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灵颗粒致多形红斑型药疹

2013-01-23 14:48孙成春济南军区总医院药剂科山东济南250031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3年2期
关键词:药疹对乙酰氨基酚红斑

王 倩,舒 鹤,许 懿,孙成春(济南军区总医院药剂科,山东 济南 25003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5岁,汉族,平素免疫力低下,20年前行垂体瘤切除术,有头孢类和地塞米松药物过敏史。2011年11月14日,因受凉后出现鼻塞症状,为预防感冒,在家中自行口服999感冒灵颗粒(10克/袋,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106002H),每次1袋,每日3次。第2天,患者口唇及双手出现红斑、水疱,未引起重视。随后几日,口唇及双手皮疹逐渐增多,部分水疱变血疱,痒痛明显,且躯干部出现大小不一的红斑,痒痛加剧,伴有发热,体温最高39 ℃,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2011年11月19日来我院就诊。查体:T 37.3 ℃,HR 88次·min-1,R 18次·min-1,BP 125/80 mm Hg(1 mm Hg = 0.133 kPa);口唇黏膜、耳廓见明显血疱,部分血痂;双手大小不一的水疱,壁紧张,无溃破;躯干绿豆至指甲大小的暗紫红色斑,部分红斑呈靶型。实验室检查:血沉58 mm·h-1,免疫球蛋白E(IgE)211.00 IU·mL-1,C反应蛋白(CRP)25.30 mg·L-1,血红蛋白(Hb)108 g·L-1,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异常。初步诊断为“多形红斑型药物疹”。嘱患者停用999感冒灵颗粒,并给予氯雷他定片10 mg,qd;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维生素C注射液2.0 g + 10%葡糖糖酸钙注射液1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8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丹红注射液30 mL,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薄芝糖肽注射液6 mL,静脉滴注,qd。入院后一般情况可,全身皮疹渐增多,躯干部、手背明显。11月21日加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60 mg,qd;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3.375 g bid 静滴;盐酸雷尼替丁胶囊0.15 g,bid。11月23日,患者四肢、躯干部皮疹无明显消退,亦无新发皮疹,瘙痒减轻,唇黏膜未见新疱。11月25日,皮疹部分开始消退,无新发皮疹,瘙痒基本消失,唇黏膜痂皮渐脱落,病情好转。改激素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静滴,qd,其余方案不变,继续观察治疗。随后几日,逐渐调整激素用量并改为口服。患者病情基本达到临床治愈,12月3日出院。医嘱按要求继续用药(甲泼尼龙片、复方甘草酸苷胶囊),不适及时就诊。

2 讨论

该患者因感冒在药店自行购用感冒灵颗粒,未合用其他药品。服药后第二天口唇及双手出现红斑、水疱,症状的出现与服药时间有关联,而且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停药并加以对症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ADR的因果关系评价及程度分级判定上述不良反应很可能是服用感冒灵颗粒所致。

多形红斑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发黏膜损害,皮疹呈多形性,典型损害为靶形或虹膜状损害。重症多形性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除口腔、皮肤表现外尚合并有眼或阴部等处的损害,常伴有严重的黏膜和内脏损害。该病临床少见,病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是抗原-抗体反应所致,有些与遗传因素有关。可能的病因有药物及细菌、病毒、霉菌、原虫等。国内外报道多由药物所致,其中,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及抗生素致敏者最多[1-4]。

感冒灵颗粒是由三叉苦、金盏银盘、野菊花、岗梅、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薄荷油、蔗糖粉组成的复方制剂。其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为:偶见皮疹、荨麻疹、药物热及粒细胞减少,可见困倦、嗜睡、口渴、虚弱感,长期大量用药,会导致肝肾功能异常。文献中有感冒灵颗粒致皮肤损害、皮疹的报道[5]。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疗效肯定,常用于抗感冒药的组方中。文献中有多例对乙酰氨基酚或含对乙酰氨基酚药物导致重症药疹的报道[6-8]。因此认为,对乙酰氨基酚很可能是引起本例严重药疹的直接原因。

近年来,中成药所致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中成药多为复方制剂,成分复杂,不同体质的人由于遗传基因、体内代谢酶及免疫系统存在个体差异,也因用药人群年龄、性别等差异,对药物有着不同的反应。另外,感冒灵颗粒并非纯中药成分,其组分中的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均为西药成分。在使用这类药品时,医疗机构医师、药师及药店执业药师应了解患者病史及过敏史,并向患者详细交代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禁忌证等,不能随意加大剂量,尤其有药物过敏史者更应慎重。

一旦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被怀疑药物,以免进一步加重过敏反应。在治疗方面,给予足量的糖皮质激素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时应用制酸药物保护胃黏膜,以防止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胃肠道损害和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此外,患者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继发的二重感染,因此,早期经验性、预防性的抗感染治疗是必需的。控制感染应坚持边治疗、边培养的原则,并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耐药结果和临床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

[1] 章星琪. 药疹的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诊治进展—第二十二届世界皮肤科学大会内容介绍[J].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1,18(5):351-352.

[2] 刘杨英,陈学军,段西凌,等. 59例住院药疹的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1,32(7):1109-1111.

[3] 张华锋,彭桂清,聂红兵. 含对乙酰氨基酚抗感冒药的严重不良反应回顾[J]. 中国执业药师,2011,8(5):3-6.

[4] 李清,苏畅. 口服卡马西平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1,8(3):192-193.

[5] 宋红. 三九感冒灵冲剂致皮疹二例[J]. 临床误诊误治,2008,21(5):98.

[6] 张秀红,陆一. 氨酚伪麻美芬片Ⅱ/氨麻苯美片致重症多形性红斑型药疹[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0,12(2):113,116.

猜你喜欢
药疹对乙酰氨基酚红斑
对乙酰氨基酚你真的了解吗
药疹虽小,可不要大意
乱吃消炎药 当心重症药疹
重症患者药疹,你关注了吗?
吃感冒药进了ICU 全因做错一件事
木星的小红斑
木星上的大红斑
1 883例住院药疹患者致敏药物分析
吃感冒药是否暗藏风险
妊娠期间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会增大儿童发生哮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