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天下
@张燕冬:一个国家在涉及国计民生和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公共政策问题上,尤其是中国在进入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以及社会矛盾较为复杂的历史时期,仅仅以经济学家的價值理念作为决策依据是不正常的,甚至是危险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学的非重要性,它始终是决策咨询的重要依据,其价值取向仍是决策过程所必需的。
@李稻葵:【瑞士最令我意外的统计数字:70%百姓租房】达沃斯之后顺访苏黎世。最不意外的事实:苏黎世湖水达到直接饮用标准,100%污水处理;最意外的数据:70%的瑞士人租房子住,苏黎世市区94%的居民租房住,150万欧元可以建一个豪华风景别墅。如此富裕的国度没有房屋崇拜和地产泡沫。什么制度至此,太值得研究了。
@许小年: 【什么叫“私隐”?】现代社会分两部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前者与所有社会成员相关,后者只涉及个人。公域的原则是透明、一致,私域的特点是保密、多元。政府、法律、政策、官员都在公域中,必须向公众披露足够信息,接受公众的质询和“人肉”搜索。官员若想要更多私隐,可以退出政府,回到私域中。
@王以超: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最大的挑战,其实是在从业者群体中普遍蔓延的末日心态。很多人都在利用所在媒体平台暂时的荣耀来打造个人品牌,作为将来的退路备选;有些甚至不惜直接诉诸于短期利益交换,从而加速了平台的衰落。这几乎是一个微缩的中国社会,表面上个人为平台服务,实质上少有人真正关注平台命运。
@陈雪频:所谓远见,并不是说一个人能预见未来,而是他有坚定的目标感和价值观,强大的内驱力和执行力,将一个愿景变成现实。这样的人不会被眼前的假象所蒙蔽,不会计较眼前的利益得失,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到梦想之中,不屈不挠,一往无前。只有这样偏执的人才可能做到卓越,但这样的人何其少啊!
@李炜光_:随着“国家养活人民”的财政幻觉逐渐消失,人民意识到是自己养活着国家,而不是相反。纳税人权利意识在国家和民间的互动中逐渐形成。国家不得不调整治理结构,以换取纳税人的准自愿服从。私人部门交纳的税款所占比重越大,向税收国家的转型就越彻底,国家对社会的依赖就越大,社会的民主化要求就越强烈。
@fen1234: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而对待工人农民的态度则考验这个民族的良心。苦逼的农民工忙碌了一年,为了拿到自己被拖欠的薪水,他们抛弃尊严下跪讨薪,为吸引公众关注甚至笨拙地扮起了愤怒小鸟,跳起了骑马舞,辛酸而又无奈。出现用工荒时满嘴甜言,该付工资时一拖再拖,良心何在?
@湖嗨散人:【民主是社会进程不是最终结果】既然是进程不是结果,那么就是说民主是一个阶段而不是达到就完结了,社会没有最终状态,发展是硬道理,而不是什么新社会了就一切都新了,那时也更需要权力的监督与制衡,批判更是不可缺少的进步力量之一,即便更高的状态国家消亡,批判也一定是进步的正能量而不可或缺。
@杂论中国:我未必能唤醒周围的人,我只是挣扎着不让自己沉睡;我没能力推翻一堵墙,但我不会给这堵墙增加哪怕一块砖;我注定改变不了权势,我只是抗争着不让权势改变我;我可能一辈子看不到未来,但我永远铭记着自己的信仰和方向。每个人灵魂深处都有颗种子,有人选择弃置有人会给它创造成长的土壤。
微话题
近日媒体对河南连霍高速事故报道被网友大量转发,网友称该报道共1300字,其中有1134字为表扬河南省委省政府如何辛苦工作,没有出现一次伤亡人员或家属名字。据了解,该篇报道发布在河南大河网上,第一段内容共169字,该段落对事故本身进行简单介绍,指出了伤亡人数,共占全文的13%。剩余7段内容,分别对河南省委领导等指挥救援进行报道,其中共提到河南省政府领导、三门峡市领导16人,字数约600字。
@范炜: 【河南官媒对连霍高速事故的报道】 1300字,提到16位省市领导的重视,1134字表扬政府如何辛苦工作;其中褒扬用语25处,如——迅速、立即、有序、精干、全力以赴、难度很大、全力救援……没有出现一次伤亡人员或家属名字,没有家属一滴眼泪,没有一句对政府的批评,没有一声领导的道歉……
@段郎说事:有时候,官本位连死人都不放过!
@布衣天子是我:习总书记要求新闻媒体少官话,要说人话接地气,这个报道离这个距离有点远。
@徐付群:【隔离】报道中要把领导和百姓隔离。比如,这篇报道的题目很可能是《河南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连霍高速事故救助》,领导如何重视,自然就是报道的重心。如果读者想看有关老百姓怎么惨痛的,可以另写一篇《连霍高速事故×名伤亡×个家庭陷入不幸 政府鼓励先签约者先得赔偿还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