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里,陈虹夙,康 维,王艳红
(1娄底市农业局,湖南娄底417000;2娄底市科技局,湖南娄底417000)
近年来,在国家惠农强农及奖励政策的支持下,以娄底市、衡阳市、邵阳市为代表的湘中丘陵地区种粮大户迅速涌现,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为全省粮食生产“九连增”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更好地发挥种粮大户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笔者在湘中丘陵地区开展了种粮大户的调研活动,全面了解种粮大户发展规模、生产效益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旨在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建议,为制定扶持政策提供依据。
2012年湘中地区的娄底、衡阳、邵阳3市6.67 hm2以上大户共计2 212户,比2011年增加229户,增11.5%(表1)。
表1 2011年、2012年湘中3市种植面积6.67 hm2 以上大户数量(户)[2]
娄底市2012年承包水田2 hm2以上的种粮大户1 125户,比2011年增加102户,增加10%,6.67 hm2以上的种粮大户181户,比2011年增加23户,增加14.6%。种粮大户粮食播种面积13 166 hm2,比2011年增加6 973 hm2,增加113%;粮食总产98 152 t,比2011年增加52 017 t。衡阳市2012年种植面积2 hm2以上的种粮大户21 867户,比2011年增7 554户,增加52.8%,流转水田面积65 000 hm2,占全市水田面积21.3%,比上年增加23 500 hm2,增长 56%[1]。邵阳市 2012 年 6.67 hm2以上大户350户,比2011年增加194户,增加124.4%。
2011年娄底市种粮大户机插秧面积943 hm2,占水稻总播种面积的16.64%,机耕面积4 360 hm2,占水稻总播种面积的76.93%,机收面积3 982 hm2,占水稻总播种面积的70.26%。2012年调查邵东县10个种粮大户,共计拥有农用机械128台,平均每户拥有13台,其中7户拥有大型的耕整机、插秧机、收割机[2]。
一是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种粮大户大多是中老年人,技术水平不高,管理粗放,单位面积产量低于一般农户。三是种粮大户的规模一般不太大,影响因素是机耕机收用工工资增加、种粮效益提高缓慢、资金人力耕地设施限制等。四是分布上双季稻区多于一季稻区。
2012年6月上中旬共抽样调查72个不同规模种粮大户的粮食生产情况,其中2 hm2规模大户27个,6.67 hm2规模大户20个,20 hm2规模大户18个,33.3 hm2规模大户7个。调查结果表明:水稻单产随承包面积的扩大而降低,农业机械拥有量随承包面积的扩大而增加,每公顷成本随承包面积的扩大而下降,户均利润随承包面积的扩大而增加(表2)。
表2 2012年湘中3市不同规模种粮大户效益分析表
粮食生产的规模种植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目前湘中地区农业投入不足,政府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力度不够;农村信贷手续复杂,贷款金额小,生产资金筹集比较困难。部分种粮大户只能通过民间(高息)借款解决资金不足问题,这既加大了生产成本,又影响了种粮效益。
一是大部分丘陵地区耕地路网不配套,机耕路少,水利设施差,路面状况差,不利于机械运输与作业,有的地方甚至步行都较为艰难;二是排灌设施年久失修或老化,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易遭受自然灾害;三是晒谷场地小,仓贮条件差,当作物收获后一时难以销售时,因含水量高,易霉变,如收获期遇阴雨天往往损失更大;四是环境条件不适宜机械化作业,耕作运输全靠人工人力,加大了生产成本,制约了粮食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科技含量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用机械实用性差,土地产出率低。湘中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农村青壮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经商,在家务农的多为老幼妇孺,目前急需适宜丘陵地区的小型农用机械,特别是适宜山区的耕整机、插秧机、收割机。二是技术服务不到位。以往各级政府对种粮大户关注不够,大多数种粮大户没有得到养殖大户同样的关注与政策扶助。在调研活动中,大部分种粮户要求加大农技服务力度,尤其是政府扶持、政策倾斜、资金帮助、技术培训、统一供种、防病治虫、配方施肥等方面。
除上述原因外,土地流转缺乏合理机制也是影响种粮大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良好的生产条件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也是降低风险、增产增收的重要保证。加大资金投入,实施水、田、路、库综合改造,切实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新建晒场和仓贮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从政策和制度上建立保护种粮大户的长效扶持机制,进一步优化农业发展环境。一是完善和补充现有的补贴政策。为了更好地发挥良种补贴、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政策对粮食生产的激励效应,建议提高补贴标准,将补贴对象进一步界定为种粮农民和种粮面积,按实拨付补贴,确保种粮农民增产增收。二是加大各级政府奖励扶持政策力度,给予农业生产贷款,解决大户缺资金、难贷款的问题。三是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健全耕地租赁平台,完善《土地承包法》,加速耕地流转,让种粮大户吃下“定心丸”。四是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增加农业保险品种,提高政府保险额度。五是稳定农资价格,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格,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与种田经济效益。
农业部门要加强与大户之间的沟通了解,切实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在科技推广上重点扶植、培育新型农民,引进推广适宜山区的农业生产机械。扎实开展技术指导,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影响湘中水稻生产的不利天气较多,主要有低温冷害、热害、连阴雨、干旱和暴雨造成的涝灾。农业保险公司对水稻承保只限于暴雨、洪水、内涝、风灾、雹灾、冻灾、旱灾造成水稻倒伏、茎秆折断、被淹、不能正常成熟或死亡以及由于病虫鼠害造成水稻的减产或绝产损失,而对由不利天气所造成的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造成的减产不在农业保险范围之内。要健全农业保险体系,把不利气候导致的水稻有效穗数减少、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形成的减产纳入农业保险范围,同时对水稻两迁害虫大爆发以及适温高湿条件下的稻瘟病、稻曲病大流行造成的水稻减产纳入保险,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自然灾害对水稻种植大户的影响[3]。
由于农村劳动力限制,农业机械使用还处在初级阶段,决定着种植大户的规模不能过大。纵观湘中丘陵地区不同规模种植大户水稻单产与效益表现,针对人多田少,田不成方,机耕道不成网的特点,现阶段水稻种植大户规模,丘陵地区以2~3.33 hm2,平丘区以6.67~20 hm2较为宜。
[1] 阳 春瑜,邹征欧,彭庆华,等.衡阳市合作组织(种粮大户)现状及发展措施[J].作物研究,2012,26(5):549-551.
[2] 许 靖波,钟武云,任泽民,等.湖南种粮大户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稻米,2013,19(3):4 -8.
[3] 张 长海.桐城市水稻种植大户存在问题及其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3,(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