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DHI的成效、问题和建议

2013-01-23 09:39邱昌功
中国牛业科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乳脂牛场奶牛

邱昌功

(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陕西 西安 710016)

1 陕西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四年来的工作成效

陕西省2008年成立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是农业部批准的全国18所中心之一,2009年3月正式开展测定工作,至今已有四年有余。回顾四年来的历程,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

1.1 参测单位不断增多,参测牛数不断扩大

至2012年12月,参测单位由30家增加为67家,常测单位由13家增加为47家,参测牛数21604头,月均测样1.5万。

1.2 牛奶单产和质量不断提高

涌现了一批7 000kg以上的高产优质牛场。目前,长期坚持DHI测定的47家牛场中,305天平均产量6 000kg以上的牛场有31家,其中8 000kg以上的有6家,7 000kg的有7家,5 000kg的14家,只有两家4 900kg。47家牛场平均单产6 611kg,平均乳脂率3.81%。乳蛋白率3.07%,脂蛋比1.24,平均体细胞数45.05万/mL,现代农业开发总公司奶牛三场、五场和建兴牛场平均单产都在8.5t以上。建兴牛场最高达到9t多。基本实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1.3 乳房炎、瘤胃酸中毒等奶牛常见病的发病率不断减少,牛奶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宝鸡得力康凤翔千头牛场从2010年开始坚持参加DHI测定改良牛群,305d平均产奶量从2010年的6 000kg增加到现在的7 000kg,体细胞连续三年分别为33.19万/mL、35.16万和37.28万/mL;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降到10%以下,乳房炎发病率不到1%。乳脂率、乳蛋白率、脂蛋比全部合格,三年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率不到0.5%。陕西建兴奶牛场从2009年一开始就坚持参加DHI测定改良牛群,泌乳牛平均单产从2009年的7 359.64kg上升到2011年的9 004.38kg,乳脂率3.6%、乳蛋白率3.2%,脂蛋比1.12;体细胞三年分别为20.56万/mL、31.92 万/mL 和41.71 万/mL;乳房炎和瘤胃酸中毒发病率分别小于2%和1%。

取得以上成绩与以下措施分不开。

2 积极主动的工作措施

2.1 加强宣传做好培训工作

利用电台、电视、报刊、科技下乡科技之春等宣传工具,多方位宣传DHI工作对奶牛的改良作用和现实意义,取得了广大奶牛养殖户对DHI的认知和重视。

四年来我们总共进行了几十次DHI有关培训,聘请国内外有关专家对养殖场户的场长和技术人员进行多次免费培训,培训人员上千人次。从奶牛档案的记录上报、奶样的采集、报告的解读以及与DHI有关的技术,包括疾病防治,测定仪器的校准、维护等方面都进行了培训。同时DHI中心人员经常深入牛场指导和现场培训牛场技术人员如何采样和收集牛场数据资料,四年总共下场数十次,指导基层技术和管理人员数百人次。

2.2 配合应用DHI技术,积极推广奶牛全混合日粮技术(TMR)和牛场管理软件

我们在帮助牛场技术人员学习和掌握DHI技术的同时,积极推广应用推广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我们在推广DHI的同时,也向牛场介绍和推广奶牛全日粮混合技术和牛场管理软件,全省目前已有50多家规模牛场使用TMR 技术,11家牛场使用牛场管理软件。凡积极使用这两项技术的牛场,单产都获得了显著提高,都在7 000kg以上,瘤胃酸中毒明显减少。我们通过举办相关技术培训班,专门组织规模牛场技术人员和技术负责人参加学习,提高他们对两项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自愿接受两项技术,应用两项技术。

2.3 抓点示范,以点带面

我们在推广DHI技术时,先确定了建兴、科元和草滩奶牛二场为第一批示范点,从技术上充分支持,以后扩大到10家牛场,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4 主动下场开展技术服务,尽快解决牛场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每新增一家牛场,我们都会主动进行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和操作能力,以配合DHI工作的需要。

3 存在的问题

3.1 个别牛场采样仍然不规范,代表性差

主要表现在计量仪器不统一,如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计量仪,也有用非正规厂家生产的简易计量仪,有用计量瓶的,也有直接从牛肚子底下直接采样的,取样时混合不均匀,样品的代表性就较差。有的场区送的样乳脂率低时0.5 左右,高的6.0 以上。按规定采样日早中晚采3 次样,有的嫌麻烦只采1次样作为3次样使用。有些大型牛场不愿意买正规厂家生产的计量仪,嫌贵,宁愿买既没有经过正规计量部门验证,也没有经过成果鉴定"便宜"许多的简易计量仪(300元/个),我们对这种计量仪收集的奶样测定的结果,和大罐样进行了比较,测定平均值一直和大罐样均值相差甚大,乳脂率测定值比大罐样值高1.7个百分点,并且所有的乳脂率值都在3.5%以上,大多数在4.7%左右;蛋白率高0.1个百分点。这样的测定值乳脂率往往不是实际乳脂率,虽然我们给场方提出这种计量仪采样不准的问题,但场方并没有更换的打算。

3.2 测定报告利用率不高

由于技术、专业水平不同,对测定报告的分析理解不同,因而采取的改进措施不同,收到的效果不同。从面上看,上7 000kg以上的牛场,特别是8 000kg的牛场并不多,所有参测牛场的平均单产并不高,仅6 600kg。

从总体上分析,主要是各场技术人员对DHI报告的分析应用能力有限。有些场子只看乳成分不管体细胞,有些场子光注重体细胞不管乳成分,也不分析奶量变化曲线与当前日粮的营养水平的关系;体细胞变化曲线与挤奶卫生及乳房炎防止计划落实的情况好坏的关系,与奶损失的关系。大多数牛场都没有根据奶产量和泌乳阶段分群饲养,在日粮的调整方面做得不够细致,在选种选配方面没有长远而具体的计划,牛群当前的生产水平如何,应该用什么样的牛来改良,采用什么样的饲养水平,心中没数。结果改良效果自然就不那么明显。

3.3 人员变动频繁,严重影响了DHI工作的延续性和扩展性

有些场子因为人员变动交接工作不到位,新人多数不懂奶样的采集方法和报告的分析解读原理,结果所采的奶样缺乏代表性,测定报告没人解读、或解读错误,造成牛场效益提高不明显。有些牛场换了技术负责人,结果新人根本就不懂DHI,也不愿意参加测定,结果就停顿下来。同时人员变动也影响了原有人员对工作的进一步深入钻研和扩展,也就影响了牛场水平的继续提高。

3.4 奶牛利用年限短,经济效益差

差不多平均利用2胎多一点,就淘汰掉了,十分不经济,奶牛一般最高产量的胎次为第五胎,前三胎主要是回收成本,以后的胎次才算赢利,所以奶牛的经济利用效益不高,损失浪费较大。目前培育的牛群不是高产长寿群而是“高产”短寿群。这与体型外貌鉴定工作以及DHI报告的合理运用跟不上有很大关系。

3.5 同发达省市的差距仍然很大

从整个测定群体的平均产量来看,和发达省份差距仍然很大,特别和北京上海相比,测定牛单产平均9 000kg以上,许多场子单产都过了万公斤。

3.6 规模化发展迅速,但DHI工作滞后

从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奶牛的发展来看,标准化规模化牛场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我省规模牛场数量增加较快,目前200头以上的牛场405家,其中千头牛场15家,500头牛场65家;200头以上的牛场共存栏牛18.37万头。陕西DHI中心目前常测牛场40多家,参测奶牛有2万多头,月平均测定样品1.5万份,目前仅一台综合测定仪,而且已经运行了近4年,目前的故障率较高,有些部件急需更换,加之厂方维修工作不到位,所以停测频繁,严重影响工作的正常运行,急需再配备一台。同时中心技术人员数量有限,技术水平有限,现场指导次数有限,因而对牛场的指导效果不够明显。

3.7 牛场严重缺乏苜蓿干草,是制约奶牛高产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为苜蓿干草不光能作为优质粗饲料,他还能作为部分精料的代用品,减少瘤胃酸中毒、牛瘤胃臌胀病发病率,同时苜蓿也是优质蛋白饲料,蛋白质含量在18%以上。目前大部分牛场的产奶牛的干草仅平均3kg左右,而且多数以麦秸代替苜蓿饲喂。正常情况下苜蓿干草的需要量为每头5kg 以上。在测定结果上反映的是乳脂率不稳定、不高。

4 今后DHI工作的方向和建议

4.1 继续加强技术培训,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

培训内容包括正确采样、正确及时记录生产过程的各项数据,结合本场实际正确分析、解读和运用DHI测定报告。把DHI和提高产量、改进质量、预防疾病结合起来推广,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

4.2 继续加大DHI推广力度

把DHI和TMR 技术、牛场管理软件使用、奶牛外貌鉴定技术,生鲜牛乳的无害化生产等技术结合起来推广。把DHI和建立牛场核心群联系起来,和选种选配结合起来,和分群饲养分群配料结合起来。这些技术都是奶牛场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必备技术。争取五年内使全省存栏200 头以上的规模牛场,80%以上都加入DHI测定系统及使用TMR 技术、牛场管理软件、外貌鉴定等项技术,100%牛场都有自己的选育核心群,同时90%以上加入陕西省奶牛数据平台管理系统,统一监测和管理。

4.3 抓好高产牛场经验交流

经常召开牛场交流会,邀请做得好的示范牛场技术负责人作报告,进行牛场交流,寻找差距提高水平,提高效益。

4.4 解决好DHI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由省畜牧局统一部署,①是抓好我省每年的苜蓿干草生产基地建设和调剂工作,解决牛场粗饲料短缺问题;②是划拨畜牧产业化财政支持资金,尽快解决一台最新的测定仪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DHI测定工作的需要。

4.5 建设陕西奶牛高产核心群和种公牛选育体系

结合DHI测定成绩,体型外貌鉴定成绩,繁殖配种成绩,规定出高产核心群的具体指标和要求,并将长寿指标(及群体寿命)纳入。将现有的高产牛群通过奶牛信息管理平台统一汇编整理、汇总,创建我省高产奶牛核心群。凡入选高产牛群的母牛档案、所在牛场、系谱,生产档案、兽医防疫档案、外貌鉴定等都必须齐全,上网公布。核心群采取动态开放式,够条件的牛只即可入群,淘汰的、死亡的即刻出群。

创建种公牛选育体系。核心群生产的小公牛经遴选后可作为后备小公牛使用,每年从中选出50~100头好的个体参加全国后裔联测,后测成绩出来后,从中选出20头作为种公牛使用,种公牛的管理也应是动态管理,建立末位淘汰制,成绩好的入群,差的淘汰,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加快牛群遗传进展,不断提升陕西奶牛群的品质和产量。

猜你喜欢
乳脂牛场奶牛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乳脂品质及其通过饲粮措施进行优化的研究进展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在亚丁(二首)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河北省唐山地区生鲜乳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变化规律研究
奶牛吃草
同步荧光法监控人乳脂质替代品氧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