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歌,刘自团
(1.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5;2.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教所,南京 210013)
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任务。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如何才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倍受世界各国政府和高校重视的加强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是重要策略之一。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程度,既可以拓宽研究生的国际视野,活跃思维,又能够使其尽快掌握该学科的国际学术前沿,不断提高其国际竞争能力。本文在系统梳理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加强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经验,提出进一步加强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发展策略,以期对今后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有所裨益。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推进迅速,取得的成绩十分显著。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时间不长,再加上我国研究生规模扩展较快,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
高等教育观念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前提。加入WTO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挑战加剧,为了在经济和科技竞争中占据优势,我国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纷纷确立了国际化的研究生教育理念。一些重点高校,特别是“985工程”院校,已将“国际化”“国际性”“开放式”定位为研究生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路径,有意识地从国际社会的视野来确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定位及其发展举措。但受多种因素制约,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意识还比较淡薄,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对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到位。即便有些高校把培养“国际化人才”定位为其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但却不能有效展开具体实践。与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相比,国际化还是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作为一个研究生教育大国,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氛围还没有整体形成。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在人员交流和机构设置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目前,我国教育部设立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港澳台办公室),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国际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教育合作交流处或对外合作与交流处等管理机构,不少高等院校也设有国际交流处、外事处或外国留学生办公室等部门,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活动的顺利开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人员规模迅速扩大,且形式日渐多样。在加入国际教育联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参与国际合作研究、进行国外留学访问、聘请外籍教师、接受来华留学研究生等方面越来越活跃。但这离国际化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导师比例不高,限制了招收外国留学研究生的人数,也影响了国际合作培养研究生方式的开展;研究生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以及国际交流普遍不足,影响了学位论文的水平,研究生的国际竞争力不够;高校招收外国留学研究生的动力不足,研究生中外国留学生的比例太低,有些高校根本没有招收到外国留学研究生;启动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项目层次不高,注重数量的增加,而忽略了对质量的监管等。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和难点是教学内容的国际化,其主要体现在内容的前沿性上,掌握前沿知识的多少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质量的重要保证和衡量标准。为此,国内很多重点高校开设了国际主题新课程和专门的国际教育课程,即依据我国和高校的实际情况,把一些国际化的元素注入到现有课程内容和传授方式上,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师生能够与国际化先进知识体系挂钩,有效提升了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但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主管部门和教育管理者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开放意识不强,视野开阔不够,其制订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与国际化的要求之间存在严重脱节,难以适应国际化办学的需求。目前,我国高校的研究生课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设置老化陈旧等问题,很多课程体系只局限于本国而没有放眼于世界,前沿性的知识比重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校认识到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包括导师国际化、学生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教学方法国际化、学科建设国际化、学位制度国际化、实习场所国际化等在内的综合性的国际化大体系,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体制性的障碍:首先,没有一套完善的、可与国际接轨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我国的研究生学历在国际社会得不到广泛认可。其次,现有的研究生教育还存在立法上的缺陷,如法规体系开放度不高,相关法规配套程度低等,与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此外,在思想上存在“文化殖民”“国家教育主权丧失”等类似的担忧,高等教育还没有从政治的控制中独立出来,很多教育政策的制定仍是面向教育行政部门,面向教育行政垄断利益集团,而不是面向国际。
国际化作为21世纪高等教育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已引起包括研究生教育在内的整个高等教育领域的变革。近年来,美、英、韩等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推进本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1.制定政策法规,完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为了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进程,美国相继颁布实施了《富布赖特法案》《国防教育法》《共同教育与文化交流法案》《高等教育法》《国际教育法》和《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等一系列教育政策法规,以提供法律依据和政策保障。在上述政策法规的指引下,各高校纷纷提出了自身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具体战略和举措。如耶鲁大学在《耶鲁2005-2008年国际化战略框架》中提出了三个目标:为学生在世界上发挥领导和服务作用做好准备;吸引全世界最有才能的研究生和学者;把耶鲁大学建成为全球性大学。
2.高校设立专门机构,组织管理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事务
为了保证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事务的顺利开展,美国高校普遍设立了主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专门机构。如耶鲁大学成立了“大学国际教育顾问委员会”“国际活动校长理事会”“国际事务办公室”“国际学生与学者办公室”“耶鲁大学国际教育与奖学金项目办公室”和“语言研究中心”等专门机构,并为学院行政办公室增加了一个编制,其目的是用于专门负责国际行政事务。
3.重视师生的国际交流,广泛开设国际化课程
在美国研究生教育中,师生的国际交流倍受政府和高校重视,并且达到了较高的国际化水平。根据《富布赖特计划》,美国设立本国教授在国外讲学或研究基金,每年派出的学者大约在700人左右。耶鲁大学师资队伍的国际化程度很高,他们的3200名专职教师和7000名员工来自于110个国家和地区。在学生流动方面,美国高校通过采取奖学金和帮助学生解决学分转换等措施,不断扩大研究生中外国留学生的比例,许多美国知名大学研究生中的留学生比例一般都在20%以上。在美国,课程国际化问题同样倍受高校的高度关注。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该校每年开设约80余种外语课程和600余门国际化课程,另外大约有50%的社科与人文以及教育等学科领域的博士学位论文涉及到各种国际问题。
1.专门设立国际交流与合作机构
英国研究生教育重视国际交流向来已久。英国议会早在1934年就设立了国际教育研究所,开始以专门机构来组织这种国际交流与合作。此后,留英的海外学生人数不断增长。
2.制定吸引海外研究生的政策
英国政府制定的政策和战略在英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吸引高层次人才,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措施,其中以海外研究生奖励计划(ORSAS)的影响最大。1980年该计划开始实施,英国政府每年提供1000万英镑的资金用于该计划,对扩大海外研究生规模、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和充实英国的科研力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强调国际化课程的学习
英国促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策略之一是推进课程的国际化。以英国商学院为例,其国际化的重要策略是:将课程国际化、增加国际课程、增加外语课程、提供在海外国家工作和学习的项目、建立联合学位项目等。
1.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共同开展研究生教育
为了与国外一流大学合作开办研究生教育,韩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包括本国大学与世界一流研究生院共同开设课程、吸引国外优秀研究生院在韩国设立分院等。前者如汉城国立大学、延世大学把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乔治·华盛顿大学的MBA等国际研究生院课程引入国内,使国内的学生不出国门就可以学习到这些优质课程;后者如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在韩国的济州道设立分校,按其设计的方案开设课程,聘请教授队伍等。
2.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促进师生的国际双向流动
在教师流动方面,韩国政府不仅发起了一个海外进修计划,设立了用于本国教师留学的国家基金项目,而且还推出了一个国际学者交流项目,用于资助国外学者来韩国开展合作研究。在学生流动方面,韩国政府与社会也加强了资助和支持。为了培养国家战略领域的人才,韩国政府从1977年开始选派成绩优异的大学毕业生到国外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每年大约70名,由政府提供2到3年的奖学金。
3.建立“双语校园”,营造国际化环境
韩国大学积极学习新加坡和香港的经验,努力创建“双语校园”,以迎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浪潮。除了要求研究生修习两门外语外,还推出了一揽子计划,如实现双语发布校园信息、研究生院的所有课程均采用英文授课、引导和要求研究生用英文撰写学位论文等。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生教育。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现状,今后进一步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水平,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从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推行国际化势在必行,我国研究生教育必须抓住国际化这一发展契机,密切关注并认真研究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和最新动态,积极融入世界教育系统,制定符合教育国际化要求的培养目标,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在教育制度标准等方面的沟通和协调,并从中做出符合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需要的选择和战略。国际化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强化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更需要营造国际化的环境和氛围。我国可以通过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全英文研究生学位课程,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研究生,还可以通过引入国外的优秀教育资源、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论坛及参与国际研究与合作等方式,开创多种有效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营造环境和氛围。
目前,国际社会还没有普遍认可我国的学位,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进程。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我国的学位授予质量监管工作很少在国际背景下进行,授予的学位不易得到国际认可,其质量也难以与国际标准接轨;第二,我国与不同国家政府间相互承认学历和学位的有关公约和协议签定的虽然不少,但实际上真正付诸于实践的并不多。为了增强授予学位的国际认可度,尽可能地使学位质量达到国际标准,必须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学位认定制度。可采取如下措施:首先,积极推进政府间相互承认学位证书的协议和公约的签订和履行,提高国际社会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层次的学位的认可度。其次,推动专门性学位认定机构的设置,并且与世界组织积极接轨,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验证,逐步获取国际性研究生教育质量认证组织的肯定。
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师资国际化和教学内容国际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前者是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必要前提,后者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载体。在推进师资国际化方面,除了增加教师出国访问进修的机会和加强对国际师资的引进和招聘外,还要选派研究人员互访和交流,加强国内外教师的研究生教学和科研合作等,促进研究生教学、科研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在推进教学内容国际化方面,除了直接引进国际化课程、教材和邀请海外知名学者参与学校的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外,我们还要开设一些专门的国际教育课程,在已有课程中增加国际最前沿的内容,确保达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要求。
在发达国家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其政府十分注重制定促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相关政策法规。发达国家的高校在国家政策法规的引导下,制订了本校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策略,从而保证了本校乃至本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我国应把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当作国家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国家的力量推进,建立健全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法规体系,使得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实践充满活力,而且“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此外,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也是推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当务之急。首先,建立更加科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指标体系尽可能地与国际标准接轨,这样才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对外吸引优秀生源并抵制低质量的教育资源进入。其次,引入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第
[1]罗尧成,束义明.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1).
[2]李伟,张斌,袁晓亮,冯英明.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新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1(1).
[3]王根顺,张艳增.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
[4]任靖玺.教育炼狱十年[EB/OL].(2006-05-09)[2012-12-03].http://news.21cn.com/today/guanzhu/2006/05/09/2570606_3.shtml.
[5]李联明,朱庆葆.耶鲁大学建设全球性大学的理念与策略:兼论“耶鲁2005-2008年国际化战略框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8).
[6]刘丽霞.美国大学国际化发展浅析[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
[7]李联明,汪霞.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美国“富布赖特计划”评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6).
[8]邓华陵.英国海外研究生奖学金计划实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11).
[9]曾满超,王美欣,蔺乐.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国际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2).
[10]徐岚,许迈进.中韩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3(11).
[11]王生毅,薛文鸭,杨春雷.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12]耿益群.各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现状及其政策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7).
[13]程永波,巴素英.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3).
[14]韩晓娜.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策略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