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探讨

2013-01-23 22:32胡明振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4期
关键词:终末利钠血浆

胡明振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二科,河南 南阳 473000)

脑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探讨

胡明振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二科,河南 南阳 473000)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脑钠肽(BNP)水平在CHF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106例CHF患者为观察组,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浆BNP水平和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病死率、再住院率。结果 观察组BNP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LVE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NP水平随心功能级数上升而增高,各分级组间BNP水平差异明显(P<0.05)。患者LVEF水平随心功能级数上升而下降,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LVEF水平较Ⅱ患者下降明显,差异明显(P<0.05)。CHF患者BNP水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出院时BNP>110pg/mL患者终末事件发生率77.3%,BNP<110pg/mL患者终末事件发生率3.6%,两组终末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NP对CHF的诊断及预后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心力衰竭;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常见的致残、致死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以神经内分泌激活、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心室重塑为特征,预后极差。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群中CHF的患病率约为0.9%[1]。CHF的临床诊断没有明确的界定,主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作出判断,缺乏客观、有效的实验室指标。临床发现,CHF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显著增高,可能引起心脏猝死[2],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明显相关性,在CHF诊治及预后评价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011年3月至20l3年5月期间,我院对BNP水平与CHF诊治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住院的CHF患者106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56例,女性50例,年龄43~86岁,平均年龄(65.3±10.7)岁。其中冠心病者48例,高血压心脏病者27例,扩张型心肌病者14例,风湿性心脏病者1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5例。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血生化、X线胸片等检查。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Ⅱ、Ⅲ、Ⅳ级分别为34例、41例、31例。排除合并肝硬化、肾衰竭及肿瘤患者。选择来我院体检且无心脏病、高血压、肝肾功能受损的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40~85岁,平均(63.7± 11.3)岁,两组年龄、性别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入院时采集全血2mL送检。离心分离,采用定量ELISA改进法[3]测定血浆BNP水平,使用上海科华提供的KHBST-360免疫检测酶标仪和普朗医疗公司提供的试剂盒;采血当天采用西门子公司提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出院前复查一次,随访3个月。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血浆BNP和LVEF水平比较

观察组BNP平均水平(886±21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40± 13)pg/mL,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平均LVEF水平(0.38±0.11)则明显低于对照组(0.61±0.08),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BNP和LVEF水平比较

观察组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Ⅳ级患者的BNP平均水平分别为(498±36)pg/mL、(803±36)pg/mL、(1209±117)pg/mL;平均LVEF水平分别为(0.51±0.11)、(0.37±0.08)、(0.31± 0.05)。患者BNP水平随心功能级数上升而增高,各分级组间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LVEF水平随心功能级数上升而下降,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LVEF水平较Ⅱ患者下降明显,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心功能分级Ⅲ和Ⅳ级患者LVEF水平比较,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BNP水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

2.3 血浆BNP水平与CHF预后的关系

106例患者出院前复查,有22例BNP>110pg/mL,随访3个月,其中17例病死或再住院,终末事件发生率77.3%;有84例BNP<110pg/mL,随访3个月,其中3例病死或再住院,终末事件发生率3.6%,两组终末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 论

脑钠肽(BNP)是一种心脏利钠肽类激素,还包括心房肽(ANP)、C-型利钠肽(CNP)、V-型利钠肽(VNP)和D-型利钠肽(DNP)[4],具有利钠、利尿、扩血管的作用。BNP还具有抑制心肌纤维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以及抗冠状动脉痉挛等作用。利钠肽家族在血压调节、平衡体液及维护心血管功能等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心脏负荷过大、机械牵引是刺激BNP合成、分泌的主要原因[5]。心肌损伤、缺血、坏死、心室壁张力过大等刺激,均可促使BNP的合成与释放。BNP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分泌合成,能敏感反应心室功能改变,是心室容积扩张、室壁压力过度时的特异性指标。在CHF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变化中,BNP是心力衰竭最初的保护性因素。心力衰竭引起患者血管动力学发生改变,导致患者血管和心肌适应性改变,心脏压力负荷变大,刺激BNP合成分泌。这种作用机制使BNP成为反映心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CHF的诊断有临床价值。

本研究结果表明CHF患者LVEF越低,血浆BNP水平越高,BNP水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研究中发现部分甲亢性心脏病患者LVEF值变化不明显,但血浆BNP水平却明显升高,提示LVEF对CHF的诊断价值不足,而血浆BNP诊断价值明显。BNP水平作为心力衰竭诊断的量化指标,能够明显区别肥胖、呼吸道疾病等与心力衰竭症状相似的疾病,提高心力衰竭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临床意义显著,BNP已成为快速诊断CHF的有效方法[6]。

本组数据显示CHF患者BNP水平随心功能级数增高而增大,LVEF随心功能级数增高而降低,各分级组间数据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者血浆BNP水平随着左室收缩功能的下降而升高[7],且随心功能级数增高而增大,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脏事件再发生的危险分层和预后分析有积极作用。血浆BNP的检测在评价CHF患者的心功能方面,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本研究对血浆BNP水平与CHF患者预后的研究显示,出院前BNP>110pg/mL的患者,终末事件发生率77.3%;BNP<110pg/mL的患者,终末事件发生率3.6%。提示将出院前BNP>110pg/mL作为评估终末事件的界值,敏感度很高。血浆BNP水平与患者NYHA心功能级别有很高的相关性,BNP水平不仅是一个诊断与治疗CHF的量化指标,而且对预后判断也有重要的价值。这与有关文献[8-9]报道相一致。

[1] 顾东风,黄广勇,何江,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3-6.

[2] 周志兰,韩风波.脑钠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09, 31(19):2642-2644.

[3] 汪隆海,陈启松,夏芳.N末端脑钠肽的定量ELISA法测定与临床应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7,22(1):19-21.

[4] 徐丽,陈兰英.利钠肽的结构、受体与生理作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2,29(5):780

[5] 任节,段宝祥,毛建华,等.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脑钠肽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13(5):421+420.

[6] 李洪全,潘戈英,石芳.脑钠肽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四川医学,2010,31(5):662-663.

[7] 袁方,方唯一,张敏,等.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 1149-1150.

[8] 杨庆树,叶炳华,钱亚东,等.N末端脑钠肽前体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7):140-141.

[9] 汪隆海,程华峰,夏芳,等.N末端脑钠肽对心衰患者的预后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9):1011-1012.

R541.6

B

1671-8194(2013)24-0220-02

猜你喜欢
终末利钠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及死亡的预测价值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A、B及C型利钠肽原与超声心动图和心功能对比分析构建
心房利钠肽原不同肽段的抗肿瘤机制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