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民
(内蒙古商都县中医院,013450)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肠道(大肠或小肠)功能性疾病,是由肠管运动与分泌功能异常所引起。其特点是肠道无结构上的缺陷,但对刺激有过度的反应或反常现象。主要表现为腹痛、便秘、腹泻,或交替性腹泻与便秘、黏液性大便等,症状可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临床上以腹泻型最常见。根据临床表现及舌象、脉象等,我院中医辨证为太阳阳明合病。2011年开始用院内专方治疗该病患者11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5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女性83例,男性32例;年龄18~65岁,平均35岁;病程9个月~16年;初发11例,复发104例;有明显诱因36例。经便常规、血清生化、电子肠镜、钡剂灌肠造影及腹部B超等检查,均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所致的腹泻,符合诊断。
诊断标准[1]:①以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为主诉,伴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症状(症状持续或反复超过3个月)。②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系统体检仅发现腹部压痛。③多次粪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均阴性,粪潜血试验阴性。④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征象。⑤纤维结肠镜示部分患者运动亢进,无明显黏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⑥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无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史。
排除标准:①吸收不良综合征:本征常有腹泻,但大便常规可见脂肪和未消化食物。②慢性结肠炎:亦常有腹痛、腹泻,但以黏液血便为主,结肠镜检查所见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③慢性痢疾:腹泻以脓血便为主,粪常规可见大量脓血球,或见痢疾杆菌,大便培养可见痢疾杆菌或阿米巴原虫生长。④Cronh病:常有贫血、发热、虚弱等全身症状,肠镜检查见“线性溃疡”或肠黏膜呈“铺路石样”改变。⑤结肠癌、溃疡性肠结核、结肠息肉、肠菌群失调、肠乳糖酶缺乏症、小肠恶性淋巴瘤。⑥胃、胰、肝、胆疾病,如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胰腺炎、胰腺癌。⑦全身性疾病,如水电解质紊乱、糖尿病、尿毒症、糙皮病、妇科病、铅中毒、药物及食物过敏性腹泻。
我院以自拟专方寒热止泻汤治疗。处方:黄连10g,浙贝母10g,木香10g,槟榔10g,白芍12g,海螵蛸20g,甘草10g,吴茱萸10g。每日1剂,分2次水煎取汁600ml,早晚各温服300ml。10剂为1个疗程,共计2个疗程。根据病情随证加减,偏于热者加秦皮10g,白头翁10g,并将吴茱萸减量;偏于寒者加肉豆蔻10g,高良姜10g,并将黄连减量;痰湿重者加白豆蔻10g,半夏10g;脾胃虚弱者加人参10g,扁豆15g。
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大便正常,肠鸣、腹痛等其他症状消失,临床检验正常,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好转:大便次数明显减少,肠鸣、腹痛减轻,大便性状及其他症状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治疗结果:治愈92例,占80.0%;好转17例,占14.8%;无效6例,占5.2%。总有效率94.8% 。平均起效时间5~7d。
患者,男,25岁。主诉:慢性腹痛腹泻反复发作10年余。简要病史:患者自述十年前因常食生冷食物逐渐出现腹痛腹泻,呈慢性、无里急后重、无黏性脓血便。此后患者经常出现腹痛腹泻,自服氟哌酸、土霉素病情稍有缓解。于某医院经便常规、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给予西药思密达止泻等多种药物治疗,反复发作而未愈。于当地门诊中药治疗无效,遂来我院门诊治疗。查:舌淡红,苔白腻,脉滑。给予我院专方寒热止泻汤加白豆蔻10g,半夏10g治疗。5剂见效,2个疗程痊愈。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病程长。IBS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精神因素、饮食因素、感染因素、肠道菌群失调、遗传因素及其他因素等有关。腹泻型以小肠功能紊乱、肠蠕动过速所致的水泻、稀溏便为主。一般每日腹泻3~5次,少数严重发作期可达十数次。大便多呈稀糊状,也可为成形软便或稀水样,多带有黏液,部分患者粪质少而黏液量很多,但绝无脓血;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排便不影响睡眠。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的“泄泻”、“腹痛”等范畴。目前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研究多认为其病位在大肠,主要涉及肝、脾、肾。辨证分型大体包括肝郁脾虚型、脾虚湿盛型、脾肾阳虚型、气机郁结型、阴虚血亏型等。故我院以《伤寒杂病论》为宗,用六经辨证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并创立了专方寒热止泻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寒热止泻汤中黄连苦寒以清阳明之热,吴茱萸辛热以祛太阴之寒,佐以甘草以补太阴之虚;此三药相配,使阳明之热除,太阴之寒祛,太阴之虚得以补,阳明之实得以泄,共为君药。木香、槟榔行气导滞、调畅气机,浙贝母化痰散结;此三药相配,寒热之结得以散,痰湿之遏得以通,共为臣药。白芍微酸,泄木安土,柔肝止痛;海螵蛸《本经》载其可治寒热癥瘕;二药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又为使药。全方和解寒热、调畅气机。并根据病情随证加减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在治疗的同时,腹泻患者应解除紧张情绪,消除心理负担,增强信心;生活规律,睡眠充足,适当锻炼,增进体质;同时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过冷、过热的饮食,宜食易消化的食物;戒烟戒酒,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康复。
[1]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诊断参考标准[J].中华消化杂志,1987,7(3):封三 .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