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杰
(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郑州 45000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彰显。现如今,文化与经济相融合的产物——文化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基本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需求。早在党的十六大的时候,江泽民同志就已经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河南省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且较为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理应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做进一步的规划。
河南省优越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2004年至2007年期间,河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了从164亿元到480亿元的大幅度增长,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2%,年均增长率达到17%以上。目前,河南省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门类较齐全、技术较先进的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文化管理机制和政策体系。发展至今,河南省文化产业已经呈现出一定的规模性。
河南省又被称为“文化之乡”,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河南省对外展示文化的窗口,河南省博物院、河南省艺术中心、殷墟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洛阳博物馆、鹤壁文化艺术中心等一大批文化场馆及艺术中心的兴建和开放,促使河南省的文化产业形成了一定的结构体系,有助于提升河南省的文化品位。对于农村基层文化,河南省采取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方式进行建设。河南省正在不断完善文化设施及网络体系,加强文化产业的结构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河南省的公共图书馆有近两百个,群众文化馆、艺术馆达两百多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两千多个,文化大院五万多个,这些数据显示了河南省正在不断地优化、整合文化产业结构设施,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河南省近几年来很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和建设,致力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础的、便利的、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从2008年到2012年,河南省文化文物共投入各类经费108.8亿元,其中文化事业费总计52.15亿元,文化惠民工程所涉资金22.14亿元。河南省文化文物总投入从2008年的14.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7.96亿元,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从2008年的7.78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3.46亿元,双双增长近一倍,大大健全了河南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
近几年来,河南省虽然在文化产业建设及发展上的投资不少,但是实际平均到人均却很低。据统计,河南省的文化事业费人均只有6元左右,相对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还不到一半,在我国位居最后几位,而这一时期,我国已有十三个省区超过了全国的人均标准。例如,北京、上海的文化事业费人均高达77元和60元,是河南省的十倍之多。可见,河南省文化产业建设的根基不够牢靠,而这个因素直接制约着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加之,河南省的文化资源数量多但是布局较为分散,需要大量的费用开支,这些都是制约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
文化产业本身属于消费拉动型产业,人们在满足一定的物质文化需求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河南省人口众多,但人均消费水平还较低。目前,河南省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是全国水平的70%-80%。也就是说,居民整体消费水平低下制约了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科技创新不仅推动着文化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同时也主导着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科技创新可以丰富文化产业的内容,拓展文化产业的范畴和传播途径,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强有力的原动力。然而,河南省的文化产业缺乏一定的信息技术创新,只是单一地建立了文化宣传网站,一些实质的硬件还缺乏数字化、智能化的创新与运用。缺乏科技创新,制约了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时俱进、现代繁荣等等。
河南省的文化产业缺乏整体性,相对较为独立,没有完整的、长的文化价值链。河南省的豫剧、旅游、博物馆、文化馆都是相对单一出现的,制约了河南省文化产业的集群化发展。集群度低,发展动力缺乏,使河南省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下降,不利于长期发展。
河南省文化产业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人员配备较为齐全。然而,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可以发现,河南省文化产业人员的特点是:娱乐业人员较多,经营人员较少;非文化部门人员较多,专业人员较少。由于文化产业的专业人才、高级人才较少,使得文化产业创新较慢,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所以,专业人才是推动文化产业产生价值的关键,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决定了文化产业要向着规制化发展。即:改变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实施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挖掘、凝聚群众的创新思维与智慧。要知道,文化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首先,改变政府职能。改变文化产业传统的管理型发展,采取服务型发展,为群众营造和谐的、自由的文化氛围,出台一系列文化优惠政策和措施来激发群众的文化消费欲望,尽可能地让大众接受“文化”。其次,引进投融资企业,构建多元化的文化投资体制。打破传统单一的靠政府支持、投资的途径,引进社会上有实力的企业来共同发展文化产业。最后,实施市场机制,以服务为中心。必须对传统的政府经营文化产业的方式进行改革,责任到人,明确规制人事制度、产权制度、分配制度等等,激发全体人员的创新性及积极性。这样全方位地对文化产业进行管理,以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竞争日益凸显,而文化作为产业发展就必须通过产业区域化、集群化来增强自我综合竞争力。河南省应加大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的力度,尝试各文化产业的综合利用,拓展文化产业的范畴,促使文化资源的多元化、全方位发展,进而形成一定的文化产业集群。第一,对河南省的文化产业进行创新构思。以郑州和洛阳为中心,以沿黄文化产业带为主轴,融合豫北、豫南文化,同时对焦作、周口、驻马店等特色文化产业区进行整合,协调发展。第二,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文化产业链的构建。重点培养河南省的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系列的新兴文化产业,并将河南省的武术、旅游、工艺美术等融入其中,积极推动河南省的龙头企业、集团进行投资,成立河南省文化产业基地,进而带动周边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最终由点到面形成一定的文化集群。
当今社会,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互联网息息相关的新闻、动漫、游戏、广告、网络文章等文化内容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和关注。河南省响应时代发展及民众需求,建立了大量的文化网站,其信息交流量日益剧增。文化产业的数字化是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基础力量。河南省电子游戏厅、网吧等数字化文化娱乐业的兴起使得文化产业大有蓬勃发展之势。加之,文化资源本身的开放性、河南省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等因素的推动,河南省文化产业正在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
人才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始动力,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专业的人才队伍是提升河南省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的资本。然而,河南省文化产业缺乏专业人才,其人员在配制、结构上也呈现出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这是制约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对比,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完成文化产业人才的专业化发展。第一,通过文化人才市场招聘、引进等途径,从外界吸纳专业的人才来充实文化产业人员队伍,进而实施“帮带”作用,由这些人带动其他人员,合作开展工作。第二,强化文化产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以目前的文化产业人员的实际需求为中心,对他们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知识产权信息、原创新信息、文化市场知识、文化产业保护知识、文化产业发展知识等,全面提升文化产业人员的技能和素养。只有全面发展专业人才,文化产业才有可能不断地创新、繁荣和发展。
总的来说,河南省有着独特且显著的文化特征和优势,河南省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突出优势,合理开发,既要盘活历史资源,更要不断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来创造新的文化资源,用市场规则来培育文化产业,用经济手段来调整文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河南省文化生产力水平,达到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跨越。
[1]张锐,李庚香.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汪振军.中国文化产业创新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