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燕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分阶段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任海燕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目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普遍存在耗时多收效差的特点,对此,传统教学模式难辞其咎。实践证明,分阶段教学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分阶段既指针对低年级和高年级能力不同的状况区分写作目标,低年级训练篇章写作标,高年级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同时,篇章写作的教学也需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以学习把握细节为特征的复述训练、强化主题句意识的立论训练以及命题作文写作。
英语写作;分阶段教学;篇章写作;学术论文写作
在英语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与读更多地强调目标语言的输入,而说与写则侧重学习者输出语言的能力。与说相比,写的特点在于非即时性,写作的人总有回旋沉吟的余地,因而,写比说更能全面准确地体现学习者的真实语言水准以及思维能力,是检验学习者对目标语言掌握程度最有效的方式。遗憾的是,虽然写作课贯穿大学四年的学习,但写作却一直是英语系学生的“阿喀琉斯之踵”,有学者更是以“半死不活”来形容写作课,称之为常态[1]。出现这种情况,自然与学生英语能力欠缺,平时动笔练习太少有关。不过,如此笼统地解释写作如何成为教学中的软肋,并不能有效地促进问题的解决。笔者尝试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提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首先需要明确课程性质,要清醒地意识到写作是锻炼学生思辩能力的一门技能课,需以增强思辨能力为中心,以学生操习写作技能为主。分阶段教学,低年级学习段落篇章写作,高年级学习学术论文写作,注意教学的针对性。
刻板、空洞、语法错误频现是很多英语系学生作文给人留下的印象,之所以会言之无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思辨能力低下,拿到一个命题无法破题,遑论辨证地分析和论述。关于英语系学生思辨能力的变化情况,文秋芳教授曾于2011年展开过一项调查,她在全国范围内抽取了11所不同层次的高校的14个文科专业,对1至3 年级的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英语专业学生在入校时思辨能力明显强于其他文科专业,但在入学后的几年内,其他文科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显著提高,而英语系学生并没太多长进。[2]出现这样的状况,学生固然要于自身找原因,传统的教学模式却也难辞其咎。
就写作课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从字词标点的使用入手,依照循序渐进、难度渐增的原则,讲授句子写作,再至段落写作,最后学习篇章写作。这样一来,写作课一直到进行到段落写作才真正进入写作实战,低年级课程的教学常常与语法课无异,这样的教学方法非但不能解决写作中的语法错误,更无法及早明了英语写作的关键,忽视了写作中极为重要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课时不少、投入很大,但收效甚微。此外,这种教学法所遵照的由简入繁、逐步深入乃针对文章结构而言,并不涉及思维能力的训练这一层面,而独立进行思辨才是学生写作时面临的最大难题。由此,依照传统模式写作,往往激发学生的负面情绪,反而造成写作障碍[3]。针对这样一种不尽如人意的高投入低产出的现状,在写作的问题上,熟能生巧是不二法门,在教学中,应将语词、标点、句子写作融入成为段落写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说来,低年级写作课以学习写作规范为主,要求学生能写出基本通顺的文章,表现出一定的思维能力。教授者在这一阶段要抓大放小,抓大抓的是几个基本的写作原则,譬如英语写作的谋篇布局、主题句的使用等。放小则是指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和视野,给他们留下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等到基础打扎实之后,在高年级进入学术论文写作的学习。
低年级写作中还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想法,但却不知如何表达,最终成形的篇章言之无物,学生似乎全然不知要围绕一个中心观点展开论述,即使从写成的段落中能找出观点,整个段落缺乏统领性的主题句,没有中心词。此外,写成的段落、句子之间关系松散,缺乏严密的逻辑联系,再加上学生不熟悉英语的思维方式,写出来的英语读起来更像中文。
针对这些问题,写作课从低年级开始就要直入主题,进行段落和篇章的训练。当然,这并不意味抛弃字词标点句的学习,而是强调写作的整体性,将字词标点句的学习融入段落、篇章写作之中,让写作课回归写作。如果一篇文章是一幢大厦,字词标点句就是砖瓦,段落是楼层,建筑师钻研的重点应该是如何搭建楼层并修成大厦。
当然,训练的方式也有讲究,教授者主要把握两个原则。其一,想要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需将每一个原则步骤细化并且程序化,通过反复训练帮助学生形成条件反射。其二,训练要放置于篇章的语境之中,让学生主动练习。具体说来,写作训练需要遵循从易至难的原则,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训练。第一阶段以复述故事为主,特别强调细节在写作中的重要性,让学生练习以细节为基础建构完整的叙事。
对细节的关注程度反映出人的观察力和理解力。针对学生往往忽视叙述中的细节的特点,在学生阅读或是观看的过程中,教授者要帮助他们从复述细节入手,学习如何在写作中支撑文章的论点,围绕论点进行论证,让他们明白一篇文章不仅要有骨架,还要有血有肉,细节就是血肉,细节的加入能让叙事生动,增色不少。从实践来看,这项训练难度不大,兼有趣味性,学生愿意积极配合,而此项训练如果能以学生比较熟悉的且具备一定文化内涵的故事为素材,则训练效果尤为突出。
在学生能够比较自如地讲述故事之后,段落写作的学习进入第二阶段:如何立论,立论的关键在于重点突出,植入主题句和关键词意识非常重要。这一阶段的训练在写作之前依旧会提供故事性强的阅读材料,不过将围绕同一主题的故事提供几份不同版本的材料,让学生在比较各个版本的异同之后,提炼观点。观点的形成从找关键词开始,由关键词引出一个中心观点,再就这个中心观点形成主题句。主题句之于主题段好比楼房的地基,唯有地基打稳打扎实,后面的论述才有可能展开。在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对同样的一批阅读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找不同的关键词和中心观点反复练习写作,组织学生就找出来的不同关键词以及围绕这些关键词该如何建构论证逐一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同一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其论证过程迥然相异,由此切身体会到叙述角度的重要性,明白如何围绕中心观点进行论述,由此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如何围绕一个中心观点组织论据论证的意识,还能同时锻炼学生面对问题时的思辨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
第二阶段的训练结束之后,将进入命题作文的训练。与前两个阶段不同,此时的训练不再提供阅读材料,因而无论是立论还是论述,学生都无法从现有的材料里寻找素材。这一阶段的训练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为教授者提供中心观点,让学生就此发挥写一个段落;第二种形式为提供主题,让学生依照主题自拟题目进行写作。第三阶段的训练是段落写作中的高级阶段,此时的训练重点已经由抓细节和写好主题句转入如何谋篇布局,而写作提纲的撰写成为要务之一。从实践来看,学生一般在动笔前并没有撰写提纲的意识,因而写出来的文章经常出现结构失衡的状况。而提纲的撰写不仅能帮助梳理思路,还能训练重点突出,以及一个段落只讲一个观点的意识。从课堂教学中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如果让学生就同一主题分别以中文和英文编写写作提纲,中文的提纲往往比英文的更有逻辑。细究之下,这是由于学生英语程度不够,不习惯于直接以英文思维,一旦被强行要求以英文逻辑组织提纲,思维呈现碎片化、零散化等特点。学生在写作时体现的这个特点印证了之前学者的判断,当第二语言无法顺利表达时,学生会本能地求助于母语[4]。针对这一特点,笔者认为,在学生能力无法达到的情况下,需要因材施教,换言之,退而求其次,让学生在母语思维的帮助下,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相对而言系统式的思考不失为良策。
无论是第一阶段的抓细节、第二阶段的学立论还是第三阶段的命题作文,对于写作而言,修改的重要性不亚于写本身。尽管如此,在写作课的教学中、在学生的实际写作活动中,修改这一极为重要的步骤往往被忽视了。在教学实践中,修改这一环节的教学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从学生每周交上来作业中挑选不同层次的文章数篇让学生从语法、布局、逻辑性、论述的说服力等各个层面,全方位进行评论。评论并不只意在提出改进意见,更重要的功能是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灌输衡量写作好坏的标准,然后通过反复地训练帮助学生将这些标准内化,进而对他们的写作产生实质性影响。同时,通过这样的实例讨论还能向学生灌输英语写作意识,而这与英语的思维方式息息相关,让学生意识到仅仅写出语法正确的英语句子并不意味着能用英语写作。英语写作的目标是写出像英文的英语,而不是用英语单词写中式文章,而这与跨文化交际中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文化差异全都相关。实践证明,学生乐于参与给同辈“找茬”的练习,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确实是向学生灌输写作原则、提高学作能力的有效方式。
在接受过篇章写作的系统训练之后,建议在高年级写作课展开学术论文写作的训练,这是因为有之前的篇章段落写作训练的基础,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理应进入对思维能力要求更高的论文写作。事实上,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时候,英语系老师常常会面临这样一种尴尬的情形:即使开设了好几年的写作课,学生对毕业论文撰写的困惑仍然停留在无从下手的阶段,部分学生甚至连什么是选题、如何撰写写作提纲都不清楚。曾有学者就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接近六成的受访学生表示他们写作时不知如何下笔或是不知道文章应包括哪些部分[5-6]。而何谓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更是知者了了。而由于不熟悉相关的写作规范,指导老师不得不花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导致大量占用本应用来指导论文构思、布局和论证方面的指导。据此,笔者建议针对高年级学生,以国际通行的MLA规范为蓝本,教授何谓论文写作。MLA规范是由美国语言学会出版制定的一套写作标准,在英语学术界广为使用,它对论文写作中可能遇到规范方面的问题,小到标点符号、行间距、字体、字号的使用,大到如何做脚注、尾注、夹注等均有详细说明。
当然,学习写作规范只是论文撰写的一个环节,多写多练同样不能忽视。针对高年级学生英语能力相对较高的特点,可以进行主题论文写作的训练。给学生一个话题,让他们从中提炼出观点,并就这一观点反复写作、修改、再写,不断拓展文章长度,从一页到三页到五页甚至可以更长。此时,段落篇章写作中的修改训练打下的基础就显现出来了,可以让学生自己修改,也可以让他们相互评论,在不断地写作和修改练习中磨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是教授者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针对这一状况,教师需要在最大程度上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让学生主导课堂,进行整体性训练能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尽管不同的学生在英语基础和领悟能力上存在差异,他们从同样的训练项目中能收获不同的心得,教师此时的角色更像是提点人,只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表现进行简单扼要的点评。当然点评也需要策略,适当地褒奖,以批评意见为主,既兼顾学生的自尊心,又指出他们的不足。而针对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特点,采取增加师生之间双向交流,并且适当地辅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一来令学生或主动或被动地全神贯注,二来能有效调节课堂氛围。
总地说来,写作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思维的问题,写不清楚往往是因为下笔之前以及写作过程中没有想清楚,于是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写作课堂上不能回避的硬骨头。而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思辨能力,即深入切入事物本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是逻辑能力,指的是组织论述的能力。无论是写作中抓细节的故事复述练习、针对同一主题不用切入点的立论练习,还是命题作文练习、学术论文写作练习,其实质都是通过实施目标管理、有技巧地进行机械训练来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思辨和逻辑能力,最终实现提高写作水准的目的,而通过教学实践,认为这种从教学肇始即置思维能力的提高为首要目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切实可行,不失为有效地利用写作课堂提升写作能力的尝试。
[1] 黄源深.好的写文是“写”出来的——英语教学谈之二 [J].外语界,2006,(5):13-15.
[2] 文秋芳,王海妹,王建卿,等.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5):350-355.
[3] 张省林.英语写作心理障碍及其调试——过程写作法教学中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5):24-27 .
[4] 王文宇,文秋芳.母语思维与二语写作——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64-76.
[5] 蔡慧萍,方 琰.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9):21-24.
[6] 郭映红.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错误反馈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41-143 .
Study on Target-Oriented English Writing Course
REN Hai-yan
(English Department,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6, Hunan, China)
Partly due to traditional mode of teaching, currently English writing course is usually both time-consuming and inefficient. To improve writing skills, writing lessons should be target-oriented, which means passage writing for freshmen and juniors while academic paper writing for seniors. Meanwhile, passage writing trainings should include three stages, which respectively focuse on retelling exercise, argument exerice and topic-specif i c writing exercise.
English writing, target-oriented teaching, passage writing, academic paper writing
H319
A
1673-9272(2013)04-0180-03
2013-04-24
任海燕(1979-),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本文编校:李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