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病害种类初步调查

2013-01-22 06:41任春光李苇洁刘曼罗充龙秀琴姚松林
中国森林病虫 2013年2期
关键词:黑斑病分生孢子杜鹃

任春光,李苇洁,刘曼,罗充,龙秀琴,姚松林

(1.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9;2.贵州科学院喀斯特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贵州贵阳 550001;3.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贵阳 550001;4.贵州省植物园,贵州贵阳 550004)

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区位于贵州省黔西、大方两县交界处。林区处在北纬 27°10′~27°20′之间,海拔1 500~1 800 m,年平均气温11.8℃。在贵州百里杜鹃属植物种类19种,常绿杜鹃亚属10种,杜鹃亚属(有鳞亚属)2种,马银花亚属2种,映山红亚属5种。以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 Franch、迷人杜鹃Rh.agastum Balff.f.et W.W.Smith var.agastum和露珠杜鹃Rh.irroratum Franch.在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区主景区分布最为广泛[1-3]。

由于近年来旅游产业的发展,游客增多,人为活动频繁,致使百里杜鹃受到不良环境的持续干扰,杜鹃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抵抗力下降,加大了病原菌侵染的机会。2011年3月底在风景区普底和金坡部分地段发现,杜鹃开花率低、球花变小、色泽不鲜、部分植株萎蔫、叶片卷缩、并有病虫危害等状况,使在盛花期的整体景观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为查明原因,保障百里杜鹃风景区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防止病虫害更大范围地传播和蔓延,笔者于2011年4月—2012年3月在贵州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系统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虫害调查 2011年4月—2012年3月,在落英台、普底、醉九牛、金坡等百里杜鹃保护区范围内随机调查。每点10~20株,每次随机调查1 000~1 500叶片,每季度调查1次。叶部病害黑斑病、褐斑病、枯叶病和炭疽病分级标准一样。0级:没有病斑;1级:病斑占叶面>1/4;2级:病斑占叶面1/4~1/3;3级:病斑占叶面>1/3~1/2;4级:病斑占叶面>1/2或全叶发病。记录杜鹃品种各级病叶数,统计发病率和病情指数[1-4]。主要调查病害种类、发病时间、植株被害症状及气候状况等内容。采集症状典型的新鲜病株送室内鉴定。

1.2 病原菌分离鉴定 病害标本症状明显的直接镜检,观察病原菌形态特征,拍摄图片;对症状不明显的病组织或叶表面没有病症的标本保湿培养或在PDA培养基上进行组织分离培养。将新鲜的病害标本用酒精消毒10~20 s,在0.1%升汞中消毒3~5 s,然后用无菌蒸馏水洗3次,挑取病组织接在PDA培养基平板上培养,观察病原菌形态特征。参照张中义等《植物病害诊断》和有关文献[4-6]进行病原菌种类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和鉴定,确定杜鹃有枯叶病、褐斑病、黑斑病、炭疽病4种真菌病害和1种花叶病毒病害。

2.1 杜鹃枯叶病 此病在保护区内均有发生,在马缨杜鹃、迷人杜鹃、露珠杜鹃等不同种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在道路两旁或偏坡的地块发病严重,行人较少地段发病较轻。

症状:主要危害中上部叶片,发病初期叶尖退绿变黄,病斑逐渐向叶片基部蔓延,叶缘病斑褐色至红褐色,后期叶缘褐色枯死,直至整个叶片变成褐色,严重时整株叶片枯焦脱落。感病轻的植株部分叶子提前枯死脱落,抖动时易脱落,重者整株叶子全部掉光(图1),从而导致树势衰弱,影响杜鹃开花和生长发育,花蕾变小。将花蕾剖开,可清晰见到花器受损,雄蕊和雌蕊都发育不全(图2)。

图1 枯叶病症状

图2 受害的雌雄蕊发育受阻

病原菌:枇杷壳二孢Ascochyta eriobotryae Vogl.,半知菌亚门,壳霉目。菌丝体发达,有分枝,具隔膜,载孢体表生或半埋,分生孢子梗分枝或不分枝,分生孢子圆柱形或葫芦形,无色,光滑,1隔膜,两端钝圆,大小为(8~12)μm ×(3~6)μm(图3~4)。

图3 枇杷壳二孢分生孢子

图4 枇杷壳二孢产孢器

2.2 杜鹃黑斑病 此病在保护区海拔较高的地段有发生,长势较弱的杜鹃发病较重,在大白杜鹃、露珠杜鹃等不同种上均有发生,严重时影响杜鹃的生长发育和观赏价值。

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杜鹃的叶子。染病初期叶面出现褐色小斑点,后形成不规则大斑,从叶缘到叶脉整叶逐渐变褐(图5),提早脱落。潮湿时,病部出现黑色粉状霉层,即病原菌的菌丝及分生孢子。病原菌在叶片或病株上越冬,孢子随风传播。

图5 黑斑病症状

病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nelumbii,半知菌亚门,丝孢目。分生孢子梗单生或簇生,直立或膝状弯曲,褐色具隔膜。分生孢子单生,倒棒形,直或弯曲,褐色,具隔膜,横隔2~3个,纵隔0~1个,分隔处稍缢缩,大小(8~12)μm×(4~6)μm。喙短柱状。

图6 链格孢菌的分生孢子

2.3 杜鹃褐斑病 此病在保护区内均有发生,在迷人杜鹃、露珠杜鹃、美容杜鹃等不同种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发病率较低。

症状:发病初期叶片边缘产生黑褐色病斑,病健交界明显,呈浅绿色与锈红色交叉病斑。有些病斑中间灰白色,边缘红褐色,随着病害的发展,病斑扩大或整个叶片均变成褐色,严重时叶片提前脱落。

图7 褐斑病症状

病原:巴能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baarnensis Stey.,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寄主植物组织内或落叶上越冬,翌年病叶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图8 巴能拟盘多毛孢的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纺锤形,直或微弯,褐色,4个真隔膜,5个细胞,大小(15~20)μm ×(2~6)μm,中间3个细胞色深,长8~15 μm,壁光滑,两端细胞无色,顶细胞圆锥形,无色,顶生2~3根附属丝,长9~22 μm,基细胞无色,圆锥形,具 1根附属丝,长2 ~6 μm。

2.4 杜鹃炭疽病 在保护区内均有发生,在迷人杜鹃、露珠杜鹃、锦绣杜鹃等不同种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发病率9% ~15%,多雨季节发病较重。

症状:病斑多产生在叶尖及叶缘,半球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初褐色,后中央变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病健交界明显。病斑上散生许多黑色小点(载孢体,图9)。

病原菌:刺盘孢Colletotrichum coccodes(Wallr.)Huges。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菌落表面气生菌丝白色,背面黑褐色,分生孢子梗棍棒形,无色,无隔膜,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长棍棒形,两端钝圆,无色,单胞,直或弯曲,(3~9)μm ×(2~4)μm,内含油球。

图9 炭疽病症状

2.5 杜鹃病毒病 部分植株出现病毒病症状。此病危害迷人杜鹃、露珠杜鹃、马英杜鹃等。目前,主要发生在人流量较多及道路两旁,其他地段没有发现。

症状:发病初期沿叶脉的组织褪绿卷缩,之后从叶片的基部向顶端发展,最后扩展至整个叶片,形成浅绿和黄绿相间的花叶症状。有的叶子背面有被昆虫啃食的症状,即背面结丝网、扭曲,可能是一些刺吸式害虫及害螨携带病毒传染在杜鹃上引起的为害状,严重影响杜鹃的观赏价值(图11)。

图11 病毒病症状

病原:有待鉴定。

2.6 杜鹃病害发生的时期与危害 从表1可看出,2011年4—8月杜鹃枯叶病、杜鹃黑斑病发病相对较重,病情指数均在10以上,8月以后病情逐渐降低,到第2年1月发病最低。而杜鹃褐斑病、杜鹃炭疽病发病较轻。

表1 杜鹃病害发生的时期与危害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区杜鹃病害调查和病原鉴定,基本上摸清了贵州百里杜鹃常见病害的种类。对贵州百里杜鹃可能构成威胁的主要是杜鹃枯叶病和杜鹃黑斑病。杜鹃黑斑病主要危害杜鹃长势和开花,影响观赏价值。杜鹃枯叶病致使新梢抽出困难,提早落叶,病树翌年春季提前开花,花小畸形或不开花。

鉴于上述调查结果,建议有关部门加强景区养护管理,维护植株生长的生态环境,增强植株对外界的抗逆性。定期或不定期在杜鹃林区进行系统的病虫害种类调查,摸清重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习性,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杜鹃枯叶病、杜鹃黑斑病在低温来临之前可以在重点区域喷洒含Ca制剂,如乙酸钙、硝酸钙、氯化钙等,以提高树体抗冻能力。每年开花后在重点区域施1次有机肥,每株5~10 kg,以提高树体的抵抗力,减少病原侵染的机会。喷药时要注意方式和时间,做到安全、经济和有效,并尽量保护天敌,以保障百里杜鹃保护区林业的健康发展。

建议对病毒病株实行清除烧毁。否则,一旦温湿度等条件适宜,昆虫或病毒将大量繁殖,传播蔓延加快,可能造成毁灭性的危害。

[1] 陈翔,黄家勇,谢华,等.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杜鹃属植物资源研究[J].贵州科学,2010,28(4):26-34.

[2] 杨成华,李贵远,邓伦秀,等.贵州百里杜鹃保护区的杜鹃属植物种类及其观赏特性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6,35(4):14-18.

[3] 李苇洁,聂忠兴,龙秀琴,等.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雪凝灾情分析及重建思考[J].林业科学,2008,44(11):111-114.

[4]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02-136.

[5] 陆家云.植物病原真菌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332-548.

[6] 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405-650.

猜你喜欢
黑斑病分生孢子杜鹃
鸡 妈 妈
杜鹃红
农药与五味子提取物的复配对梨黑斑病的研究
杜鹃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百里杜鹃百里歌
百里杜鹃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诱导方法探索
白僵菌Bb38菌株小米培养基与SDAY培养基培养耐热性状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