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聋患者内听动脉MRI检测结果分析

2013-01-10 06:32田素景张勋杨国庆张宏强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突聋听神经内耳

田素景 张勋 杨国庆 张宏强

突发性聋(suddden deafness,SD)的病因及病理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部分患者有自愈可能,多数学者认为病毒感染和血管因素可能是导致突聋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内耳血循环障碍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为此,本研究拟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检测30例突聋患者及30例正常人内听动脉直径,了解突聋与内听动脉供血的关系,为探讨突聋的原因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收治于解放军252医院耳鼻咽喉科、符合突发性聋诊断标准的30例突发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突聋组),男 13例,女 17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43.5±10.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3~5天。均排除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耳外伤、免疫系统疾病、肝肾疾病等。选取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均正常的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男、女各15例,年龄31~55岁,平均年龄41.4±6.8 岁。

1.2研究方法 突聋组和对照组均行头颅MRI检查,测得面、听神经段内听动脉的直径,突聋患者均在入院后(发病后3~5天)即行MRI检查。两组均采用GE公司signa EXcite3.0T超导磁共振成像设备,标准8通道头颅线圈进行扫描。3D-FIESTA序列的参数如下: TR/TE6.9/1.8 ms,F A600,FOV:14 cm×14 cm,矩阵:384×256,NEX:3.0次,层厚:0.5 mm,层间距:-0.4 mm,采集56层,扫描时间337 s。在GEADW4.4工作站上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运用3D最大信号投影(MIP)、多平面重建 (MPR)、容积重组(VR)等对原始图像进行处理,重组为3D图像。测量面、听神经段内听动脉直径,由两位具有高年资核磁影像学医师给出影像报告及测量数据。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计量资料经检验均不成正态分布,故采用配对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突聋组患侧面听神经段内听动脉直径为0.77±0.12 mm,健侧为0.94±0.10 mm;对照组优势侧(自身对照内听动脉直径较大侧)面听神经段内听动脉直径为0.93±0.10 mm,非优势侧(自身对照内听动脉直径较小侧)为0.89±0.10 mm。

经秩和检验突聋组患侧内听动脉直径与健侧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4.713,P<0.001);突聋组患侧内听动脉直径与对照组优势侧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4.868,P<0.01);突聋组患侧内听动脉直径与对照组非优势侧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4.018,P<0.01);突聋组健侧内听动脉直径与对照组优势侧及非优势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466,P=0.641和Z=-1.784,P=0.14);突聋组患侧内听动脉直径均较健侧和对照组小。图1~3为1例突聋患者的面、听神经段内听动脉MRI图像。

图1 自基底动脉发出的小脑前下动脉-内听动脉向内耳方向走形 图2 穿行于面听神经之间的内听动脉 图3 测量内听动脉直径的层面

3 讨论

突发性聋是耳鼻咽喉科的急症之一,有报道称其年发病率约为5~20人/10万[1],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其致聋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突发性聋的病因学说较多,但血管因素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内耳微循环障碍是导致突聋的主要因素之一[2],表现为内耳迷路动脉痉挛、狭窄或栓塞等病变[3]。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通过动物实验做了类似的研究,如Mom[4]用兔做实验,通过激光多普勒及耳声发射检测耳蜗血流及听功能,证实当耳蜗血流下降时,听觉功能受影响;尤其是发生内听动脉痉挛时[5]。李蕴等[6]对大白兔面听神经血管复合体局部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检测听性脑干反应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结果显示,面、听神经血管复合体局部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组可造成内听动脉痉挛,听觉功能明显下降。吴皓等[7]通过阻断实验兔内听动脉血流不同时间,证明兔内耳血供阻断1 min就可造成兔听觉不可逆损伤。杨为斌[8]对54例不同类型突聋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分析,发现不论哪种类型突聋,均存在血液流变异常导致的微循环障碍。临床研究中同时发现,一部分患者应用活血或抗凝类药物改善微循环后听觉功能也得到恢复[9]。

内耳的唯一供血动脉—内听动脉(internal auditory artery IAA)来自椎基底动脉系统,80%自小脑前下动脉发出,还有20%自基底动脉直接发出。由于内听动脉与主干血管以直角分支,而且主干粗大,分支细小,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分支与主干管径之比愈小,分支角度愈大, 流体所受阻力就愈大[10],这就容易使内听动脉内的血流速度减慢,而致其血栓形成。另外,内听动脉是后循环中最细、最长的分支,直径约0.1~0.7 mm,且呈螺旋状走行,又因属终末动脉,与周围组织无任何侧支循环,因此当后循环障碍致某一支动脉发生循环障碍时,不能由其他动脉的血液给予补偿,可影响内耳的血液循环。由于椎-基底动脉-迷路动脉系统常常出现解剖变异,这就加剧了内耳供血系统的脆弱性,当内听动脉系统出现栓塞、血管痉挛或出血等异常情况时,就会影响内听动脉血流供应,以致内耳供血障碍,导致听功能改变。除此之外,病毒感染也可以通过影响局部的微循环而损伤内耳。

由于内耳结构细小复杂,位置又在颞骨岩部深部,且内听动脉是后循环中最细的动脉,至今仍未得到实体解剖标本。吕春雷等[11]对头颅标本进行内听道血管神经的显微解剖研究,发现最粗一例迷路动脉直径仅为0.64 mm。显然,对于如此细小的内耳迷路动脉,常规的CT和MRI检查不能显示其管径。张英华等[12]提出的三维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3D 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 state acquisition with cycled phases,3D-FIESTA)序列,是一种分段K空间采样技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信噪比(SNC),能将脑脊液、水和脂肪呈现高信号,而脑组织、骨骼结构、内听道内的神经呈明显的低信号,加之本序列为高分辨率,能更清晰地显示内听道的神经、血管;因此,通过此序列可以清晰准确地显示细小的内听动脉的分支、管径的粗细及均匀程度、边缘是否毛糙等状况,这对于明确内耳血供情况至关重要。此外,通过该序列,还可以显示内耳迷路动脉大的分支与前庭蜗神经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两者的相互关系及影响程度。Gultekin等[13]提出3D-FIESTA MRI能够准确显示血管及前庭耳蜗神经的解剖关系;本研究采用3D-FIESTA序列,对突聋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了面、听神经段内听动脉的直径测量,显示突聋患者患侧内听动脉直径明显较健侧及对照组纤细,进一步证实了血管因素——内听动脉供血障碍可能与突发性聋的发生有关,为临床上确定突聋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及更加有效地达到治疗目的提供了依据。

本研究病例数有限,样本量较小,得到的内听动脉直径比以往文献报道的内听动脉直径[11]偏大,其原因可能是以往文献数据来源于尸体解剖样本,而本研究所得数据来源于活体血管影像的解剖成像,血管充盈等因素可能影响测量值;此外,目前关于内听动脉的测量方面的报道较少,研究中测量血管层面的选择、血管测量方法等尚没有统一标准,可能存在一定误差。今后,将继续增加病例积累,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充实及完善研究内容。

4 参考文献

1 Byl FMJr.Sudden hearing loss:eight years’ experience and suggested prognostic table[J].Laryngoscope,1984,94(5 Ptl):647.

2 Rosenhall U, Sund V. Age-related hearing loss and blood pressure [J].Noise Health,2006,8:88.

3 Patzak MJ.Demuth K,Kehl R,et al.Sudden hearing loss as the leading symptom of an infarction of the left 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J]. HNO,2005,53:797.

4 Mom T,Telischi EF,Martin GK,et al.Measuring the cochlear blood flow and distortion-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 during reversible cochlear ischemia:a rabbit mode[J].Hearing Res,1999,133:40.

5 Mom T,Telischi EF,Martin GK,et al.Vasospasm of the internal auditory artery: significance in cerebellopontine angle su-rgery[J].Am J Otol, 2000,21:735.

6 李蕴,吴皓,陈向平,等.内听动脉痉挛对听力的影响及局部应用血管扩张剂的保护作用[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6,14:436.

7 吴皓,朱明,陈向平,等.兔内听动脉阻断与听觉改变的关系[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4,8:632.

8 杨为斌.对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患者其血液流变学检测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460.

9 Sauvaget E,Kici S,Petelle B.Vertebrobasilar occlusive disorders presenting as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J].Laryngoscope,2004,114:327.

10 张恩潭,夏家骝. 椎-基底动脉系供应延髓和脑桥的动脉[J].中华神经精神杂志,1984,1:78.

11 吕春雷,李兆基,吴皓.内听道血管神经显微解剖[J].中华耳科学杂志, 2003,1:74.

12 张英华 高国栋 刘怀军,等. 3D-FIESTA-C序列在突发性耳聋诊断中的应用[J]. 河北医药,2009,31:2 261.

13 Gultekin S, Celik H. Akpek S. et al. Vascular loops at the cerebellopontine angle:is there a correlation with tinnitus[J].J Neuroradiol,2008, 29:1 746.

猜你喜欢
突聋听神经内耳
患了听神经瘤该怎么办?
恐龙内耳的秘密
“突聋”的年轻人多了
突聋 三周内请务必就诊
磁共振在听神经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听力下降、耳鸣原来是患了听神经瘤
突发性耳聋的基因学研究进展
基于Otsu法的内耳MRI图像三维快速分割的研究
LDV在耳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听神经瘤患者的远红外热像特征分析