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莹莹
阿昔洛韦(Aciclovir),别名阿西洛维、开链鸟嘌呤核苷、开糖环鸟苷、羟乙氧甲鸟嘌呤、适患疗、输维疗静、无环鸟嘌呤核苷、无环鸟嘌呤、无环鸟苷。化学名9-(2-羟乙氧甲基)鸟嘌呤。为人工合成的第二代核苷类光谱抗病毒药。是目前最有效的抗HSV药物之一,广泛用于治疗HSV疱疹病毒感染,尤其是单纯性疱疹病毒的感染。
阿昔洛韦是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具有高度选择性和较低毒性的抗病毒药物。该药自1981年由美国Wellcome公司开发并投放市场以来,已被世界上50多个国家批准上市使用,是销售量最大的抗病毒药。1989年,我国卫生部批准国内企业生产阿昔洛韦。国内目前现有原料药、片剂、胶囊、注射剂、膏剂、滴眼剂、颗粒剂、凝胶剂等不同的阿昔洛韦剂型。现将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为其进入感染细胞被HSV的特异性胸苷激酶酸化,生成三磷酸型,一方面竞争性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另一方面也可掺入病毒DNA中,与DNA末端连结,使病毒DNA合成受阻。从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阿昔洛韦与HSV胸苷激酶有高度亲和力,因此对病毒复制有高度选择性抑制作用,而对宿主细胞影响较少。因此阿昔洛韦在抗HSV的作用得到承认[1]。阿昔洛韦抗HSV的活力比碘苷强10倍,比Ara-A强160倍。对乙型肝炎病毒有一定作用。对牛病毒和RNA病毒无效。
阿昔洛韦口服吸收差,约10% ~30%由胃肠道吸收。进食对血药浓度影响不明显。能广泛分布至各组织与体液中,包括脑、肾、肺、肝、小肠、肌肉、脾、乳汁、子宫、阴道黏膜与分泌物、脑脊液及疱疹液。在肾、肝和小肠中浓度高,脑脊液中浓度约为血中浓度的一半。药物可通过胎盘。阿昔洛韦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低(9% ~33%)。在肝内代谢,主要代谢物占给药量的9% ~14%,经尿排泄。血消除半衰期(t1/2)约为2.5 h。肌酐清除率50~80 ml/min和15~50 ml/min时,血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3.0 h和3.5 h。无尿者的血消除半衰期(t1/2)长达19.5 h,血液透析时降为5.7 h。本品主要经肾由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而排泄,约14%的药物以原形由尿排泄,经粪便排泄率低于2%,呼出气中含微量药物。血液透析6 h约清除血中60%的药物。腹膜透析清除量很少。
2.1 单纯病毒感染 口服用于生殖疱疹病毒感染初发和复发病例;对反复发作病例口服本品用作预防。注射剂用于免疫缺陷者。初发和复发性黏膜皮肤感染的治疗以及反复发作病例的预防;也用于单纯疱疹性脑炎治疗,静脉注射可降低死亡率 50%[2]。
2.2 带状疱疹 口服用于免疫功能正常者带疱疹和免疫缺陷者轻症的治疗及预防。注射剂用于免疫缺陷者严重带疱疹患者的治疗。
2.3 免疫缺陷者水痘的治疗及预防。
2.4 局部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早期生殖疱疹感染和免疫缺陷者自限性黏膜皮肤单纯疱疹的初治和复发病例。
2.5 单纯疱疹病毒及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浅、深层角膜炎。能选择性作用于HSV细胞,竞争性抑制病毒DNA合成,阻断病毒的生长繁殖,具有良好的眼内通透性,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取得较好疗效,已成为治疗HSK的首选药物[3]。
2.6 与免疫调节剂(α-干扰素)联合应用治疗乙型肝炎。
2.7 降低骨髓移植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发病率。
3.1 滴眼及外用可用局部轻微疼痛。
3.2 静脉滴注时,不宜漏出血管,否则可致局部炎症或溃疡。
3.3 静脉滴注偶有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升高,大量饮水、减少剂量或停药能很快恢复,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3.4 口服后恶心、呕吐、腹泻,偶有发热、头痛、低血压、皮疹等。
3.5 静脉注射后部分患者可发生静脉炎。
4.1 阿昔洛韦与干扰素联用对HSV-I可产生最大协同作用,使阿昔洛韦的最大有效浓度值降低约8倍。两药联用治疗水痘、带状疱疹和其他病毒性感染呈现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并降低毒性。
4.2 阿昔洛韦与阿糖腺苷、三氟胸苷、膦甲酸钠、氯甲阿糖胞苷、氟碘阿糖胞苷联用呈协同作用。
4.3 阿昔洛韦与免疫增强剂(聚细胞、左旋咪唑)联用治疗病毒性角膜炎呈协同作用。
4.4 阿昔洛韦与皮质激素联用对急性网膜坏死综合征及带状疱疹治疗呈协同作用。
4.5 阿昔洛韦与苏拉明(Suramin、反转录酶抑制剂)联用可有效地抗病毒感染和复制。
4.6 阿昔洛韦与酮康唑联用抗病毒呈协同作用。
4.7 阿昔洛韦与二性霉素B联用可增强抗病毒作用及毒性反应,不宜联用。
4.8 阿昔洛韦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环孢菌素A联用,可加重肾脏损害,不宜联用。
阿昔洛韦静脉用药剂量过大(>5 mg/kg),可发生肾功能减退、精神障碍或超敏反应。所以,静脉给药不宜过快,只能缓慢滴注(持续1~2 h),不可快速静脉推注,不可用于肌注和皮下注射。用量不可过大,否则可在肾内形成结晶沉淀,发生一过性肾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者用药应减量,并充分饮水(每克药饮水大于400 ml)。
阿昔洛韦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但也要做到针对疾病恰到好处。
[1]刘颖新.阿昔洛韦的临床应用.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8(18):43.
[2]杨世杰.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8.
[3]唐金萍,席兴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治疗的思考.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28(9):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