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园地
2013年5月18~20日,由中国畜牧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2013)中国畜牧业博览会在湖北省武汉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为了带动业内相关企业参展和观众到场观展,提升展会档次和扩大展会的影响,展会组委会及相关单位在展会前期及展会期间同期举办了众多行业论坛,论坛除了安排专家的精彩报告,还设置了互动论坛,行业知名专家与参会代表展开了精彩的互动交流,现将互动环节中部分精彩问答整理后在本栏目刊发,以飨读者。
问病死猪有哪些无害化处理环保要求及综合利用措施
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如焚烧、掩埋、制作有机肥,在环保方面有什么要求?动物尸体及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有哪些好的措施?
答(环境保护部生态司农村处副调研员孔源、天兆猪业董事长余平)
2005年4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相关条款适用于畜禽尸体等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如该法第十七条规定,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2006年修订的《G B16548-2006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对掩埋尸体的化尸池修建标准作了规定。
尸体焚烧的过程中会产生粉尘,污染环境。而我国病死猪数量较大,若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成本太高。使用化尸池处理动物尸体容易发生渗漏,进而污染地下水和土壤,而且由于化尸池消毒不彻底,一些病毒病菌无法消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对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应采用综合利用的策略。如荷兰、丹麦等国家有专门从事死亡牲畜消毒处理工作的机构,这些机构将尸体收集起来之后,或者破碎后生产沼气,或者采用标准化的工业技术,将动物尸体处理后作为工业原料。而对于这些专业机构,国家在政策和资质管理上会给予特殊照顾。我国若成立这样的机构,可考虑将现在病死猪处理的80元补贴直接补给专业化处理动物尸体的机构。要做好尸体处理人员、车辆、工具的消毒工作,否则会进一步扩散疫病。另外,死猪若得到科学合理的综合利用,也能成为工业原料,给养猪场带来利润。例如,母猪生产时产生的胎衣,刚死掉并未腐烂的死猪,都是很好的工业原料。规模化猪场可以考虑就地处理,利用制作罐头的工艺,将病死猪及胎衣经过高温高压处理,消灭细菌和病毒,然后再用作工业原料。
问如何区分蓝耳病病毒的弱毒和强毒
在进行蓝耳病的监测时,病毒强弱的划分应该依据病毒自身毒力还是临床症状?
答(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汉春)
蓝耳病病毒致病性的强弱最终应按临床症状来划分。病毒的致病性与毒株特异性有关,但一个猪群如果没有经历过蓝耳病,注射弱毒疫苗也会产生强烈的临床反应;蓝耳病阴性猪场,在蓝耳病病毒毒力较弱的时候,即使是低致病性的毒株,也会引起母猪流产,仔猪产生呼吸道疾病。区分高致病性毒株和低致病性毒株应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而对于蓝耳病的防控,首先应清楚猪场蓝耳病的状况,再决定是否使用疫苗。其次,应明确猪场蓝耳病是低致病性病毒还是高致病性病毒感染,有无临床病例,发病情况如何。第三应注意对疫苗的选择。蓝耳病疫苗分为经典毒株疫苗和高致病性毒株疫苗。如果用高致病性毒株感染,保育猪或生产母猪仍然在发病,可以选择高致病性毒株疫苗进行免疫,病情稳定后可以不用疫苗。尤其是规模化猪场,切不可进行普遍免疫或强制免疫。
问如何防止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
最近几年流行性腹泻对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很大损失,该病有没有比较好的防治措施?
答(武汉天种畜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华、武汉天种兽医研究院院长魏子贡博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淑君、武汉天种畜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师利)
对流行性腹泻病毒(P D V)的致病机理要有一个新的认识,一是P D V毒力变弱了而不是变强,进而导致1~3日龄仔猪发病并全部死亡,导致猪场发病不断。二是对该毒株进行细胞培养,其很难增殖,无法生产出相应的疫苗。三是猪场仔猪发生了流行性腹泻,而母猪感染不彻底或没有感染上,造成奶水带毒,而初乳中P D V抗体含量不足,进而造成1~3日龄仔猪发生腹泻。
对于流行性腹泻的预防可采用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进行返饲,即在母猪产前一周饲喂腹泻仔猪的粪便。为取得良好的返饲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返饲剂量加大,1头仔猪肠道返饲母猪头数应从10头减少到5头。二是在发病之后24小时之内进行返饲,因为此时的病毒含量最高。三是在母猪产前1~2天进行返饲效果较好,母猪出现发烧或粪便变稀,说明母猪感染成功。四是返饲前,一定要排除仔猪感染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等的可能,否则,一旦返饲,其他病原在猪场大面积扩散,反而得不偿失。五是未发生腹泻的猪场不要进行返饲,尽量采用其他方法来进行控制。六是严防死守,尽量不要发生腹泻,1~3日龄仔猪发生腹泻必死,如发生在7日龄之后,采取一些措施还有可能救活。
二是培育抗腹泻品种。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是引发新生及断奶仔猪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其致病性取决于其是否与猪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刷状缘的受体特异性结合,这种结合发生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大量繁殖产生肠毒素,致使肠上皮细胞分泌功能亢进,大量水和电解质进入肠腔,造成肠腔中大量液体积蓄,超过了肠壁重吸收能力而引起腹泻。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有无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受体是仔猪被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感染时是否发病的关键。无受体猪表现为抵抗型,有受体猪则表现为易感型。江西农业大学黄路生院士所率领的科研团队鉴别到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受体基因,并发现其关键突变位点,由此创建了高精准度的仔猪抗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腹泻基因育种新技术,并将该技术应用于能够抵抗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腹泻病新品系的选育。
三是利用活菌制剂改善母猪的肠道功能。在母猪的饲料中长期添加活菌制剂,如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很多猪场采用这种方法,很少用药,仔猪没有出现腹泻。
四是使用含有高含量P D V抗原的疫苗。如成都天邦生产的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其抗原含量是其他公司的30倍,在产前注射1~2针,提高母猪的P D V母源抗体水平,可以对10日龄以内的仔猪产生保护作用。有的猪场没有发病,缺少返饲材料,可以考虑使用疫苗。
五是产房的消毒要彻底,空栏的时间要足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