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辅以α-受体激动剂进行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2013-01-23 18:51:18张晓利颜微微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8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硬膜外

张晓利 颜微微

(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吉林 伊通 130700)

罗哌卡因辅以α-受体激动剂进行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张晓利 颜微微

(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吉林 伊通 130700)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辅以α-受体激动剂进行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比照组只注射0.75%的罗哌卡因20mL,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比照组的基础上,分别相应地加注50μg、100μg及150μg可乐定。术后将患者送入观察室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和比照组相比,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其1级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而中剂量组2~3级阻滞的起效时间也明显缩短。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其镇痛持续时长和比照组相比均明显组延长。结论罗哌卡因辅以中剂量可乐定应用于硬膜外麻醉处置,可有效地缩短罗哌卡因引发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可乐定;罗哌卡因;麻醉

硬膜外麻醉其全称为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本麻醉处置为临床外科麻醉处置中的一线麻醉方案。硬膜外麻醉就是将局部麻醉药物通过穿刺处置注入硬膜外腔内,进而使脊神经根被药物作用阻滞,使被阻滞神经承担的支配区域产生神经反射麻痹,保障外科手术在无痛或低痛状态下顺畅进行。硬膜外麻醉可进行单次给药,也可进行连续给药。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则可分为高位、中位、低位及骶管阻滞[1]。我科室使用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辅以静脉滴注α-受体激动剂可乐定,大大缩短了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而且增强了术后的持续镇痛时间,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纳入的80个病例样本均为ASA麻醉分级为I ~II级、拟接受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患者的年龄在23~59岁之间,平均(41.2±5.6)岁。患者的体质量在43~82kg间,平均(52.0±3.0)kg。身高在152~175cm,平均(161±3)cm。所有患者均排除麻醉禁忌证。将所有患者按照注射可乐定的剂量不同分为比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每组各20人。组间患者的基本特征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手术开始时首先给予咪达唑仑2.5~3.5mg静脉注射。患者若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内脏牵拉痛,给予氯胺酮0.5mg/kg静脉注射。患者其收缩压若低于90mmHg则给予麻黄碱5~10mg静脉注射。患者其心率若是低于每分钟60次,给予阿托品0.3mg静脉注射。硬膜外麻醉处置方式为:比照组只注射0.75%的罗哌卡因20mL,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比照组的基础上,分别相应地加注50μg、100μg及150μg可乐定。术后将患者送入观察室进行临床观察。

1.3 观察项目

以针刺法来测定患者的感觉阻滞效果,最后判定其痛觉消失平面。同时,本次研究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来判定运动阻滞,其中无运动阻滞为0级,无法直腿抬起为1级,无法屈膝为2级,无法屈踝关节为3级。在本次研究中,当予以硬膜外注射麻醉药物后,每5分钟需测定患者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的情况。在手术结束后,每半小时需为患者测定一次运动阻滞的状况,该检测需持续至患者的运动阻滞完全消失。最后,研究者将感觉阻滞时长、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总镇痛时长、运动阻滞持续总时长,并归纳所有患者在术中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统计手术过程中辅助用药的品名及药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以一维方差分析后dunett- t检验。K ruskal-wallis检验,以χ2检验分析重复测量设计方差,以P<0.05判定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各组年龄、身高、体质量、手术时长、失血量、尿量等基本情况均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最长为3个小时,且本次研究所有病例除进行试验用药物外,均未给予其他药物进行处置。

2.2 麻醉效果

就痛觉消失平面来看,所有研究组的中位数最高平面均为T6,各组麻醉痛觉消失延伸至T12、T8及最高平面所用时长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其麻醉运动阻滞都能达到改良Bromage评分3级。和比照组相比,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其1级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而中剂量组2~3级阻滞的起效时间也明显缩短。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其镇痛持续时长和比照组相比均明显组延长。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比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这四组间并无显著性的差异。对于患者在术中发生内脏牵拉痛的概率及氯胺酮需要量而言,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的发生率及氯胺酮需要量均明显低于比照组和低剂量组。所有患者其在麻醉后均呈现血压值走低,且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是与比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其低血压发生率及麻黄碱注射需求量均明显增加。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其心率低于比照组,但始终控制在正常的60~100次/分范围内,并无严重的心动过缓发生。所有研究组发生心动过缓概率及阿托品注射需求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其发生寒战的概率低于比照组和低剂量组。所有研究组均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本次研究不难看出,可乐定采用罗哌卡因作为硬膜外麻醉药物,与可乐定的同时使用,有同步性的剂量依赖关系呈现。若是可乐定其剂量较低,呈现的临床效应不明显。中剂量及高剂量则可有效优化罗哌卡因的硬膜外阻滞麻醉药理效应,大大使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缩短,使内脏牵扯痛得到有效遏制,最终还可使药物镇痛效果的持续时间延长。

与相同浓度的布比卡因相比,罗哌卡因的硬膜外麻醉药理起效稍缓。在本次研究中,罗哌卡因其I~III级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为17~37min,若同时使用中剂量到高剂量的可乐定可使这一起效时间缩短4~10min。不过,硬膜外麻醉在手术中无法完全阻滞内脏自主神经,不免会引发牵拉痛,故在临床上常需加用其他镇痛药物[2]。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只应用罗哌卡因其内脏痛有高达80%的发生概率,而给予中剂量或高剂量合并静脉注射可乐定,可使这一概率降至10%以下,甚至可将至5%,并且有效地降低氯胺酮的注射需求量,这很好地揭示了可乐定在增强术中镇痛作用的药理价值。

临床上指出可乐定优化硬膜外麻醉药理作用的机制有:①将脊髓背角上的α2受体予以激活,使神经元的伤害性触发得到有效遏制。②通过对C及A2纤维动作电位的遏制,使局部麻醉药物的神经传导阻滞作用得到有效提升。③局部血管的α1受体被可乐定激活,从而引发局部血管的药理学收缩,最终降低局麻药物入血的药代动力学速率[3]。

综上可知,通过本次临床研究,罗哌卡因辅以中剂量可乐定应用于硬膜外麻醉处置,可有效地缩短罗哌卡因引发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降低手术内脏牵拉痛的发生概率,并能使术后镇痛的药理持续作用时长得到延长,同时还不会过分降低血压与心率、很好地防止了低血压或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并使寒战的发生概率得到遏制,故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1] 高延军.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134.

[2] 周孟虎,包明胜,汪丽华,等.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1):27-28.

[3] 王常文.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舒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1):135-136.

R614.3

B

1671-8194(2013)18-0233-02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硬膜外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
中国药业(2014年12期)2014-06-06 02:17:41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
中国药业(2014年17期)2014-05-26 09: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