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糖尿病26例临床分析

2013-01-23 10:32:43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5期
关键词:依赖型尿糖酮症

曾 泉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人民医院,湖北 江陵 434100)

小儿糖尿病26例临床分析

曾 泉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人民医院,湖北 江陵 434100)

目的分析小儿糖尿病患患上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病因、治疗手段及预后等。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小儿糖尿病病患26例,使用胰岛素、心理疏通、适量运动以及定量饮食等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阶段坚持在睡前及餐前餐后的2h检测病患血糖,而后根据其在尿糖、血糖以及病情方面的变化对胰岛素的剂量进行调整。结果经治疗后,一天内血糖水平恢复正常2例,一周内血糖水平恢复正常5例,半月内全部病患血糖水平均恢复正常且消除酮症酸中毒症状,1个月后26例病患均好转出院。结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患终生需要通过胰岛素维持生活,在保证病患生长发育的基础上应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将病患的血糖控制在范围内,预后结果理想。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儿童;发病机制;预后

小儿糖尿病多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DDM)。其病症主要表现为身体代谢情况因胰岛素分泌量过少而发生紊乱,患上该病的病患若要维持生活需要大量外源性胰岛素支持。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又被称为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该病往往在病患30岁前发病,由于病患体内胰腺内用于产生胰岛素的细胞遭到了彻底的破坏,使得病患胰腺不再具有生产胰岛素的能力,当人体内的胰岛素处于严重缺乏状态时,其血糖就会不受控制的不断升高,继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为使血糖得到控制,从发病起,病患终身都需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1]。该病诱因一般被认为与外界刺激或是遗传基因有某种关系,使得病患身体免疫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对产生胰岛素的细胞造成损害。选取我院从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小儿糖尿病病患26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其中男性病患12例,女性病患14例,年龄为5~13岁,平均年龄8岁,全部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DDM)病患,其中1例有家族遗传史。临床表现:本组26例病患起病均较急,存在尿频、尿多、饮水量多等现象,多数病患有夜尿过多现象,遗尿4例,日平均尿量为2500~5000mL左右,日饮水量为5500~6000mL左右;酮症酸中毒12例,且都呈现不同水平的意识模糊;饮食正常3例,多食19例,食欲不振4例,26例病患体质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减轻。诱因:多为饮食不当,或是受到感染等因素导致。体检检查结果:26例尿糖呈阳性,(+++)15例,(++++)11例;尿素氮:轻微升高2例,纠正脱水酸中毒后恢复普通水平;尿酮体:阳性(+一++++)14例;尿蛋白(+一++)3例,26例病患空腹血糖在治疗前为8.32~25毫摩尔每升,平均为18毫摩尔每升。

1.2 治疗方法

由于一旦确认患上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患将终身需要依靠外源性胰岛素维持生活,因而针对其治疗也是终身性的,其中包括胰岛素、心理疏通、适量运动以及定量饮食等。在强化治疗期间,为更好的掌握病患情况,应在病患每次入睡前及餐前、餐后的2h进行一次血糖测量。根据血糖水平,初始时,以每日0.5~1.0U/kg进行计算,在餐前半小时使用胰岛素泵进行微量注射,亦或行皮下注射;一段时间后,再就病患在尿糖、血糖以及病情方面的变化对剂量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2]。针对本组酮症酸中毒病患,首先需要对其进行液体补充,以消除其体内电解质紊乱和脱水症状,运用点滴将生理盐水20mL/(kg·h)缓慢滴入,一般为2h左右,之后再根据其脱水状况及血钠浓度改为1/2张,通常情况下,病患可于24h内恢复意识,待病患能够自行进食后可停止对其进行补液。利用胰岛素使病患血糖降低,可以有效防止病患酸中毒,胰岛素在首次使用时,剂量应为0.5至1.0U/kg,一半进行皮下注射,一半进行静脉滴注,经过一段时间后,针对病患在尿糖、血糖以及病况方面的变化,每5h左右对病患进行皮下重复注射,剂量为0.25~0.5U/kg,直至病患可正常进食后再行常规糖尿病治疗。通常情况下,当病患酸中毒时,只有在其pH<7.2时才对进行小剂量的碱性液补充,其余时候不予补充碱性液。当病患因补液而导致尿多时,应对其进行钾补充。此外,由于儿童病患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因此不应对其摄入的热卡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但在进食方面仍需定量进食。

2 结 果

本组26例,经治疗后,一天内血糖水平恢复正常2例,一周内血糖水平恢复正常5例,半月内全部病患血糖水平均恢复正常且消除酮症酸中毒症状,1个月后,所有病患病情均好转出院。

3 讨 论

小儿糖尿病病患发病诱因通常为饮食不当或是感染所引起的。据医学家针对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研究证实,导致儿童患上糖尿病的因素大多与遗传有关,而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则在其中有着关键性影响,综合病毒学、免疫学以及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得出具有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的人群易出现自身性免疫反应及受到病毒的感染,继而使其胰腺功能遭到破坏,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在糖尿病病患的血浆当中,存在着较多的胰升血糖素,远高出正常人水平,而胰升血糖素可推进脂肪分解,降低糖原酵解,提高葡萄糖异生和肝糖原分解,直接导致胰升血糖素升高时,血糖也会随之升高,并增强酮体生成,继而引起病患酮症酸中毒[3]。小儿糖尿病起病较急,且症状多表现为食量增多、饮水量增多、排尿量增多以及体质量降低等,并称为三多一少。病患体质量降低的程度与病患尿糖水平以及代谢紊乱程度呈正比。此外,由于婴幼儿病患年龄特点,使得其饮水量与排尿量的增多容易被忽视,直至引起酮症酸中毒时才被发现。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小儿糖尿病病患都会呈现酮症酸中毒反应,且病患年龄越小症状越会加重,表现为腹部疼痛、嗜睡、神智不清、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并伴有脱水情况,情况严重时将出现心律失常,呼吸深长等情况。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治疗上,临床医师不仅需要通过药物对病患进行治疗,还应制定全方位的糖尿病治疗方案,对病患及其家长进行糖尿病知识的讲解,疏通其心理压力,同时还要督促病患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和在保证病患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对病患饮食进行定量[4]。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糖尿病的治疗方法获得了较大发展,不仅可有效的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消除血糖症状,还可以使小儿糖尿病病患像普通儿童一样正常成长,这些治疗方法中包括高纯度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制剂、胰岛素微量泵、微量血糖仪、胰岛素强化疗法等。基于病患体内残留的β细胞,使得胰岛素治疗法对于每个病患都有不同的效果,因此为了确保每个病患的疗效,需要积极的监测其尿糖与血糖的水平,而后针对水平的变化来为每个病患制定不同的药物剂量。

综合上述,只要保证病患生长发育的基础上应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将病患的血糖控制在范围内,并使病患每日尿糖量少于5g,可取得较理想的预后结果,使病患正常成长。

[1] 高群.小儿糖尿病的治疗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1):71-89.

[2] 杨峰.小儿糖尿病29例临床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8(5): 127-130.

[3] 张宏兴.β2-微球蛋白在糖尿病病患中的检测意义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3(1):53-76.

[4] 王霞.儿童1型糖尿病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 7(8):341.

R587.1

B

1671-8194(2013)15-0174-02

猜你喜欢
依赖型尿糖酮症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Fe/α-酮戊二酸依赖型卤化酶在绿色卤化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合成生物学(2022年3期)2022-07-15 11:51:26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Effect of in ovo zinc injection on the embryonic development,tissue zinc contents, antioxidation, and related gene expressions of broiler breeder eggs
血糖正常而尿糖不正常是怎么回事?
益寿宝典(2018年20期)2018-01-26 19:06:3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的临床观察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空腹血糖与餐后段间尿糖定量测定法在社区糖尿病筛查中的运用价值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8例临床观察
双跳-扩散过程下时间依赖型的脆弱期权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