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送贵,王占伟
(1桃源县富硒产品研究所,湖南桃源415700;2桃源县农业局,湖南桃源415700)
富硒产业是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生产富硒农产品的产业。富硒农产品来自天然硒资源的土壤或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原理,利用动、植物作无污染天然的生化反应器,在动植物生长、生殖过程中施用或添加特别研制的专利技术产品——富硒叶面肥,将无机硒元素成功导入农作物、畜禽体内,通过动植物自身的生命运动转化为有机营养硒,富集在果、菜、肉、蛋和籽实中,使其可食用的农产品中硒含量适度增加,达到国家颁发的富硒食品标准的纯天然农产品。据桃源县富硒产品开发办公室统计,全县已开发富硒特色农产品18类52种,其中商品化生产的26种69款已亮相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南昌、广州、深圳、南宁、福州、乌鲁木齐、贵阳、郑州、重庆、长沙等全国15大省级以上城市。桃源作为湖南省富硒农产品基地县,已迈进了中国富硒农产品基地县的台阶。
首先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桃源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尾闾,武陵山脉、雪峰山脉交汇处,为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段,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域,四季分明,干湿两季明显。年平均气温16.5℃,历史绝对最低温度-15.8℃,年≥10℃的活动积温5 171.5℃,持续239 d;年平均日照时数1 531.4 h,平均日照率35%,太阳辐射总量102.2 kCal/cm2,无霜期283 d,年降雨量1 437.2 mm,年蒸发量1 183.3 mm,年平均湿度82%。二是特殊的区位优势。桃源是桃花源所在地,享有“世外桃源”的盛誉;桃源交通极为便利,素有“滇黔孔道”之称,是省内唯一有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水运码头的县级市;桃源通讯发达、能源完备、电力充足、网络齐备。三是桃源是全国著名的优质农产品基地。桃源县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粮食、油料、肉类产品跻身全国百强县,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现代化试点县、首批全国绿化模范示范县、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县、生态示范县及国家商品粮、优质油料、优质棉、瘦肉型牲猪、蛋品出口重点县和出口绿茶优势区域县。湖南黑猪、桃源大种鸡、桃源大叶茶等名优特产享誉中外。桃仙牌富硒柑橘获中华名果、中国优质产品·重点推广产品。桃源优质农产品基地为打造中国优质富硒农产品基地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2年8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雒昆利研究员等人来桃源县开展硒资源调查,在桃源县的北部和中部发现了与陕西省紫阳县双安乡高硒区分布的时代相同、岩石类型相同的岩层;县内有广阔的富含Se元素的志留系下统、寒武系下统、震旦系上统的地层系统分布;桃源县土壤中总Se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280~7.049 mg/kg,算术平均值为0.991 mg/kg,变异系数为126.99%。而全世界土壤中Se含量范围为0.01~12 mg/kg,中位值为0.4 mg/kg。中国土壤 Se背景值为0.006~9.13 mg/kg,算术平均值为0.290,变异系数90%。桃源县土壤中Se含量处于世界和中国土壤Se背景值范围内,算术平均值是世界土壤Se中位值的2.48倍,是中国土壤硒中位值的3.42倍,桃源县土壤中Se含量平均值高于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日本土壤Se含量背景值。桃源县硒资源分布大至为三个三分之一,即高硒区占1/3,适硒区占1/3,贫硒区占1/3。高硒区土壤含硒≥1 mg/kg。这些地区生产的天然农产品富含硒。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桃源县质量监督检验所的检测结果显示:桃源县茶安铺镇七里冲的天然大米含硒达4.7795 mg/kg,理公港金鸡山一组饮用水硒含量达1.1531 μg/L,牯牛山乡生产的天然冷溪岩茶平均硒含量达0.4 mg/kg,牯牛山乡煌山村黄某送检的天然野港蕨硒含量达0.87 mg/kg。
1998年以来,桃源县富硒产品研究所通过反复的探索、试验、改进、提高,攻克了富硒产业的核心技术,先后获得5项国家富硒发明专利,4项富硒科技成果。5项富硒国家发明专利是:富硒增甜素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510136605.4),一种维生素锌硒肥的生产及使用方法(专利号:ZL201010129588.2),富硒生物有机肥及其生产方法(专利号:ZL2009100445076),一种铬锌硒肥的生产及使用方法(申请号:201110407547.X,公布号CN102515947.A),一种硒锶肥及其生产工艺和使用方法(申请号:201210489733.7)。4项富硒科技成果是:富硒增甜素,获常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8年3月);富硒柑橘,获常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2月);富硒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常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1年12月),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13年1月);维锌硒米关键技术研究,获2011年度桃源县科学技术成果奖1等奖(2012年2月)。
同时还完成了23类富硒农产品批量生产的全部前期工作,包括1个“常德市农业标准规范”、31个“常德市农业技术规范”,编印出版了《硒与全民补硒工程》、《硒与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富硒农作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专著3本。
桃源县研究开发富硒农产品始于1998年。经8年探索、7年努力,富硒产业由科研探索走向成果转化,由专利技术走向专利产品,由示范性生产走向规模开发,由分散零星叫卖走向集中批量上市。产品种类越来越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产品质量越来越好、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据县富硒产品开发办公室2012年统计,全县共建设富硒优质农产品基地26个,基地面积3 900 hm2,生产富硒农产品18类52种92款,产量3.5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92亿元,利润3 780万元,助农增收4 100万元。实现了富硒产品生产和开发上的新跨越,赢得了开发富硒农产品的主动权,开创了知识产权完全自主、颇具桃源地方特色的富硒农产品产业雏型。
桃源县生产的富硒农产品硒含量稳定,安全、优质。据笔者2013年5月底统计,用自主核心技术生产的18类52种富硒农产品共2 116个样品,经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农业部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长沙)、湖南省食品测试分析中心、桃源县质量监督检测所,以及农业部蔬菜水果测试中心(广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科院质检中心、农业部质检中心(乌鲁木齐)、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检测中心等12个权威部门检测,都达到富硒食品的含硒量标准。这些结果表明:桃源县生产富硒农产品的核心技术已充分成熟,其增硒效果显著,并具有很强的重演性、稳定性、可操作性,完全掌握了富硒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2009年9月16日,全国著名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朴建华、霍军生、高俊全、彭祚全等认为该项技术方便、经济、安全、可控,生产的农产品硒含量稳定,可操作性强,是我国低硒区开发富硒优质农产品的示范技术。
桃源县生产的富硒农产品得到了全社会的好评。据不完全统计,桃源县生产的富硒农产品获得了十余个优质富硒农产品奖项。其中“亲硒元牌富硒大米”和“亲硒元牌多维锌硒米”荣获第14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TEMA14大会)唯一指定产品荣誉。硒葆牌多维锌硒米2012年获中央电视台上榜品牌;钱缘牌富硒香米2009年9月荣获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展览会金奖。2009年9月7日,“金虹牌”富硒茶油、“福千府”天然富硒菜油双双获2009第四届中国(长沙)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2006年8月,“桃仙牌”富硒柑橘获中华名果称号。2013年5月30日,富硒蜂蜜获中国湖南畜牧渔业博览会暨饲料工业博览会金奖。还有“中华名果——富硒柑橘”、“钱缘牌富硒大米”、“富硒鸡蛋”、“富硒蜂蜜”、“富硒茶”、“富硒虫子桃源鸡”等6项富硒农产品2008年7月获“湖南省全民补硒工程指定产品”,“富硒增甜素”获“湖南省全民补硒工程生产富硒农产品指定产品”。
富硒农产品是一个品牌,要力争建设成为名牌。品牌、名牌的实质就是“深入人心法则”,任何产品抢先深入人心,胜过抢先进入市场。广告宣传的目的就是使产品深入人心。抓品牌、名牌就要抓市场、抓特色、抓质量。经营企业化是品牌的保证,是富硒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动力。任何现代农业都必须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只有强化经营企业化的理念,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改造传统农业,发挥富硒农产品产业的优势,改变产前、产中、产后相分离的局面,才能突破难关,抓住机遇,求得发展。经营企业化关键要落实生产条件设施化、生产技术标准化、产品生产基地化、商品生产规模化、产后处理工业化、商品流通专业化、技术服务社会化。要延长产业链,重点发展加工工业,抓好富硒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藏保鲜环节,提高附加值;要培植省、市级龙头企业,壮大相关的富硒产品专业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自主经营、企业化管理的原则;精选、招聘经营、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杰出人才,做好、做大、做强富硒农产品产业。
规模是形成产业化的基础,当前零散的千家万户的生产方式,农产品总量“肩挑有余,车装不足”的状况,很不适应产业化的要求。开发富硒产业,首要的措施是建立“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要求成片种植,达到百亩户、千亩村、万亩乡(镇)的水平。当前要重点选择领导认识高、农民要求迫切、科学种田水平较高、条件较好的连片的地方或乡、村农村专业合作社创建基地,发展富硒农产品生产,推进生产集约化进程。
质量是占领市场的决定因素,也是富硒农产品产业茁壮成长的关键。提高质量的核心是增加富硒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有人总结开发富硒农产品的经验为“优质产品+富硒”。这句话讲到了富硒农产品的实质,其内涵就是富硒农产品要高标准、高质量。开发富硒产业,一要选好优良品种,推广优质(畜禽)品种;柑橘要大力推广高改,换接山下红、本地早、华南橘等红皮、高糖品种;水稻要推广红米冬粘、湘晚籼13号、农香优204等国标一、二级品种;二要全面落实《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实施标准化生产,确保富硒农产品的品质标准;三要制订富硒农产品生产企业标准,规范农产品质量标准,推进商品标准化。
强化链式意识,遵守链式法则,发展循环经济,延长富硒农产品产业链是促进富硒农产品走向市场,提高附加值,繁荣县域经济,获得最佳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推进产业科学化,当前要充分发挥富硒农产品产业已获得的科技成果、发明专利和优质品牌的无形资产优势,抓住湖南启动“全民补硒工程”的契机,实施链式开发。即从产品基地建设开始,经科学栽培管理,绿色农资配送,采后商品化处理,产品贮存运输,产品营销及以富硒农产品为原料的富硒食品系列加工,首尾衔接,环环紧扣,形成富硒农产品产业链型的循环经济开发模式,把富硒农产品产业化的雏形变为产业,从而确保富硒农产品产业链经济循环开发的科学化,达到具桃源地方特色、自主创新型的富硒农产品产业化目标。
良好的社会化服务是确保富硒农产品产业化的中心环节,针对当前富硒农产品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脱节,“产、供、销、加”分离的局面,要架好四座金桥,完善四个服务体系。一是架通信息服务金桥,完善情报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农信通、电子商务、电视、报刊的作用,宣传富硒农产品,捕捉市场信息,抓住商机,发展富硒农产品产业。二是架好技术服务金桥,完善科普服务体系。通过培训班,送科技下乡,组建技术指导队伍现场指导,贯彻《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抓好节本省力栽培、科学收贮、产后商品化处理等生产的各个环节,一环扣一环,环环扣紧,抓紧抓好抓落实。三是架好农资金桥,完善农资配送体系。推广植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昆虫激素农药、苯甲酰脲农药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多功能农药,从源头抓起,禁止使用国家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富硒农产品达到绿色(无公害)标准。四是架好产销金桥,完善销售服务体系。扩大销售队伍,选好目标市场,建立市场窗口,开辟销售渠道,发展出口外贸,强化销售网络,确保产品增值,实现富硒农产品生产可持续发展,实现打造中国富硒农产品基地县的目标。
[1] 颜送贵,赵伯莲,覃立群.关于桃花源里开发有机型富硒产业的思考[A].见: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推动新型工业化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71-275.
[2] 赵伯莲,颜送贵.关于桃花源里开发有机型富硒柑橘产业的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07,(6):160-162.
[3] 覃立群,颜送贵.创富硒柑桔产业 促县域经济发展[J]. 现代园艺,2007,(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