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广嶷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身体、精神和社会之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1]。在当代,心理健康才是高水平的健康。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对心理卫生的重视程度已经超过躯体疾病的防治,已经把心理卫生渗透到了医疗卫生部门和保健服务中。究其原因是因为现代人不仅要应付迅速变化的生活,还要处理好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且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竞争,心理负荷日益加重,而由此造成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
什么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并不是消极地维护正常状态,治疗、矫正和预防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而是有意识控制自己,正确了解自己,立足于社会,朝向未来,渴望在生活中迎接挑战和建立新的奋斗目标,从而推动自我成长的最佳心理状态[2]。简单地说,心理健康就是指心理行为正常。
美容整形外科手术的开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美容整形手术在我国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近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对美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医疗美容机构日益增多,医疗美容整形行业也随之迎来了蓬勃发展期。在整形美容技术日趋成熟的同时,整形美容医疗行业也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使得近年来纠纷越来越多。美容整形求术者不仅仅是身体形态上的异常或不完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苦恼和心理上的异常[3]。
经过一段时期的分析后,我们发现引起众多纠纷的原因,主要由医疗美容整形行业的客观性和医疗美容市场的不规范性所决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美容整形手术效果的分析和评价的特殊性;(2)美容整形医学发展本身的局限性;(3)不切实际的夸大宣传和虚假广告;(4)在治疗前没有履行风险告知义务或履行不全面;(5)部分从业医师的水平有待提高。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发生在医疗美容整形领域的纠纷有些是由于该行业的客观性所决定,是难以避免的,而有些是由于认为因素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比如求美者不稳定的心理因素、与医生沟通不良、对美容效果期望值过高、以及美容整形后他人的评价或负面意见,这些都会导致求美者对美容后效果产生质疑,从而产生医疗纠纷。可以说求美者的亚健康求美心态是导致美容医疗纠纷的主因。
中国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对整形美容受术者进行过心理特征的研究,结果发现有52%的人存在心理异常[4]。结合接待求美者咨询的经验分析,整形美容求美者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心理类型。
1.客观求美型:此类人群有着标准的审美观,求美动机明确,对整形美容效果预期的要求切合实际,符合普通大众的观点。希望可以通过整形美容技术,改善面容或形体的现状。对医生的选择也比较成熟理智。此类型的求美者在治疗人数中占多数,大多能得到满意的美容效果。
2.主观情绪型:此类人群希望通过整形美容得到改变和提升。但他们对于整形美容项目没有清晰的了解,冲动选择后不仅容易情绪不稳定,更容易对美容结果百般挑剔。
3.生活需求型:由于当下激烈的社会竞争,当人们因为外貌的缘故而与事业或婚姻失之交臂,便会产生对整形美容的狂热追求。此类人群对美的追求合乎大众心理,良好的形象的确可以有效的提升个人的自信心和职场竞争力。因此,求美者会把对生活的希望寄托于美容效果,此类人群往往期望值高,容易在术前犹豫不决,术后认为效果不理想而要求整回原样。如果美容失败将会给此类人群造成极大的心理问题。
4.求美障碍型:此类人群客观上没有做整形美容的必要,但求美愿望强烈,沉迷于整形美容技术或执着地想要变成某位明星的容貌,求美动机偏执,因此接诊时应慎之又慎。
以上所述的后三类人群,都属于求美心态亚健康人群。
在日常接诊时,咨询护士在关注并了解求美者异常心理基础上,对以下几类求美者需区别对待。
1.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的求美者:容易因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效果而焦虑或对治疗后的正常反应认识不足而恐惧,易产生医疗纠纷。咨询时一定要充分告知其整形美容治疗所能达到的客观标准及适合她的项目,做足治疗前心理疏导工作,使求美者充分理解,并能够审慎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美容项目。
2.整形美容上瘾的求美者:这类人群对整形美容的追求无止境,容易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咨询时尽量消除其不切实际的幻想或期望,引导她们正确认识美,使其对现有的整形美容技术所能达到的效果能够充分认识,必要时给予劝解或婉拒。
3.舍得花钱但求美动机模糊的求美者:她们对美的理解和期望值,有着自己都未知的高度。禁忌因求美者肯花钱,就满足其一切要求。咨询时在为此类求美者设计适合其自身的方案的同时,详细告知其相关的美容知识,使求美者能够对美容方案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充分理解、认可,并做好心理准备。
1.为避免医方因素导致美容医疗纠纷,应从以下几点进行预防:(1)向求美者充分告知整形美容知识及风险;(2)调整求美者的情绪,降低求美者过高的期望值;(3)禁忌为经济利益夸大美容效果、隐瞒可能出现并发症等风险的信息;(4)为求美者合理设计美容方案、避免实施不必要的美容项目;(5)如果不能纠正求美者异常心理,应适当拒绝。
2.咨询护士应该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做到尊重求美者的人格,尊重求美者的隐私权,更要尊重求美者的审美需要[5]。这样才能收集并获取患者的信息,分析整合。医生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关系,同情患者,了解其内心的烦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个别情绪激动、大吵大闹的患者,医生不能受患者的影响,最好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并争取其家属与亲友的的配合[6]。
3.咨询护士在接诊时要关注求美者心态,针对求美者的外在因素进行心理状态评估,结合整形美容专业技术,因人制定适合于求美者容貌整形与心理状态的美容方案,提高术后满意度,减少因求美者异常心理而引起的美容医疗纠纷。
[1] 韩优莉.健康概念的演变及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启示.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1):84-99.
[2] 王素琇.现代人心理健康的维护.中外医学研究,2010,8(6):148-149.
[3] 王炜.整形外科学.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74.
[4] 宋耀儒,方彰林.美容整形外科学.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13-18.
[5] 齐向东,王炜,高景恒.微创美容外科学.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488.
[6] 戴晓钟.中国科学美容大典.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76.
隋广嶷.关注求美者心理健康是减少美容医疗纠纷的关键[J/CD].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3,2(5):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