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灾害性事件中的心理危机干预

2013-01-23 15:43杨维晰刘素刚樊双义孙彬彬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灾害性受害者危机

杨维晰,刘素刚,樊双义,孙彬彬

突发灾害性事件中的心理危机干预

杨维晰,刘素刚,樊双义,孙彬彬

灾害性应激;危机干预

研究显示,在灾害性事件发生后,约有70%的灾难当事人可以在没有专业人员帮助的情况下自愈心理创伤,30%左右的当事人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及时对受灾人群及其亲属、救灾人群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能减轻灾后的不良心理应激反应,避免心理创伤存在时间过长而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1]。另有研究表明,灾害后得到心理帮助的人比没有得到帮助的人更少出现心理障碍[2]。因此,灾后的心理救援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1 突发灾害性事件与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反应是人的身体对各种紧张刺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3]。一般性的心理应激反应,需要在灾害性事件发生一个月之内进行干预,这一时间段是灾害破坏性最强的阶段,也是灾害性心理援助的关键期,此时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干预,心理应激反应会进一步加强[4]。应激反应本身能够协调机体的适应力,但如果过激就会引起机体的生理、病理、心理改变[5]。水灾、地震、空难、传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恐怖袭击、战争等突如其来的灾害性事件发生时,个体在经历灾难,目击到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及严重的伤害,可能会使个体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急反应,主要表现在情绪、生理、认知、行为活动等一系列改变上,这些改变可能会导致一些人加重或诱发疾病。

2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时间一般在灾难发生后的数个小时、数天、或是数周内[6]。而最佳的黄金时间就是在危机发生后的24~72小时[4]。

2.1 心理危机的干预模式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危机干预模式有3种类型: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和心理转变模式。这3种模式为危机干预策略的制定和具体实施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7]。(1)平衡模式。危机状态下,人们通常都处于一种心理情绪失衡状态,他们原有的应对机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满足他们当前的需要。因此,危机干预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稳定受害者的情绪,使他们重新获得危机前的平衡状态。(2)认知模式。危机导致心理伤害的主要原因在于当事者对危机事件和围绕事件的境遇进行了错误思维,而不在于事件本身或与事件有关的事实。因此,危机干预工作者应帮助当事者认识到存在于自己认知中的非理性和自我否定成分,重新获得理性思维和自我肯定的成分,从而使其能够实现对生活危机的控制。这种模式适合于那些心理危机状态基本稳定下来、逐渐接近危机前心理平衡状态的受害者。(3)心理社会转变模式。分析当事者的危机状态,应该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除了考虑当事者个人的心理资源和应对能力外,还要了解其同伴、家庭、职业、宗教和社区的影响。因此,危机干预的目的在于将个体内部适当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和环境资源充分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当事者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选择问题的解决方式。

2.2 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 (1)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人们在遇到各类重大灾害时,不同人群反应不一,如果受害者得不到足够的社会支持,会增加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几率;从另一方面看,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满意度越高,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危险性越小。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保护因素[8]。对受害者来说,从家庭亲友的关心与支持、心理工作者的早期介入、社会各界的热心援助到政府全面推动灾后重建措施,这些都能成为有力的社会支持,可极大缓解受害者心理压力,使其产生被理解感和被支持感。(2)认知干预。人们在遇到各类重大灾难时,不同人群反应不一,出现的心理应激反应也有个体差异。因此,在评估个体应激程度时要充分考虑其认知和情绪反应。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评价是决定应激反应的主要中介和直接动因。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受害者是否会发展成创伤后应急障碍以及是否会成为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与个体的认知模式有关。因此,应提高个体对应激反应的认知水平,纠正其不合理思维,以提高个体应对生理、心理的应急能力,从而帮助其理智、客观地面对现实。(3)提供准确信息。人们在遇到各类重大灾难时,不同人群反应不一,为缓解个体的不良情绪和维护社会稳定,权威信息应尽早、尽多、尽准地进行发布和传播。当遭遇了重大突发事件后,出于自我保护和了解事情本源的本能,人们十分渴望能尽快得到相关信息。对某种信息或某种事物的不确定状态是焦虑和恐惧的唤醒因素。所以尽快获得关于灾害的信息可降低人们的焦虑或恐慌程度。充分发挥传媒的社会稳定功能,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个体受到应激带来的消极影响,控制恐慌,稳定大众情绪的屏障作用。(4)配合物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是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利用一些理疗设备给予适当的治疗措施以改善机体的不适。当今的物理治疗主要有沙盘游戏治疗、器械治疗、体感音乐放松理疗和生理相干与自主平衡系统仪(SPCS)等,其中SPCS可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试、监测脑功能等生理指标变化。药物治疗是心理干预的辅助方法,目前主要使用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物,以缓解抑郁、焦虑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回避症状等[8]。

[1]陈志坚.浅析灾害性应激事件后的心理危机干预[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3(8):46-47.

[2]刘广珠,陈文莉,李 磊.青岛市城市管理中的公共安全教育及心理干预机制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23-26.

[3]朱蕴丽,苗元江.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应激与干预策略[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3):54-56.

[4]黄 媛,张敏强.地震灾难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及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2):231-232.

[5]周文华.心理应激与心理干预[J].医学与哲学,2004,25(3):55.

[6]姚玉红.地震灾后心理危机干预[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2):2403-2404.

[7]张胜红.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初探[J].消费导刊,2009,(9):244-245.

[8]张新安,朱宵鹤,石玉秀.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神经内分泌基础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09,15(4):14-16.

(收稿:2012-09-27修回:2013-01-10编校:丁艳玲)

R 493

A

2095-3496(2013)01-0036-02

100071北京,解放军307医院医务部(杨维晰),院部(刘素刚),神经内科(樊双义,孙彬彬)

刘素刚,E-mail:sug_l@163.com

猜你喜欢
灾害性受害者危机
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和精细化服务对策分析
基于视频图像再融合技术和灾害性气候监测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监测及预警分析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儿童雾霾的长期受害者
短文改错
危机来袭/等
2008年年初吉安市低温雨雪冻雨灾害性天气过程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