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急诊科心肺复苏79例体会

2013-01-23 06:54赖伯才李小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2期
关键词:心电监护心律心肺

赖伯才 李小丽

2011-01—2012-04笔者对急诊科79例猝死患者心肺复苏效果进行分析, 按照《2010年AHA心肺复苏指南》要求进行心肺复苏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院外”猝死和“院内”猝死复苏效果不一样,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9例猝死患者均符合心脏骤停诊断标准[1]:患者意识丧失或是伴发短阵抽搐、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或断续、瞳孔散大或固定、皮肤苍白, 心电图提示室颤、无脉搏心电活动、心室停搏。患者在“院外”已猝死50例,“院内”猝死 29 例 , 其中年龄最大为 72 岁 , 最小 3 d, 男 60 例 ,女19例。既往病史:冠心病25例, 高血压12例, 糖尿病9例,尿毒症4例, 风湿性心脏病3例, 农药中毒3例, 外伤2例,病史不详21例。

1.2 复苏方法 按照《2010年AHA心肺复苏指南》, 发现患者心脏骤停后即按CAB顺序进行心肺复苏, 第一人即刻予以胸外心脏按压, 第二人负责除颤, 除颤能量为双相波除颤200 J、除颤后连接心电监护仪, 第三人球囊-面罩通气辅助呼吸(气管插管后接呼吸机), 第四人开通静脉通道,静注肾上腺素1 mg, 阿托品(视病情而定), 人员不够时第三人、第四人的工作由1人完成, 通过心电监护仪观察患者有无自主心律, 此过程在2 min内完成, 完成5个30:2周期的CPR(约2 min)后检查循环状况 , 5 min后交换人员持续胸外心脏按压 , 每隔 5 min 静注肾上腺素 1 mg, 复苏成功后送入ICU病房进一步治疗;复苏30 min仍无出现自主心律或是起搏心律, 停止复苏。

1.3 效果判断 临床效果评估标准:参考《2005年AHA心肺复苏指南》所制定的心肺复苏成功标准[2]:患者恢复自主心律, 并且在停止心脏按压后出现自主心律或是起搏心律,可触及大动脉搏动以及测到血压保持在2 h以上。

2 结果

79例猝死患者中, 心肺复苏成功18例(其中“院外”猝死占6例、“院内”猝死占12例), 成功率为22.78%(其中“院外”猝死为12.00% 、“院内”猝死为41.38%)。在“院内”猝死的病例中, 恢复自主循环、自主呼吸的有8例, 恢复自主循环、但无自主呼吸的有4例;而在“院外”已猝死病例中,恢复自主循环、自主呼吸有3例, 恢复自主循环、无自主呼吸有 3例。复苏成功最长时间为 2 h, 最短为1 min。

3 讨论

3.1 按照《2010年AHA心肺复苏指南》进行心肺复苏, 是提高猝死患者复苏成功的关键 由ABC顺序变为CAB顺序,强调了胸外按压的质量, 强调按压速率至少为100次/分,成人按压幅度至少5cm,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充分回弹,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中断的时间。

3.2 团队合作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患者被确认是心跳骤停后, 第一目击者即予以胸外心脏按压, 另外人员进行除颤、连接心电监护仪、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带面罩)、气管插管、开通静脉通道, 还要有医务人员与家属谈话、沟通, 整个复苏过程参与人员较多。如复苏现场只有2名医务人员, 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除颤, 但气管插管、开通静脉通道的时间会延迟, 基层医院人员相对不足, 常会导致复苏成功率不高。而我科即使只有2名医务人员, 也会在5分钟内完成整个复苏步骤, 患者同样得到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救治。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要多演练、多培训, 有2名、3名、4名医务人员组成一组的演练模式, 经过不断的演练、培训后, 医务人员才能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 复苏成功率才会提高。

3.3 除颤的必要性 及早进行电除颤是复苏最有效的手段。有研究表明[3], 在心跳骤停1 min内进行除颤可将成功率提高到70%~90%, 每延迟1 min复苏成功率下降7%~10%, 《2010年AHA心肺复苏指南》提出在病人倒下的3 min内实施除颤。本组病例中大部分患者都能在3 min内获得除颤(复苏成功18例都经过除颤), 除颤能量为双相波除颤200 J。

3.4 院内复苏的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外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院内的心肺复苏术成功率为12%~24%, 而院外仅为4%[4],本组数据:“院外”为12.00% 、“院内”为41.38%, 与报道的差别较大, 可能与“院内”、“院外”的划分不同所致。不管怎样, 早期规范、高质量的胸外心脏按压, 及早进行除颤、气管插管等仍是CPR成功的关键。复苏开始的时间越早,复苏的成功率越高[5], 大量资料表明:4min内开始复苏者50% 可成功 , 4~6 min 开始复苏者 10% 可以救活 , 超过 6 min存活率仅4%, 10 min以上开始复苏者存活的可能性更小。由于“院内” 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能得到及时的除颤、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及使用各种抢救药物, 这个过程能在4~8 min完成, 复苏成功率高;而“院外”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绝大部分超过了黄金抢救时间(4~8 min), 家属根本不知道患者猝死的时间, 大部分猝死患者也不可能在4~8 min获得心肺复苏救治, 所以复苏成功率低, 但本组患者中, 有2患者是家属确认患者到医院门口还能动, 这2位患者均复苏成功。

3.5 宣传、教育、培训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目前公众对急救的知识了解太少, 患者出现意外时, 家属几乎没有对患者采取任何救治措施。假如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家属简单的救治, 如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 或是患者第一时间被送到最近的医疗机构, 哪怕是私人诊所、乡镇卫生院, 也会得到及时的救治。这就要求当地有关部门加以重视, 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 多播放一些急救常识, 如溺水、火灾、触电、猝死等意外事件的初步急救, 久而久之, 公众或多或少都会学到一些常见的急救常识,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院外” 猝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1] 王吉耀.内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36.

[2]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0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Circulation,2005,112(24):1.

[3] Guideline 2000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intemational on science. Circulation,2000,102(Suppl):22-370.

[4] 吴展兴.心肺复苏128例患者的急救分析. 医学信息,2010,23(2):506.

[5] 谢智慧, 李建国, 马璇岚.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急救医学 , 2005, 25(11):839-840.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心律心肺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房性自主心律连续夺获窦性心律的散点图特征分析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电散点图技术在诊断室性并行心律中的应用价值
联合运用3种心电散点图快速解析特殊复杂心律失常
PDCA 循环管理对降低冠心病监护病房心电监护误报率的效果研究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