清任所创之补阳还五汤。

4 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

众多临床研究表明益气活血方药治疗冠心病 (气虚血瘀证)是通过对机体多环节、多途径的整体调节来发挥作用的,其治疗已取得显著而确定的临床疗效,在改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非益气活血法的对照组[16-20]。高晟等发现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增加心脏输出量,降低前、后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及射血分数[21],改善心脏舒张功能[22]。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TG、TC、LDL-C和升高HDL-C,改善血脂代谢紊乱[23]。还可通过调节血脂紊乱,改善血液流变性,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降低炎性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小板活化;通过作用于NF-κB(核转录因子),调节 IL-2、IL-6、IL-8、MCP-1、ICAM-1、VCAM-1等基因转录,抑制炎症因子(如IL-1、TNF-α)和MMPs(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稳定AS易损斑块;最终起到抑制或延缓心肌细胞凋亡等作用,预防和延缓冠心病诸症发生的作用[24-27]。

5 结 语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冠心病基本病机为 “阳微阴弦”,证属本虚标实,气血病变是导致冠心病的直接原因,气虚血瘀证为最常见证型之一,常常是各证之基础。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有着独到见解,益气活血法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疗效确切。未来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应时刻抓住其“气虚血瘀”之根本要点,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实验研究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探索防治冠心病的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的有效性、实用性。

[1]He J ,Gu D ,Wu X ,et al.Major cause of death among men andwomeninChina[J].NEnglJMed,2005,353:1124-1134.

[2]孙艺军.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1):51-52.

[3]李琳,陈凯.冠心病与中医气虚血瘀相关性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2):197-198.

[4]盛小刚,潘光明,赖仁奎,等.《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篇在治疗冠心病中的应用体会[J].中医药导报,2010,16(8):15-17.

[5]宋曙霞.冠心病血瘀证概述[J].中医中药,2011,6:334-335.

[6]袁建,梁庭栋.冠心病心绞痛病因病机浅探[J].河南中医,2012,32(5):541-543.

[7]钟伟,王永刚,于远望.186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型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3,45(1):10-12.

[8]吴焕林,阮新民,杨小波,等.319例冠心病患者证候分布规律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6):498-500.

[9]陈婵,赵慧,王娟,等.357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人口学信息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3,31(3):163-165.

[10]王晓才,农一兵,林谦,等.138例冠心病患者的证候分布与组合特点分析[J].中医杂志,2008,49(1):62-66.

[11]周景想,唐明,李洁.2029例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特点及组合规律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6):753-755.

[12]葛永彬,毛静远.7512例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分析[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4):227-228.

[13]陈颖,崔英子,邓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证候特征的文献回顾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2,5(12):889-892.

[14]田松,何茜.基于现代文献的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数据挖掘[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3):29-30.

[15]王阶,李军,姚魁武,等.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与应证组合研究[J].中医杂志,2007,48(10):920-922.

[16]龙铟,靳玺,劭中军,等.益气活血法治疗心绞痛(气虚血瘀证)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心脏杂志,2009,21(1):54-59.

[17]余宏伟,范绍荣.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2):136-137.

[18]张慧贤.益气活血汤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12):62-63.

[19]葛立君.益气活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46例[J].福建中医药,2012,43(6):28-29.

[20]郭书文,杨蟠储,郑承龙,等.益气活血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9):17-19.

[21]高晟,周静,姚民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心功能及内皮功能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12,29(4):332-334.

[22]吴同启,顾宁,王芳芳,等.宁心痛颗粒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4):357-360.

[23]宋群利,彭俊杰,杨从意.益气活血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患者血脂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9):37-38.

[24]藕二祥.益气活血法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22-123.

[25]吴同启,顾宁,陈志亮,等.宁心痛颗粒干预模型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5):1042-1046.

[26]都基莎,何小丽,顾宁.益气活血方宁心痛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思路初探[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180-181.

[27]王芳芳,顾宁.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述要[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1):16-17.

猜你喜欢
气虚益气血瘀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话说血瘀证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UPLC-MS/MS法结合模式识别同时测定芪参益气滴丸中11种成分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益气脑络通汤治疗脑栓塞80例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46例
中风防治灵Ⅰ号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