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治冠心病心绞痛70例疗效观察

2013-01-24 07:00:04司华锋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心阳症见心痛

司华锋 赵 铎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冠心病心绞痛属祖国医学胸痹心痛之范畴,临床表现多以胸骨后和心前区闷、痛、莫名不舒为其特点。发病机制多由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致心肌供血减少,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所致。其疼痛的程度较重,时限较长,较易发展为心肌梗死,且不易含服硝酸甘油缓解。笔者2009年5月至2011年11月运用中医辨证治疗自发性心绞痛7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70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例,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40~76岁,平均62岁;病程0.5~3年,平均2年。诊断标准:①《中药新药治疗胸痹 (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辨证分为气阴两虚,心阳不振,痰瘀闭阻、气滞血瘀、肝肾阴虚5型。冠心病心绞痛病程持续1个月以上,近期每周心绞痛发作至少2次。②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出现ST段或T波呈缺血性改变。③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功能3级以上,妊娠及哺乳妇女以及未按规定用药者不纳入受试病例。其中,气阴两虚型17例(24.2%)、心阳不振型13例 (18.5%)、痰瘀闭阻型19例(27.1%)、气滞血瘀型11例 (15.7%)、肝肾阴虚型10例(14.2%)。临床表现有胸部闷疼、莫名不舒或向左肩背放射,体力劳动时多发作。

1.2 治疗方法 以桃红四物汤为基本方:桃仁10g,红花6g,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0g,生地黄15g。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加减。

1.2.1 气阴两虚型 症见胸闷心痛,心悸气短,自汗盗汗,神疲乏力,大便干燥,小便色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沉细或细数。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基本方加五味子10g、太子参30g、麦冬15g、枣仁15g、远志10g、玉竹15g。

1.2.2 心阳不振型 症见胸闷弊气,阵发性心痛,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重者心痛彻背,舌淡、苔白或腻,脉弦滑或结代。治宜通阳散结,宽胸开痹为主。基本方去生地黄,加桂枝10g、干姜10g、制附子6g、薤白12g、木通6g。

1.2.3 痰瘀闭阻型 症见胸闷、胸痛、口粘腻不爽、肢困身懒,舌质暗或有瘀斑,苔白腻,脉沉滑。治以燥湿祛痰,活血止痛。基本方加苍术15g、厚朴12g、陈皮12g、丹参15g、白檀香9g、砂仁6g。

1.2.4 气滞血瘀型 症见胸闷,心胸刺痛,痛有定处,或痛彻肩膀,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沉细涩。治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基本方加柴胡12g、桔梗6g、醋香附9g、郁金9g、白芍15g、延胡索10g。

1.2.5 肝肾阴虚型 症见心前区刺痛、头目眩晕,心悸怔忡,五心烦热,少寝多梦,心烦易怒,腰膝酸软,盗汗口干,舌红绛少津,脉弦细数。治以滋补肝肾,育阴潜阳。基本方加女贞子15g、知母9g、黄柏9g、山萸肉15g、生龙骨15g、枸杞30g、麦冬15g、玄参15g。

以上各型用药均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用,4周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统计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考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会议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疗效评定标准及全国冠心病普查预防座谈会纪要[1]。显效:心绞痛、憋气、胸闷等症状全部消失,可以从事正常工作及活动,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心律失常消失,缺血性ST-T改变恢复正常;好转: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疼痛程度减轻,不伴有胸闷、憋气等症状,心电图检查ST段下降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正常的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 (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3.2 治疗结果 70例心绞痛患者经治疗后显效24例,占34.3%;好转41例,占58.6%;无效5例,占47.1。总有效率9.9%。

4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的证候早在《内经》中即有记载,如《灵枢·五邪》曰:“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藏气法时论》曰:“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等。《金匮要略》作了进一步阐述,并在治疗上,根据不同证候,制定了栝蒌薤白白酒汤等9张方剂,皆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典名方。后世医学家对本病的认识又有更深的发展,并对心痛与胃脘痛、厥心痛与真心痛等有了明确的鉴别,对心痛、真心痛的成因和辨证治疗有了进一步论述。

笔者认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应首辨虚实,详查标本,本病证属本虚标实,本虚分为心、肝、脾、肾四脏亏虚,标实为痰、瘀、气滞、血瘀、寒凝、湿阻之邪。肾为藏精之脏,内寓真阴真阳。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非比不能发。肾阳虚衰则心阳不振,鼓动无力而滞涩不通;肾阴不足则心阴失濡,脉道不利,久则营阴枯涸,浸淫心脉,伤及别络,胸痹之病蜂拥而起。脾主运化,有升清降浊之能。或烦劳过度,忧愁思虑,或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均可致脾失健运,不能化水谷精微为气血,反酿生痰浊,流溢于血脉之中,脉道不利。肝性调达,主疏泄,调理三焦气机和气血津液代谢。或情志不舒,或郁怒伤肝,皆致肝用失司,不能疏布气血津液,久则为痰为瘀,痰瘀互结滞于心脉。故临床上对本病兼见肝脾症状者,单从心治收效往往不著,改用心肝同治或调理心脾之剂,可获良效。

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结合辨病治疗及现代药物研究,宏观和微观相辅,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法。如常在辨证方药中加入丹参、川芎以改善冠脉循环;兼有高黏血证者加水蛭取其抗凝之效;血脂异常者酌入虎杖、苍术、山楂、首乌、草决明等味入方;血压偏高者,夏枯草、豨莶草、钩藤等降压之品辅之,不失为有效组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胸痹 (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5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3.

猜你喜欢
心阳症见心痛
毛巾
治疗便秘不能一泻了之
家庭医学(2022年2期)2022-03-24 19:27:56
三方加味辨证治盗汗
家庭医药(2020年21期)2020-01-03 04:46:36
中药止咳药水你选对了吗
人人健康(2017年17期)2017-10-20 11:25:36
心痛不如行动
心理与健康(2017年3期)2017-05-30 10:48:04
中医临床文章中症状部分的翻译规范和技巧
心痛的感觉
少先队活动(2014年6期)2015-03-18 11:19:33
心若向阳
胸痹心痛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118例
前桃后杏终归无
唯实(2013年11期)2013-04-07 07: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