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霞,邵 利,安 琳,何红莲,任晓荣,肖宇宏
重度混合灭鼠药中毒救治 6例
苏云霞,邵 利,安 琳,何红莲,任晓荣,肖宇宏
灭鼠药中毒;急救
2011年11月1—7日我院先后收治灭鼠药中毒患者6例,现救治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6例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2~65岁。发病时间均在误食灭鼠药之后的10 min之内。所有病例均出现口吐白沫、牙关紧闭、昏迷、强直性、全身性抽搐,呈癫痫大发作持续状态或伴出血、大小便失禁、呼吸衰竭、心肌损害、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症状。临床诊断均为重度混合鼠药中毒。
1.2 检查6例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明显升高;血生化中肝功、肾功、心肌酶均有受损。甲状腺功能、电解质水平及凝血功能等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心电图检查显示窦性心动过速4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伴随ST―T改变3例。对患者胃内容物、血液进行毒物分析,证实含有氟乙酰胺、双香豆素类鼠药成分。
1.3 治疗 (1)给予吸氧、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监测,开通气道,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2)快速有效控制抽搐。立即给予地西泮10~20 mg,肌注或缓慢静注,15~30 min后重复;苯巴比妥钠0.1~0.2 g,肌注,4~6 h重复;同时给予丙泊酚0.3~0.4 mg/(kg∙h)微量泵持续泵入,三者以刚好能控制抽搐为宜。24 h完全控制后逐渐减量,病情稳定3天后改口服抗癫痫药物。因氟乙酰胺在体内代谢缓慢,抽搐会反复发作,抗癫痫药物持续2周后逐渐减量。(3)及早给予足量2种特效解毒药。乙酰胺:按0.1~0.3 g/(kg∙d),分2~4次肌内注射,或5~10 g溶于50%的葡萄糖液20~40 ml中直接静脉注射,或稀释后缓慢静滴,5天后减量,7天后停药。维生素K1:40~60 mg/次静滴,100~300 mg/天,待出血倾向停止或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后改肌内注射,直至停药。(4)抽搐基本控制的情况下。发生中毒24 h以内,仍行鼻饲管置管,保留胃管,间隔6 h反复洗胃3~4次。每次洗胃后给予20%甘露醇导泻。(5)在抽搐基本控制,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情况下,尽快行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治疗,间隔6 h重复,每次结束后查血、胃液中含量,血、胃液中清除干净后停止;血小板低于50×109/L给予补充血小板。因鼠药中含香豆素类鼠药成分,毒物可导致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故肝素减量,治疗结束时,根据患者使用肝素的剂量给予鱼精蛋白1∶1中和。(6)对症综合治疗。根据患者变化,及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给予营养支持,脱水降颅压、保护心、肝、肾、脑等各脏器、保护胃黏膜、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注意并发症的发现及治疗。(7)高压氧治疗。撤离呼吸机、病情稳定后,即给予高压氧治疗。
1.4 结果6例患者中并发中毒性胰腺炎、继发低蛋白血症及甲状腺机能减退危象各1例,均已治愈;继发缺血缺氧性脑病,导致植物状态1例;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家属拒绝继续治疗而死亡1例;老年患者,既往有冠心病、肺气肿等病史,最后合并频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1例。
氟乙酰胺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出现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神经型和以心血管系统损害为主的心血管系统损害为主的心血管型,国内以前者多见[1]。香豆素类灭鼠药中毒主要引起凝血功能的障碍,影响维生素K依赖因子Ⅱ、Ⅶ、Ⅸ、Ⅹ的活性,另一方面香豆素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壁,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导致自发性出血[2]。不及时处治则迅速死亡,本组6例患者均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总结本次中毒事件有以下特点。(1)患者从误食到出现症状时间非常短暂,均在10 min之内。(2)纯粉末鼠药较其稀释水溶液导致的中毒,有潜伏期短,发病快、症状重的特点。(3)均出现全身抽搐,癫痫样大发作,抽搐难以控制以及凝血功能障碍。(4)自由市场销售的鼠药,多为非法生产,一般不标明成分或只标明一种成分,但实际上往往含两种以上成分,给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
[1]伏军贞,宗 媛.杀鼠剂中毒的诊治及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2,1(22):59-60.
[2]唐玲玲.儿童香豆素类灭鼠药中毒临床研究——附49例报告[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1.
(收稿:2012-10-15修回:2013-01-17编校:丁艳玲)
R 135.1
A
2095-3496(2013)01-0056-02
063000河北唐山,解放军255医院中毒重症科(苏云霞,邵 利),护理部(安 琳,何红莲),消化科(任晓荣),检验科(肖宇宏)
苏云霞,E-mail:suyunx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