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科优势,传承历史使命,培养和输送核专业高水平人才
——专访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

2013-01-21 18:40:05
中国核电 2013年1期
关键词:定向生物理系中核

发挥学科优势,传承历史使命,培养和输送核专业高水平人才
——专访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

《中国核电》:请您介绍一下清华大学核学科整体情况?

史宗恺:清华大学核学科始建于1956年,国家为了开创和发展我国核武器和核科技工业而培养核科技人才,创建了工程物理系。50多年来,清华大学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1956—2012年,共培养了9 000多人,其中本科毕业生7 000多人,硕士、博士2 000多人。清华校友为我国核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

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是清华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它包含4个二级学科,即核能科学与工程、核技术及应用、核燃料循环与材料、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其中前3个是国家重点学科。2005年又增设医学物理、安全工程等新兴交叉学科。2007年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首批重点学科,并且在2003年、2008年、2012年三轮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整体水平均位列全国第一。目前,学科建设主要依托工程物理系、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等单位,其中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还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机构牵头发起的世界核大学(WNU)的创始依托单位。我校是教育部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中国核电》:请您介绍一下清华大学核学科科研情况?

史宗恺:清华大学是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应用的重要研发基地之一,拥有屏蔽实验反应堆、5兆瓦低温供热试验堆、10兆瓦高温气冷堆等3座试验反应堆和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产业化基地等,其中“低温供热实验堆”、“加速器辐射源移动式集装箱检查系统系列的研制及产业化”和“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反应堆”分别于1992年、2003年和2006年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大型装备缺陷辐射检测技术”项目获得201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目前,我校牵头承担“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专项科研和建设任务,是唯一牵头负责国家重大专项的高等学校。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和工业CT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已经形成了年产20多亿的辐射成像安检设备的产业。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在山东荣成开工建设,代表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迈向了新台阶。

近20年来,清华大学核学科共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为我国核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核电》:请您介绍一下清华大学核学科人才培养情况?

史宗恺:清华大学核学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培养为目标,形成了完备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并面向社会提供高层次的教育培训。工程物理系秉承“理工结合、又红又专”的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中既重视数理基础、又强化工程训练,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培养。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以厚基础、宽平台,多学科为理念,突出“厚基础理论、博前沿知识、重实际应用”,强化数理基础与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实现物理与工程的完美结合,专业方向涉及核能领域多个学科。在教学方面积极探索实践新型定向生培养模式,为我国国防核事业单位稳定批量培养输送急需人才。2005年“本科以上定向核专业人才培养输送模式与实践”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中核集团“为中国核工业培养和输送人才突出贡献奖”等。目前在学博士生近400人,硕士生300多人,工程硕士400多人,本科生618人。清华大学核专业是教育部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国防特色紧缺本科专业建设项目、国防特色紧缺学科建设项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单位、教育部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09年《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课程被评为核学科首门“国家级精品课”。从2004年度获得本学科首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以来,核学科唯一的两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均来自清华大学。

《中国核电》:请您重点介绍一下定向生培养情况?

史宗恺:国防核科技工业是国家的战略行业。但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于核行业单位的特殊状况,以及大都地处偏远,普遍面临骨干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时任总理朱镕基曾为此专门做了批示,促请教育部、科工委解决。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与中核集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共同探索出一条重点高校采用定向培养方式为国防重点单位、国家重要行业稳定批量培养核专业高层次人才的新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只有极少数清华大学毕业生到国家重要的核单位工作的局面。

1996年,清华大学与中核集团签订培养定向生的协议,连续十年,每年招收定向生60人;2000年,清华大学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签订培养定向生协议,连续五年,每年招收定向生30人。2005年、2010年清华大学分别与中核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又续签了定向生培养协议。从1996年至2012年,17年来,工程物理系累计为中核集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招收定向本科生47个班,共1 352人。中核集团毕业13届26个班,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毕业9届9个班,共计994人。这些毕业生到单位工作的时间虽然最长只有12年,但已经开始发挥积极的科研骨干作用,大部分学生走上科研和管理的关键岗位,有的已获得军队三等功等奖励。

定向生工作是一项全新的人才培养工程,定向生培养和输送模式及实践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和示范效应: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从2001年起将定向生的招收扩大到北京大学、中国科大、复旦大学、上海交大;解放军总政治部从2000年开始委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招收国防定向生,进而推广到全国重点院校;清华大学已经将为国防培养定向生作为学校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已确定每年用全部本科招生名额的10%招收定向生。

正如工程物理系首任系主任、原教育部长何东昌所说,办学的成绩首先要看是否面向需要培养了优良的人才,工程物理系定向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找到的一条满足国家人才急需的有效途径。如果说集装箱项目是工程物理系放的一颗“卫星”的话,定向生培养就是工程物理系放的一颗“大卫星”。

《中国核电》: 请您介绍一下为核领域培养人才的新举措?

史宗恺:清华大学明确办学方针是为国家重点行业、为国民经济主战场、为国防领域培养高水平骨干人才,为满足核电大发展以及核电安全迫切需要核电及核安全人才的新形势,我校与中核集团、国家核电、国家环保局、国家应急办等相关单位联合举办工程硕士研究生班,到目前为止,共举办工程硕士班36个,分别为核燃料循环、核化工、核工程、辐射防护、安全工程、核技术、医学物理方向等,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和方向。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们共培养出了近500名工程硕士,其中很多毕业学生已发挥了突出的骨干作用。他们中大部分已走上了重要的技术和管理岗位,成长为核企业创新力量的中流砥柱。

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安全之所系,能源战略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为配合国家在能源资源开发与利用上的重大战略部署,清华大学打破单一院系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以能源为新的培养概念,整合工程物理系、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水利系、热能系、电机系等多个院系的人才培养优势资源,联合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能源实验班,为国家输送能源领域的领军人才。

从2011年开始在工程物理系增招一个“工程物理(能源实验班)”的本科班,共30人/年。借鉴国外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与国家大企业、大工程项目紧密结合,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培养宽阔的国际视野,扎实的理论基础,卓越的工程训练,科学的知识体系,全面的素质培养集物理、核工程与技术、核能工程、电机、企业管理方面知识于一身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中国核电》:请您介绍一下核学科学生就业情况?

史宗恺:清华大学核学科在国内一直实力最强,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在学生中开展以“爱国、成才、奉献”为主线的主题教育活动,鼓励核学科毕业生“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目前,清华大学核学科毕业生80%以上到国家主流重点单位就业,在我国核行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近年来,为了做好学生的就业引导,我们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

为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国家重点单位建功立业,工程物理系专门设立了系主任就业奖,每年在系毕业典礼上由系主任亲自发奖。为了帮助毕业生了解重点单位的情况,系拨出专门经费支持学生就业实践,还定期编写《工物启航》就业专刊,给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进行就业指导。与此同时,还邀请用人单位来系里进行接洽,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交流。

针对毕业生在单位发展成长中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现状,在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中我们不仅“扶上马”,还要“送一程”。清华大学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并不是学生毕业后就结束,而是注重在职业发展的初期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让学生能够很快地在基层成长起来,不仅“去得了”,更要“留得住、干得好”。

工程物理系领导层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系领导在到相关单位进行业务上的合作交流时,一般都要约上在该单位工作的系友座谈,给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和用人单位领导沟通的机会。2011年底,当时的系主任唐传祥、副系主任陈少敏前往广东深圳进行科研合作时,就主动组织和广东核电集团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近五年毕业的系友座谈,了解他们目前的工作状况,了解系里还能够给他们什么样的帮助,为毕业生的发展提出建议和参考。核研院的重点就业率近几年一直名列清华大学的前茅,说明核学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好。

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校友访谈活动中,我们发现核专业的毕业生在西部重点单位的成材率很高,发展空间也很大,并进行了重点宣传与引导。目前,清华核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了新的特点:同学们不再将工资、待遇和地理位置作为择业的唯一标准,而将科研方向、能否更好地成才报国作为择业的首要标准;志愿到西部核领域单位、国防单位和其他国家重点单位工作的学生明显增多。同时,一些毕业生在西部单位良好的表现也为新毕业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例如,2006届中核集团定向生韩滔,在本科毕业面临就业选择的时候,他本可以选择到东部的核电站工作,待遇高,离家也近。但当从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周明胜老师处了解到核燃料单位虽然待遇不高,但工作上会很受领导重视,事业上会有更好的发展,他毅然选择到地处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农村的中核陕西铀浓缩公司(405厂)工作。六年岁月,韩涛踏实肯干,认真做事,低调为人,得到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评价。现在,韩涛已成长为计划处副处长并被作为405厂重要后备人才予以培养。

随着我国核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清华核专业毕业生涌向了祖国核事业、国防科技事业第一线,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中必将成长出一批清华大学引以为荣的优秀校友。

猜你喜欢
定向生物理系中核
源于免费定向培养的深度贫困县大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以绵阳师范学院环境类专业为例
中核公铁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56
中核港航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52
中核科技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48
中核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44
临床医学定向生与非定向生职业价值观差异比较研究
——以福建某高校为例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简介
浙江省定向与非定向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比较研究
行在科研 育在四方——记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副教授黄善仿
医科院校农村免费定向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