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铎 董佩佩 王丽君 梁祥祥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4)
小儿高热惊厥是一组与发热有关联的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的惊厥,多发生在6个月至6岁之间,临床上一次发作之后,若再次发热,即使不是高热,也可以再次发生惊厥,国内报道再发率为51.7%[1]。目前制止再发的主要方法是发热初期给予抗惊厥药物口服。笔者近年来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滴,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87例均为连云港市中医院2008年6月至2012年4月儿科收治的有高热惊厥病史的患儿,男性49例,女性38例;年龄5个月至6岁;体温37.5~40.2℃;单纯型62例,复杂型15例;病因为上呼吸道感染58例,急性支气管炎11例,支气管肺炎16例,小儿肠炎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男性26例、女性18例),对照组43例(男24例、女性19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每日给予头孢他定50 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250 mL静滴,及退热、止咳、补液等对症处理;惊厥发作给予抗惊厥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日给予痰热清注射液(上海凯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0.5~1 mg/kg(最大量为每日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250 mL静滴;对照组每日给予利巴韦林10mg/kg入液静滴。以上治疗均进行4~6d。观察两组患儿惊厥发作情况,记录体温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软件包。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χ2检验和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44例,惊厥再发5例(11.36%),低于对照组的 19 例(44.19%);治疗组退热时间(1.52±0.52)d,短于对照组的(3.12±0.98)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小儿高热惊厥(FC)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发热惊厥性疾病,是与发热有关的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的惊厥。1985年国际癫痫及癫痫综合征分类中,将高热惊厥分类归属于特殊类型的癫痫[2],但国际抗癫痫联盟新近不主张把高热惊厥诊断为癫痫[3]。小儿高热惊厥为单纯型和复杂型,单纯型首发年龄在6个月至6岁,发病24 h内发作,体温≥38.5℃,发作呈全身性,一般不超过15 min,发作后很快清醒且无中枢神经系统体征,24 h内只发作1次,热退2周后脑电图恢复正常。复杂型具备下列一项可以诊断:(1)起病年<6月或>6岁。(2)惊厥发作大于15 min。(3)局限性发作。(4)体温<38.5℃时出现惊厥。目前制止再发的主要方法是发热初期给予抗惊厥药物口服。
中医学认为,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是因为热邪亢盛、引动肝风所致,治宜清热息风止痉。痰热清注射液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组方,具有清热解毒、止惊平肝的功效,静脉给药起效更快。临床观察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对于降低小儿高热惊厥再发有良好效果,同时退热效果明显,临床使用安全。
[1]李平,姜亭起.小儿高热惊厥复发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J].中华临床新医学,2005.5(4):120-122.
[2]左启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24-434.
[3]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