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烧山火法配合隔葱灸治疗腰麻术后尿潴留42例临床观察

2013-01-24 02:25赵素侠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1期
关键词:太溪腰麻尿潴留

赵素侠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中医院,河北 青龙 066500)

腰麻术后尿潴留为临床常见病症,既往治疗多以精神安慰,增加排尿信心,局部按摩、热敷、流水声诱导或传统针灸等方法治疗,但总体疗效欠佳。笔者从事针灸临床20余年,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采取针刺烧山火法配合隔葱灸治疗腰麻术后尿潴留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4年1月至2011年8月青龙满族自治县中医院住院患者82例。其中包括在腰麻下行肛瘘切开挂线术22例,痔内扎外剥+肛门括约肌检扩+痔注射术36例,腹股沟疝修补术16例,半月板摘除术8例。术后6~12 h,平均10 h;出现尿潴留症状,给予局部按摩、热敷、流水声诱导等方法治疗,效果不佳后,采取针灸方法治疗。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0例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2.20岁。治疗组42例中,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5.20岁。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予传统针刺疗法,取关元、中极、足三里,采用毫针酌情补泻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2)治疗组患者取仰卧位,取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穴行针刺烧山火法,即在患者呼气时进针,先将针刺入应刺深度的上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将针刺入中1∕3(人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然后将针刺入下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即慢慢地将针提到上1∕3,如此反复操作3次,即将针紧按到地部留针,令针下有热感为度。其余穴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每10分钟行针1次,使针感上传过膝甚至到达腹股部和会阴部者效果最佳。在患者吸气时出针,出针时按压针孔1 min,使针气内留。在留针同时予以隔葱灸法,取葱白40 g,细盐10 g,先将盐填满神阙穴,然后将葱白捣乱如泥放置盐上,再将自制的长约2 cm高的艾柱放于葱白正中,用火柴点燃,待感觉皮肤灼痛时,用镊子夹住除去,再换上新的艾柱,每次灸2~3壮。经治疗1 h后,观察排尿情况,如无尿,间隔6 h再行第2次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 d。

1.3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1 d内患者自行排尿且排出顺畅。有效:治疗2 d内患者尿液自主排出,但排尿欠顺畅。无效:治疗2 d后尿液仍未自主排出。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40例患者中,治愈20例,好转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00%。治疗组42例,治愈26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3 讨论

腰麻是将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阻断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而引起相应支配区域的麻醉作用,又称脊椎麻醉。尿潴留是腰麻主要并发症之一,主要因为支配膀胱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很细,对局麻药很敏感,阻滞后恢复很晚,即使皮肤感觉恢复,仍可发生尿潴留。下腹部或肛门、会阴手术后切口疼痛以及患者不习惯卧床排尿等因素也可引起尿潴留[1]。

腰麻术后尿潴留属于中医学“癃闭”范畴。由于手术耗伤气血,导致经气受损,气损肾亏,血虚津液源泉不足,气虚无力推动津液运行,肾亏则膀胱气化失司,尿液不得外泄,导致尿液潴留膀胱。多属虚证,治以温阳益气,补肾利尿。取穴以经脉穴和远端穴为主,因多数患者腹部胀满针刺会有一定的风险,这样即遵循取穴原则达到治疗目的又安全可靠。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也是“四总穴”之一(肚腹三里留),还是足阳明胃经下合穴。膀胱为太阳腑,“合治内府”,此穴有利水作用;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之“输穴”,亦为肾经原穴,具有温肾壮阳之功;三阴交为三阴经交会穴,可调养足三阴经及其本脏;肾主水,肾亏则无力气化行水,用此穴能温补肾阳,助通调水道。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和太溪穴运用烧山火法更能充分发挥其温补肾阳补益脾肾之功,这样使中气得以温补,脾胃之气调,气血生化有源。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是“四总穴”之一,以合谷治疗少腹之病,符合中医“下病上治”之原则。配以血海共奏行气活血、通关利尿之功。神阙穴乃任脉穴位,能直通内脏,主要有调上、中、下三焦之气的作用。葱白,辛温之品,具有散寒通阳利尿之功,“治小便不通,小腹胀痛”(《本事方》)。《本草纲目》记载,盐能入肾,能防腐,出生于水里,性寒,寒能凉血,活血;有腥味,与血同味,有补血,活血的作用。艾灸是以燃烧的艾绒在体表皮肤熏灼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传统针灸临床中应用十分广泛,现代医学也从多方面证实灸疗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循环调节神经功能,促进与调整内分泌、呼吸、消化、生殖等系统功能的作用[2]。已有研究表明,除艾绒和间隔物的药物作用,温热刺激在隔物灸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3]。针刺手法与灸法相结合意在加强振奋肾之气化功能,使膀胱开合有度小便自利。综上所述,采用针刺烧山火法配合隔葱灸治疗腰麻术后尿潴留,较单纯针刺效果明显。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 [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2,105,102.

[2]杨华元,刘堂义.艾灸疗法的生物物理机制出探[J].中国针灸,1996,16(10):17.

[3]洪文学,蔡建红,景军.艾灸的热辐射光谱特性研究[J].应用光学,2004,25(4):1.

猜你喜欢
太溪腰麻尿潴留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诊疗特点分析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剖宫产产妇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临床麻醉效果研究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作用
《针灸大成》太溪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温暖手脚
太溪穴的临床应用浅谈
常揉太溪穴不健忘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