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辉欣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高校日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孙辉欣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我国从1993年就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一切的教育内容都要为高考的大纲来服务。因此只要高考制度继续存在,就必然导致应试教育的愈演愈烈。
“应试教育”是中国特有的名词,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国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的延续。而“科举制”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仍萦绕在如今的教育体制中。关于“应试教育”的含义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应试教育”是以提高成绩应对考试为目标,以升学或就业为目的,以知识灌输为教学方法的教学体系。因其绝大多数的考核仍停留在最后的一张试卷上,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完全忽略了学习者的个性,一切以考试为中心,“教”“学”中心内容仅局限于应付考试,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考核的反馈和调节功能也远远没有得到发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应试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弊端:(1)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重分数指标,轻综合素质的提高;(2)应试教育是优胜劣汰式教育,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3)阻碍教学方法的改革,影响素质教育的提高;(4)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创造力等。
大学是学生从高中的应试教育过渡到职业人进行角色转变的舞台。在企业越来越重视毕业生综合素质的今天,应试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如何培养出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是我们高校教育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为了满足市场的用人需求,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随着教育方法、培养目标的改变,对应的考核方式也必须进行改革。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代表构思(Conceive),D代表设计(Design),I代表实施(Implement),O代表运行(Operate)。CDIO第一次全面描述了现代工程师所需的知识、能力及态度的完整内容,即我们希望获得的教学效果。它提倡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注重培养学生系统工程技术能力,强调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零适应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需要。作为一种方法,CDIO理念具有普适性,不但适用于理工科,同样适合文科类的语言教学。
CDIO倡导“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目标不同,因此考核方式也截然不同。CDIO教学模式中的考核是以学习为中心的,即考核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在学生和教师共同学习的氛围中促进学习。它所倡导的考核方式为通过多种方法来收集学生所获得的预期学习效果的证据,如笔试和口试、表现评分、效果回顾、学习日记、卷案和其他自我测评。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对CDIO能力培养大纲做了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调整并增加了部分能力指标,构建了具有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特色的TOPCARES-CDIO(以下简称T-C)能力指标体系,提出了T-C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全校范围内实施了T-C教育教学改革。
TOPCARES是能力指标体系中8个一级能力指标的首个英文字母的组合,即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Technical knowledge and reasoning),开放式思维与创新(Open thinking and innovation),个人职业能力(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skills),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态度与习惯(Attitude and manner),责任感(Responsibility),价值观(Ethical values),实践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为社会的贡献(Social contribution by application practice)。
由于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传统高校日语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同,因此传统的考核方式不适合我们。传统的日语专业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考核内容重理论轻应用、考核评价方法欠全面。而单一的笔试只能考核学生对日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难以检测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我们期望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应该能够满足对学生上述能力的培养及检验。
我们通过行业及市场需求,相同相近专业、学院学科专业群设置等方面的充分调研分析发现,培养翻译、考研等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了。结合我院培养实用化、国际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理念,2008年9月,日语系将原来的单纯以研究型为主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为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商务日语人才。即培养在掌握日语语言的基础上,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理解商务环境下的日语语言习惯及企业文化,具备用日语进行商务活动能力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JZO行业、涉日IT企业和商贸企业等领域中工作。
课程考核是高校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既有反馈功能,又有导向功能,即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和检验。不同的考核方法会促使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做出不同的安排和选择,学生也会根据考核方式调整学习方法。公平合理且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不仅会对教学效果做出真实、客观的反馈和评价,而且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依据T-C能力指标体系,结合“培养应用型的商务日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定了符合我们学科特点的能力指标体系。我们又把所有的能力指标分解到各门课程当中,针对培养目标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考核方式,通过多种方式的考核,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检测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学习效果的同时,也验证了我们设定的培养目标是否得以实现。
传统的《基础日语》的考核方式一般都是理论考试占70%,平时表现占30%。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和分值比例会导致学生平时不学,考前突击,考完即忘的现象发生,背离了外语学习的规律。同时过于注重笔试成绩的结果就是,虽然理论知识掌握的很好,可是实际应用能力,沟通交流等综合能力却迟迟无法提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针对《商务基础日语(二)》的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加大了日常考核成绩的比例,取消了传统的院级期末笔试,引入了三、四、五级项目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所占分值比例、重点考核能力指标、考核方式等内容如表1、2所示。
?
?
语言的学习贵在坚持,为了让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和积累,我们增强了日常成绩的考核比例,减少了笔试比例,增加了项目考核。改革后的考核比例为日常80%,课程终结性考核(三级项目考核)占20%。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我们把晨读也列在了日常考核中。“日语能力水平测试”的各种证书是毕业生到企业进行面试的敲门砖,为了提高学生的日语过级应试能力,我们仍保留了笔试,将传统的期末笔试调整为分阶段的日常考试,两次成绩共占总成绩的40%。这样既避免了学生考前临时突击,又及时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教师对于出现的问题随时进行调整,做到有的放矢。
在考核过程中我们还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检验。“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学和学习”是CDIO理念中的精髓,因此,我们以项目为切入点,对日语课程进行了以项目为导向的内涵建设。
我们认为语言类的项目是学生通过一个商务工作场景或商务工作流程,将所学知识、技能进行整合后演示的一系列活动。我们对商务日语基础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程都设计和构建了三、四、五级项目。我们以项目为导向,以课程培养的能力指标为依据,结合授课内容设计课程的三级项目。然后将三级项目目标向下分解,分别设计和构建了多个四级(单元组)项目、若干个五级(单元)项目。项目(同级项目、跨级项目)之间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相辅相成、相互支持的。三级项目既是对后续二级项目的有力支撑,又是对该课程的综合检验。
表1、2中对于五、四、三级项目所对应的重点考核能力指标的描述中,有8个三级能力指标反复出现过多次,这是因为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在量达到了一定的积累的基础上才可能使学生的这些能力从记忆到理解,到运用,到分析,到评价,最后达到创造的程度,也就是所谓的“只有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因此我们对同一种能力在相同级别、不同级别的项目中反复的进行强化训练,以期学生能够到达运用的程度。三个级别的项目既有对同一种能力进行贯彻始终的培养,也有各自的侧重点。例如,在五级项目中,我们侧重通过项目的准备、发表、评价的环节锻炼和培养学生的8个三级能力指标。在四级项目中,除继续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之外,注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最后的一个三级项目中,我们通过项目来检测学生的上述9个能力的掌握程度,此时注重的是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的检测。
我们设计的项目形式多样,有资料收集、会话发表、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和竞赛等方式,最大程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项目的准备、展示、评价等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真正让学生达到“做中学”的效果;通过课上发表,教师可以确认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及掌握程度,同时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为了让考核成绩更科学、公正,我们针对项目实施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按照所能培养或检测出的能力设置了分值。改革后的考核方式中,项目考核占总成绩的45%,完全体现了“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学和学习”的CDIO理念。
为了检验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所带来的效果,我们针对《商务基础日语(二)》的授课教师和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内容如下:
100 %的教师,76%的学生认为考核方式的改革对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人际交流,学习态度与习惯,对荣誉的态度与习惯、团队合作等能力的提高有帮助。其中,认为提高最显著的是“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能力。
能够发现自身不足,是成长和进步的表现。通过项目考核的实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学生认为自己存在一定差距需要提高的能力按照顺序排列分别是“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61%),“开放式思维与创新”(46%),“个人职业能力”(43%),“态度与习惯”(26%),“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23%),“责任感”(10%)。
在评价主体方面,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认为在项目评分中增加了“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环节与传统的教师一人打分、期末笔试等方法相比,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多,课堂气氛更活跃,参与感更强,更公平,且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09 级本科学生是我系进行T-C教育教学改革的第一批受益者。截止至大二下学期,日语国际能力测试N2通过率较同期08级本科学生高出18个百分点。通过企业实习,用人单位也对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较高的团队合作能力给予了肯定。由此可见,学生、企业对我们的教学改革有较高的认可度,改革已初见成效。
考核方式的改革加强了对学生日常学习状况的检测,同时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把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通过《商务基础日语》系列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改革虽然被大部分的教师、学生所接受认可,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改进和完善。首先,这种考核方式在行业经验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应用型商务日语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师需要具备企业从业经验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实施项目时对“商务日语”方面的工作流程、商务习惯、商务礼仪等有准确的把握,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其次,对教师在管理方面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项目的准备阶段、发表阶段、评价阶段,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并有所收获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
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将TOPCARES-CDIO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的过程中,我们日语系在对所有课程进行改革的同时,对考核方式也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考核内容反映了课程、项目之间的紧密联系,为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支撑;考核过程贯穿在课堂实施的全过程,包括晨读、出勤、课堂表现、作业、阶段性笔试、项目发表和课外教学竞赛等;考核评价主体有任课教师、学生本人、小组内同学、其他组同学、其他教师等。通过以上措施,我们逐步建立了与T-C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生考核评价方式,确保学生八大能力的提高。考核方式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建立适合TOPCARES-CDIO教育教学改革的、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继续探索和研究,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1]卢现祥,唐静芳,罗小芳.中国应试教育的制度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6).
[2]袁健,朱龙英.基于CDIO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0,19(2).
[3]Edward F.Crawley著,顾佩华译.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温涛.探索构建一体化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7).
[5]殷旭,胡景繁,张红.基于CDIO教育模式学生学习评估方法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0,(2).
本文系2012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辽教发[2012]130号)《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大学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