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应注意什么

2013-01-24 00:40朱立志
中国畜牧业 2013年23期
关键词:立体耕地粮食

文│朱立志

一、规划要同时兼顾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现有的规划所依据的主要是资源的数量,而对资源的质量考虑得不够。例如,只考虑耕地的数量,很少考虑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理化性能、污染状况。近年来东北耕地的黑土层变薄就是典型的案例。

二、规划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

现有的规划主要关注经济增长性目标,虽然也考虑到生态环境,但只是泛泛而谈,无法对随后的实施方案形成实质性影响。例如,华北地区由于片面追求粮食增产,消耗了大量的地下水,地下水漏斗十分严重,地面绿色植被的生态用水缺口很大,如果再继续下去,很有可能将产生不可挽回的生态灾难,最终也将威胁到粮食生产。

三、规划既要谋划地上生产量,还要关注地下生产力

现有的规划侧重于地上生产量,对地下生产力的变化关注不够。其实,要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虽然涉及很多方面,但不能不关注地力。地力的问题解决好了,农业即使增长的幅度小一点也不可怕,因为“藏力于地,心有底气。”也就是说,提升了深藏土壤中的地下生产力,我们就可以不断地从土地中获取农产品了。

四、规划不能偏重投入,还要重视系统内的物质循环

我国每年施用大量化肥、农药,导致了农业污染逐年加剧。更可怕的是,靠化肥提升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榨干了土地的有机质;靠农药保证的农业生产,给土地注入了越来越多的毒素。另外,本来是传统农业中肥料资源的畜禽粪便,却在常规农业中变成了主要的农业污染源。因此,规划不能偏重投入,还要重视系统内的物质能量循环。

五、规划要考虑分区“休养生息”,追求总体发展效果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认为,增长与发展是有区别的。在不合适的地方、不合适的时间出现的增长,会破坏可持续发展。农业也是这样,虽然我们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实施耕地休耕制,但我们可以在局部耕地上实施“相对休耕”,即在这些耕地上可以允许不增产,甚至一定量的减产,只要不危及国家总体发展计划。“相对休耕”不是永久的,当这些地区的耕地生产能力恢复到一定程度,必然又会为农业的增长做出大的贡献,甚至可以部分取代主产区,让主产区腾出时间也来进行局部轮换地“相对休耕”。

六、规划要同时分析国内外两个资源利用

我国通过国际贸易进口农产品就等于进口了土地、水和劳力资源,至于潜力多大,规划中应该科学论证。要重新认识“负责任的大国”,试想一下,如果我国的农业不能长期可持续增长,就不能说是“负责任的大国”,毕竟我们的人口和面积占世界的比重很大,对中国负责任,是“负责任的大国”首先应该考虑的。用好国际资源,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去别人的土地上进行农业开发,潜力如何,在今后的规划中也应该研究。

七、规划不要片面追求“耕地粮食”,应开辟“立体粮食”资源

将来的中国粮食发展应该走“耕地粮食”为主,“山水粮食”为辅的“立体粮食”战略,改变单一的“耕地粮食”格局,在提高我国的粮食安全性同时,又可以减轻宝贵的耕地资源所承受的压力。我国的水域辽阔、山地广袤,但在粮食范畴内,水生植物淀粉一直被忽视,山林植物淀粉的生产潜力也没有充分发挥。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水边和山里的农民基本上靠这些非耕地粮食渡过了难关,在正常年景我们就立即忘掉了这些珍贵的粮食资源,尽管这类粮食对我们的健康更有利。山、水、田、林,到处都是粮食的源泉,发展“立体粮食”战略将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立体耕地粮食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念个立体咒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我的粮食梦
立体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