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3-01-23 07:30刘国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9期
关键词:时机病死率痉挛

刘国防,叶 明

颅内动脉瘤是脑血管疾病中致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高的病症之一,多发的脑血管疾病,成年人群发病率约1%,老年人群高达4%,其大多因为患者局部的脑动脉管壁发生先天性缺陷,或是因为患者动脉腔内压力增高而引起的,约有半数的患者在动脉瘤破裂之前有警兆症状。颅内动脉瘤一般都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有关,临床上颅内动脉瘤一般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但也有一些患者的病情是不典型的,目前普查面不广,未破裂动脉瘤的检出率低,其中最常见的是非特异性头痛,易被忽视出现漏诊或误诊。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又是一种急症,临床约90% 的患者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30%~50% 患者在最初两周内死亡,15% 的患者遗留有严重的残疾,有很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即使幸存,每年仍有3.5%的动脉瘤将再次破裂[1]。分析颅内动脉瘤预后的危险因素,行早期手术治疗能有效减少术前再出血率,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准确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4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8岁~72岁,平均52岁。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17个,前交通动脉动脉瘤5个,大脑中动脉瘤13个,大脑前动脉瘤3个,颈内动脉瘤2个。根据Hunt-Hess分级:Ⅰ级13例,Ⅱ级12例,Ⅲ级10例,Ⅳ级5例。所有患者均表现有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为突发性的头痛,呕吐,恶心,伴有明显的脑膜刺激征及意识障碍。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术前密切监测颅内情况,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制动,避免外界不良因素刺激,给予止痛,镇痛药物,控制血压,保持安静,给予甘露醇静滴。所有患者均行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行动脉瘤夹闭术。之后给予尼莫地平防治脑血管痉挛。比较不同手术时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1.3 预后评定标准 优:生活完全自理,能胜任以前工作;良:生活完全自理,但不能胜任术前工作,伴有轻度神经功能缺失;中:生活部分自理,但不能胜任工作;差: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检验。

2 结 果

2.1 动脉瘤发病年龄对预后的影响 本组20岁以下的患者5例;20岁~60岁者25例;60岁以上10例,年龄对预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动脉瘤大小、破裂次数对预后的影响 小型动脉瘤10例,病死率10%(1/10),病残率10%(1/10);中型15例,病死率7%(1/15),病残率13%(2/15);大型8例,病死率12%(1/8),病残率12%(1/8);巨型7例,病死率14%(1/7),病残率14%(1/7),均为最高。40例患者中动脉瘤未破裂者30例,破裂1次者5例,破裂2次者3例。破裂3次及以上者2例。据数据显示,动脉瘤破裂次数与患者预后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瘤大小与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手术时机 本组40例患者给予早期手术者预后优良率显著优于延迟手术者,其手术时机与患者预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3.1 发病年龄 有关年龄与预后的关系问题存在不同观点,是否高龄是影响动脉瘤手术预后的高危因素仍有争论。66岁以上和65岁以下患者的手术预后不佳多因术前存在合并症,大大降低了抗手术损伤的能力,大于65岁的老年患者手术预后较差,且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增大,认为年龄可能影响预后。高龄动脉瘤患者与年龄小者的治疗效果可一致,年龄并非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年龄和预后无关,延迟诊断和再出血才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年龄即使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但非决定性因素[2],单纯高龄并非动脉瘤手术的禁忌证,对预后的影响往往是由于患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的概率增加,致残率、死亡率相应增高;术后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脑梗死、肝肾衰竭等发生几率增高,住院所需恢复时间长。60岁以上老年动脉瘤患者手术预后同60以下患者的预后无差异,对老龄患者应该根据其生理状态选择手术而非年龄决定是否手术,因此,对年龄因素要综合进行考虑,不能片面讨论。且年龄相对较轻的患者,手术预后相对较好。

3.2 动脉瘤部位 动脉瘤预后和动脉瘤部位有关,动脉瘤位于后循环者要比位于前循环者预后差,同时,前循环中前交通动脉瘤预后差于其他位置,由于前、后循环的解剖位置复杂,近中线,毗邻丘脑、脑干等重要结构,手术入路深,手术空间小,动脉瘤的直径以及指向变化不定,瘤颈附近常有重要穿通支,均可能影响手术后预后。

3.3 动脉瘤的大小、破裂 动脉瘤的大小与其破裂存在相关性,依其瘤径大小分为小型(<1cm),中型(1.0cm~1.5cm),大型(1.5cm~2.5cm)和巨型(≥2.5cm)7年神经外科医师大会上Qureshi报道了关于动脉瘤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动脉瘤首次破裂的危险和动脉瘤大小不成正比,动脉瘤以中型动脉瘤占比例最高且出血率也最高,巨型动脉瘤出血率最低,这可能是较大的动脉瘤瘤壁变厚或形成层状附壁血栓,降低了破裂出血的危险性。巨大动脉瘤年破裂率约达3% ,五年累计破裂率约达40%,死残率是一般动脉瘤的两倍。分析发现动脉瘤大的患者其预后比动脉瘤小者差,主要原因是瘤体大对周围脑组织压迫明显,瘤内血栓形成术前造影并不能显示其真实形态甚至在CVS的情况下不显影[3],而且血栓可扩展到载瘤动脉,对脑组织牵拉相对严重,同时夹闭动脉瘤也较困难,使手术暴露、控制和使动脉瘤塌陷的难度均增大,易造成术中破裂汹涌出血,难以控制。所以,对于巨型动脉瘤患者的治疗应通过医生的经验制定个体化、跨学科的周密手术方案以改善预后。

3.4 手术时机 关于动脉瘤的手术时机目前众说纷纭,存在较大争议,主要集中在早期与延期手术对患者的预后哪个更好,目前,大多数学者更倾向于早期手术。手术时机多分为超早期、早期、中间期、延期(晚期)、紧迫手术五种,早期手术先降低颅内压,然后再进行夹闭,可以有效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通过术中打开蛛网膜池清除脑池内血液,有利于早期扩容和提高血压,动脉敷用罂粟碱或尼莫地平溶液,可起到缓解血管痉挛的作用,同时术后可积极采取3H治疗降低脑缺血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和减少长期卧床的可能性。延期手术的优点是手术危险性小,抗手术损伤的能力增强,通过脑脊液循环,血凝块自溶,脑水肿消退,但再出血几率增加,对于延期手术的患者,很多患者术前即已死于再出血。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早期手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前再出血率,但不能防止脑血管痉挛的发生;而延期手术则可以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提高术中完全夹闭率,但由于时间的延迟二次出血率增加,二者互有优点,据相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早期手术较延期手术预后好。随着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客观上早期手术的“困难”正逐渐被克服,但对于有意识障碍的患者,不宜早期手术治疗。统计表明,Hunt-Hess分级Ⅰ级~ Ⅲ级的患者,早期手术治疗无附加风险,可缩短神经外科单元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Ⅳ级~Ⅴ级患者经过保守治疗恢复至Ⅰ级~Ⅲ级后再行手术,有利于降低病死率,其预后令人满意。总之,入院时症状严重的患者早期手术临床症状改善较好,早期手术与延期手术预后良好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手术时机的选择需要综合衡量,因人而异。

3.5 并发症 手术并发症包括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是影响动脉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最严重的术中并发症是术中动脉瘤破裂、继发的血管痉挛等一系列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包括迟发出血、感染、脑梗死、脑脊液循环障碍以及内科并发症等,其原因可能是动脉瘤夹闭不全残余破裂,动脉瘤夹滑脱,术区其他血管因牵拉压迫导致出血和血管梗死性出血,手术止血不彻底,术后因麻醉苏醒造成血压的异常波动而出血,好发于术后24h内。患者术后感染包括颅内感染和颅外感染,是动脉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出现病情变化,首先行头颅CT检查,对于有占位效应的血肿必须尽早及时清除。血管痉挛机制复杂,其一般发生于初次出血的3d以后,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时,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引发不同程度的血管痉挛,最终造成脑缺血,导致肢体瘫痪、记忆力下降、失语等致残疾病,因此一般在术中操作应轻柔,控制性降压,临时阻断载瘤动脉等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动脉瘤术中破裂。

[1]吴群,吴盛,凌晨晗,等.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与非急性期手术184例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8):858-861.

[2]冀勇,孟庆虎,许真,等.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和预后关系[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13):924-926.

[3]刘翼,游潮,贺民,等.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的探讨(附237例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7,12(5):199-201.

猜你喜欢
时机病死率痉挛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注射用奥沙利铂致急性喉头痉挛1例的急救护理
师生互动4时机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作战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