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烤烟上部叶可用性偏低原因及改善措施

2013-01-22 20:35:23郑旭川张春涛
作物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烟区烟碱可用性

郑旭川,张春涛

(重庆市烟草公司万州分公司,万州404000)

目前我国烤烟上部烟叶占产量的40%左右。由于受生产环境、烟农片面追求产量产值的影响以及技术因素的限制,我国烤烟上部烟叶存在成熟度不够、叶片结构紧密,淀粉含量偏高、内在化学成分不协调,杂气重、烟气品质差等问题,多数不能用于一、二类卷烟配方中[1]。近年来,重庆烤烟生产迅速发展,但上部叶可用性低的问题导致烤烟的产质、收购等级和价格相对较低,成为重庆烟区生产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之一。根据重庆烟区烤烟近年来的实际生产状况,提出降低上部烟叶烟碱含量,提高其可用性的见解,以期为提高重庆烤烟上部叶的可用性提供理论依据。

1 重庆烤烟上部叶质量问题

组织结构紧密、叶片僵硬、还原糖及糖碱比偏低、烟碱含量偏高、杂气较重是重庆烟区上部烟叶的主要特征。如与全国具有代表性的云南、河南植烟区烤烟上部叶比较,重庆地区烤烟上部叶总糖含量比云南、河南分别低2.1%、0.7%,还原糖含量比云南、河南分别低0.2%、0.1%,烟碱含量比云南高0.7%、比河南低0.2%[2],导致其可用性不强,价格偏低。由于烤烟上部叶所占比重约为1/3左右,因此影响了烟农收益,制约着重庆烤烟生产的发展。此外,重庆地区烤烟上部叶口味较辛辣,刺激性较大,工业企业对此需求量较小,上部烟叶销路不畅。

2 影响重庆烤烟上部叶可用性的因素

2.1 品种

品种是烟叶质量的载体,是形成烟叶产量和品质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目前重庆烟区烤烟品种以K326、云烟87、云烟97为主,云烟87、云烟97上部叶的开片性较好,较耐烘烤;K326上部叶总的致香物质含量较高,但上部叶结构较紧密,烤后杂色较重。

2.2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影响烟叶产质的关键要素,温、光、水、气、肥对烤烟上部叶的形成和表现有显著的影响。韩锦峰等认为光照过强会导致上部叶叶面变厚而组织粗糙,烟叶成熟期的高温将使还原糖的积累减少,烟碱积累增多[3]。王能如等研究表明,大田后期是上部烟叶质量形成阶段,而制约烟叶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烤烟生长后期土壤供氮能力强[4]。重庆植烟区分布于武陵山区及三峡库区,区域内光照略强,高温持续天数较长。我国烟草适宜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9%~1.2%,重庆烟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5%,偏高。艾复清等研究认为,在烤烟生产过程中,有机质含量并不是越高越好,土壤有机质含量过高可能导致土壤持水量过多或养分失调,从而影响了烟叶正常落黄,导致上部烟叶烟碱含量过高,糖碱比偏低,内在化学成分不协调,烟叶香气不足,品质较差,可用性不强[5]。

2.3 栽培技术

栽培密度和打顶方式对烤烟上部叶的生长发育也有影响[6~8]。前人研究表明,种植密度增大后个体营养面积变小,根系的交错限制了侧根的生长,烟碱合成空间变小,合成效率变低[7,8]。张赤研究发现,在30%中心花开放时打顶的比50%中心花开放时打顶的上部叶烟碱含量更高,还原糖及糖碱比更低[9]。重庆植烟区目前普遍以行距110~120 cm、株距50~55 cm、移栽16 500~18 000株/hm2为主,打顶期多在50%中心花开放时进行。这种栽培措施的持续推广及执行有利于提高重庆烟叶上部叶的可用性。

2.4 烟叶成熟度

郭群召等研究认为,烟叶田间成熟度与烤烟上部叶片品质密切相关。随着上部叶成熟度的提高,上部叶结构更为疏松,总糖、还原糖含量增加明显,香气质与香气量增加,烟碱逐渐分解[10,11]。目前,在重庆烟叶生产过程中,一些烟农欠缺良好的采收习惯,对于烟叶成熟度掌握不当,对上部烟叶的采收方式存在择叶采收,先熟先收的形式,致使在调制过程中出现烤青、烤黑等现象,导致上部烟叶品质及可用性严重降低。

2.5 烘烤调制

科学的烘烤技术是调制优质烟叶的关键。上部叶采收后由于叶片内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等大分子物质较高,因此,采取科学烘烤技术促使淀粉和蛋白质降解至关重要。重庆地区上部烟叶烘烤过程中,烤青、烤黑以及易挂灰的烟叶占较大比例。目前重庆地区采用的“三段式烘烤工艺”能够使上部烟叶品质得到明显改善,质量和可用性得到提高。但上部烟叶由于干物质积累多,叶片较厚,组织结构紧密,需适当延长变黄期的时间,使烟叶充分变黄,促使叶内物质转化,从而提高上部叶质量[12]。

2.6 水分调控

蔡宪杰等研究表明,水分对烤烟上部叶生长中、后期的物理及化学特性影响较大,合理的水分调控将利于增加上部叶还原糖比例、降低烟碱含量、疏松叶片结构并促进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转化[13]。在重庆植烟区烟叶生长后期,种烟业主缺乏对烟株水分的有效供给,致使根系老化,活力下降,加之烟株上部几片叶由于面积小,不利于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一定程度上影响叶片水分的含量及干物质转化,阻碍叶面积的扩张,最终影响上部烟叶的质量。

3 提高重庆上部叶可用性的技术措施

3.1 选育优质品种

以往研究表明,烤烟品种直接影响上部烟叶的可用性,选育上部烟叶可用性较高的品种可成为改善上部烟叶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重庆烟区应结合自身地域及生态条件,加强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实现良种良法配套。

3.2 合理、平衡施肥

结合重庆烟叶需肥特点以及在各生育期的需肥量进行平衡施肥。大力推行有机肥的施用,以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活力,为作物提供较完全的养分。逐渐推行饼肥的施用。有研究认为,饼肥与化肥适当配比施用可使烤烟上部叶面积增大,进一步促进烟株对磷钾等元素的吸收,提高上部烟叶的氮钾浓度,同时增加中、下部叶糖碱含量,提高烟叶的经济效益[14,15]。

3.3 合理栽培和科学打顶

重庆烟区目前采取的以行距110~120 cm,株距50~55 cm,移栽16 500~18000株/hm2密度为较适宜的栽培密度,能够较好地改善田间烟株的光照条件,促进上部叶片碳氮代谢的协调发展。在生产过程中,可适当调整移栽期以改善光温条件,尽量使烟叶的成熟期避开高温酷暑天气。在打顶留叶方面,留叶长度控制在20~25 cm,留叶数18~22片,以保证烤烟上部叶片的长度和单叶重,同时稀释上部叶较高的干物质含量,提高其可用性[16]。另外在烤烟生育后期,由于氮素供应过多,可采取留杈等措施来降低上部叶的氮素积累[17,18];郭群召等研究表明,2次打顶也可明显降低上部叶的烟碱含量[11]。

3.4 成熟采收

目前重庆烟区对上部叶普遍采取4~6片烟叶一次性成熟采收技术。宫长荣等研究发现,上部烟叶在淀粉含量最大后第6~7 d内采收,顶叶4~6片再延长2~3 d采收,可获得最佳产质量[18]。对下部叶适时早收,可使叶内已积累的干物质减少,营养物质向正处于发育活跃的上部烟叶转移运输。另外,由于实施烟田平衡施肥,烟株营养协调供给相对集中,为协调烤后烟叶化学成分,从而提高上部烟叶的可用性,可适当减少整株烟叶的采收次数,实行“五次采收”。

3.5 及时灌溉和科学烘烤

重庆植烟区在上部烟叶采收时常遇干旱天气,叶片相对较小。在烤烟田间生长后期,要及时灌溉,促进上部叶对水分的吸收。烟叶含水量少编杆时应稍密,上炕应当上密下稀。同层均匀,分类上房,合理搭配。上部烟叶采用的三段式烘烤技术与中下部叶应略有不同,且注意各阶段烟叶变化。刘卫群等认为通过适当延长变黄时间,稳定升温定色,拉长54~55℃烘烤时间,具有提高还原糖比例的作用[19]。而采用“拖长中火(43~48℃),高温脱水低温定色”等烘烤技术能很好的解决上部叶挂灰的问题[4]。但应注意到,烟叶烘烤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品种、生长势、成熟度的差异等使烟叶的烘烤特性不同,应灵活运用,尽量提高上部烟叶的烘烤质量,提高可用性。

[1] 朱尊权.重点品牌的原料保障[J].烟草科技,2007,(11):5-8.

[2] 田 涛.重庆烟区烟叶化学成分及生态条件分析与评价[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9.

[3] 韩锦峰,汪耀富.干旱胁迫对烤烟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1984,(3):4 -9.

[4] 王能如,徐增汉.烘烤方法对烤烟上部叶质量的影响(简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5,22(3):212 -214.

[5] 艾复清,江锡瑜,肖吉中,等.烤烟外观成熟特征与品质关系的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1999,(3):27 -30.

[6] 成本喜,侯留记,熊向东,等.烤烟上部叶一次采烤方法研究[J].烟草科技,1996,(6):35 -36.

[7] 许自成,黄平俊,苏富强,等.不同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叶内在品质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11):13 -17.

[8] 何承刚.烤烟新品种K326不同采收方式和采收时期对上部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J].种子,2005,24(6):75-76.

[9] 张 赤.不同抑芽方法、打顶高度和采收方法对烤烟上部叶尼古丁含量的影响[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9(3):82 -85.

[10] 凌寿军,王 军,邱妙文,等.推迟采收对烤烟淀粉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01,(4):29-31.

[11] 郭群召,刘卫群,陈良存,等.降低烤烟上部叶烟碱含量的综合措施[J].耕作与栽培,2004,(1):58-59.

[12] 宫长荣.上部烟叶烘烤工艺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1997,(8):12 -14.

[13] 蔡宪杰,刘茂林,谢德平,等.提高上部烟叶工业可用性技术研究[J].烟草科技,2010,(6):10 -17.

[14] 刘卫群,郭群召,张福锁,等.氮素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对烤烟上部叶烟碱含量的影响[J].烟草科技,2004,(5):36 -39.

[15] 章启发,陈 刚,刘光亮,等.施肥技术对上部烟叶使用价值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1999,(4):16 -18.

[16] 高 贵,田 野,邵忠顺.留叶数和留叶方式对上部叶烟碱含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5,(5):26-27.

[17] 张永安,周冀衡,黄义德,等.不同打顶时期对上部烟叶物理性状及化学成分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567 -5569.

[18] 宫长荣,李富强,陈红华,等.烤烟上部6片叶一次采收对顶部3片叶烘烤质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8,43(6):94 -98.

[19] 刘卫群,郭群召,张福锁,等.氮素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对烤烟上部叶烟碱含量的影响[J].烟草科技,2004,(5):36 -39.

猜你喜欢
烟区烟碱可用性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界面设计可用性中外对比研究
包装工程(2023年24期)2023-12-27 09:18:26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基于辐射传输模型的GOCI晨昏时段数据的可用性分析
新烟碱类杀虫剂环氧虫啶及其开发
世界农药(2019年4期)2019-12-30 06:25:14
南阳烟区浓香型特色烤烟品种的筛选
空客A320模拟机FD1+2可用性的讨论
河南科技(2015年7期)2015-03-11 16:23:13
黔西南州烤烟化学成分可用性评价
作物研究(2014年6期)2014-03-01 03:39:04
贵烟2号在黔西南烟区的适应性
作物研究(2014年6期)2014-03-01 03:39:03
会理烟区植烟土壤主要理化性状评价
湘西州植烟气候与国内外主要烟区比较及相似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