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大黄配伍应用

2013-01-24 04:15靖1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3期
关键词:泻下苦寒茵陈

乔 靖1 林 亮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2.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技能教学实验中心)

大黄性味苦寒,沉降,入脾、胃、大肠、肝、心经,力猛善行,自古就有“将军”之称。临床取其泻下攻积治疗大便秘结,已广为人知。大黄不仅具有泻下作用,还能清热解毒、止血、活血化瘀等,大黄与不同药物配伍使用具有更广的临床作用,正如将军善于调配士兵,实施各种战术作战,大黄亦如此。在《伤寒论》中大黄出现在15首方中,分别与泻下、活血化瘀、清热、补虚、解表、行气及利湿退黄药配伍应用。笔者对大黄配伍规律探析如下,以抛砖引玉。

1.大黄配伍泻下药。

大黄配伍芒硝出现在大承气汤、大陷胸汤、大陷胸丸、桃核承气汤及调胃承气汤中。大黄气味重浊,直降下行,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味厚则泄。”大黄走而不守,攻积导滞,逐瘀通经,畅通道路;芒硝味苦、咸,寒,功能泻下、软坚、清热。《素问·至真要大论》曰:“火淫于内,治以咸冷”,“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两药相伍共奏苦寒泄热、咸寒软坚之功,达到攻积导滞、泻下通便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生大黄配芒硝能明显加快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1]。

大黄配伍火麻仁见于麻仁丸。麻仁丸治疗脾约证,胃强脾弱、小便数、大便秘结、腹胀的症候。火麻仁甘平,润肠通便,佐以大黄泄胃热,古语有言“热积则胀”,两药相伍邪热自去,大便通畅,腹胀消。

2.大黄配伍活血化瘀药。

大黄配伍活血化瘀药见于桃核承气汤、抵当汤及抵当丸。桃仁药性缓和而钝,祛瘀而不伤正。大黄得桃仁,功专入血分以破血;桃仁得大黄,助其直入下焦化瘀。一猛一缓,一锐一钝,相互促进破血化瘀之力。虻虫、水蛭等虫类活血药嗜血,善潜血分,易破瘀积恶血,与大黄相配增强活血消癥之力。

3.大黄配伍清热药。

大黄配伍黄连见于大黄黄连泻心汤和泻心汤类。两药相伍主要治疗热邪内结于胃的痞证。《绛雪园古方选注》中载:“痞有不因下而成者,君火亢盛,不得下交于阴而成痞,按之虚者,非有形之痞,独用苦寒,便可泄却。”大黄、黄连性味苦寒,专于泄此虚痞。古语言“实则泄其子”,心下痞多由心火亢盛所致,故以黄连泄心火,大黄泄胃火,共使热清、痞消、结散。大黄在这类方中应用时多是不取煎而取泡,意在取其气,一是其气清扬善祛上部热邪,二是其生用性猛,以泄至高之热。

4.大黄配伍补虚药。

大黄配伍芍药见于大柴胡汤、麻仁丸和桂枝加大黄汤。大黄与芍药配合应用,可加强缓急通便功效,主治胃中有热、脾阴不足所致的大便秘结、腹满而痛等症。大黄泄热攻里,芍药养阴缓急、和血润燥。二者配伍一散一收,共祛肠中恶血,通利大便。《备急千金要方·脾脏方·秘涩第六》治“脏气不调大便难”、“胀满闭不下”、“胀满不通”等症时也多有大黄芍药配伍使用。

大黄配伍甘草见于调胃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和桂枝加大黄汤中。大黄以泻下为主,甘草以补脾胃气虚为主。大黄得甘草,攻下之力稍缓,还可清热和胃;甘草得大黄,使中气得补,攻下而不伤正。大黄既可以攻下,又可以避免过于滋腻。

5.大黄配伍利湿退黄药。

大黄配伍茵陈、栀子见于茵陈蒿汤。大黄通过泄热的作用增强栀子的清热之功,泻下作用为胆汁开辟通路,使胆汁得以正常排泄,提高茵陈、栀子的利胆退黄之能。《绛雪园古方选注》载:“茵陈散肌表之湿,得大黄兼泻中焦之郁热;栀子逐肉里之湿,得大黄则兼泻上焦郁热。茵陈、栀子其性轻浮,与大黄共入气分,泄热利小便,建退黄之功。”可见此时大黄以泄热为主。

6.大黄配伍解表药。

大黄配伍桂枝见于桂枝加大黄汤,主治太阳表不解、误下伤脾所致的腹痛。桂枝配大黄和络止痛,兼泻实和胃。桂枝具有温阳通络作用,疏泄在表之邪;大黄入里,泻下壅滞在胃的宿食积滞。两药相伍一药散表,一药通里,表里兼治,邪祛胃和。《绛雪园古方选注》认为:“大黄入于桂枝汤中,欲其破脾实而不伤阴。”大黄本为泻下伤阴之品,此处配伍后既能泻下,又有理阴之功。

大黄配伍柴胡见于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治邪在少阳,兼有阳明里实的腹痛拒按。邪在少阳首选柴胡疏利气机,和解少阳;阳明邪实当攻下实邪,利气消痞,通下热结,大黄功不可没。两药相伍既解少阳之邪,又清阳明之实。

7.大黄配伍行气药。

大黄配伍枳实、厚朴见于大、小承气汤。有人认为承气汤的来历是由于枳实、厚朴的功用而命名,实则仲景是以大黄定承气之名。“气与血结,气以血为窟宅,血以气为御侮”,大黄功专入血分,直捣其巢,瘀血散;枳实、厚朴随后行气,使气行。两药相伍一行血,一行气,一则泄有形之瘀血,一则泻无形之气滞,共奏泄热通便之功。

综上可知,大黄与泻下药相伍共奏泻下之功;与活血化瘀药相伍助其活血化瘀之力;与清热药相配增强泄热的功效,使热从下而祛;与补虚药相伍使补而不腻,攻而不伤正;与利湿退黄药相伍使湿热之邪从二便出;与解表药相伍助其散在里之邪;与行气药相伍,携行气药直入气血结聚之巢,使气行血散。总之,大黄的功效丰富,临床巧妙地配伍大黄会达到药少功倍的作用。

[1]李飞艳,张斌,李卫先.大黄炮制前后及大黄配伍芒硝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08,14(10):72-74.

猜你喜欢
泻下苦寒茵陈
不负春天
观菊赏鹦有怀
太阳
咏棕树
绵茵陈养肝祛湿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苦寒伤阴与坚阴之探讨
苦寒吟
太阳
绵茵陈与花茵陈的现代药理对比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